<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6-28 07:52 原文鏈接: 南水北調工程延遲通水北京缺水局面將更嚴峻


      4月13日下午,河北省張家口懷來縣小南辛堡。官廳水庫庫區附近的小池塘,旅游用的白天鵝船廢棄在草叢里。隨著水庫的水位不斷下降,原來一些旅游水上項目慢慢消失了。官廳水庫是中國海河水系永定河上第一座大型水庫,距離北京105公里,曾是北京主要供水水源地之一。20世紀80年代后期,庫區水受到嚴重污染,90年代水質繼續惡化,1997年水庫被迫退出城市生活。

      紅網北京6月28日訊(瀟湘晨報滾動新聞記者周喜豐 龍濤)進入6月,北京頤和園團城湖敞開肚皮,在預計半年的時間內,它將“吞”下來自河北黃壁莊、崗南、王快三座水庫的2億立方米的應急供水。

      來自數百公里外的調水,將經過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石家莊至北京)應急供水工程總干渠。這也是自2008年建成以來,中線京石段第二次向北京供水。

      經歷從1999到2009年連續11年的干旱,對水資源極度緊缺的北京來說,每一次調水都顯得意義非凡。特別是在2009年南水北調工程宣布延遲5年通水之后,北京缺水的局面將比往年更加嚴峻。

      如何維持這座超級大都市的日常運作,確保每個人擰開水龍頭就有嘩嘩流水,北京想盡了一切辦法。

      水,從沒有像今天這樣珍貴。

      河北輸“血”

      崔文平現在經常懷念小時候在滹沱河里游泳的日子。而現在,寬闊的河床一堆一堆的砂石聳立,還有楊樹、車轍和干黃的蘆葦。爬滿河床的裂紋提醒這里長年缺水的殘酷現實。

      上游兩公里,是黃壁莊水庫大壩。自1958年建成水庫以后,滹沱河被改變了,河道里沒有水,生態迅速惡化。即便是站在水庫大壩之上,風吹來,人迅速被沙塵裹挾。

      大壩將滹沱河攔腰截斷。位于太行山脈東麓、距石家莊30公里的黃壁莊水庫,連同其上游28公里的崗南水庫,合稱崗黃水庫,控制著下游2.3萬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每年春耕,它都要拉閘放水,擔負石津灌區數百萬畝農田的灌溉重任。

      在黃壁莊水庫邊緣,立著一塊牌子,提醒這里現在成為“飲用水水源一級保護區”,一切破壞水源潔凈的行為都被禁止。這是河北省會石家莊唯一的地表水源地。

      下游的村民都知道,水庫現在不能輕易拉閘放水,因為它是石家莊數百萬市民的生命水,另外,300公里以外的北京還需要它來救急。

      5月25日上午9時,黃壁莊水庫閘門徐徐提起,清澈的水流奔向京石應急供水工程總干渠,10天左右,就可以到達北京市民喝水、用水的“大本營”――北京頤和園團城湖。

      這是京石工程自2008年建成之后,第二次大規模輸水,預計到11月,將有2億立方米的水以每秒8-20立方米的流量,從河北的黃壁莊、崗南、王快三座水庫輸出。

      早在2008年3月,為保障北京奧運供水,中央就批復河北省通過崗南、黃壁莊、王快、西大洋四座水庫向北京市應急供水3億立方米。

      事實上,從2008年9月18日至2009年7月25日,歷時310天,河北四座水庫共向北京供水4.35億立方米,北京收水3.3億立方米,超額完成調水任務。這是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第一次發揮作用。

      異地調水,是北京水資源匱乏的嚴峻現實所迫,而對于河北而言,是同樣飽含痛苦地糾結。同處華北與海河流域,京、津、冀具有相似的水命運,三省市人均水資源量不到300立方米,最近10年,河北省人均水資源量僅為193立方米。而根據國際標準,人均小于1000立方米屬嚴重缺水,小于500立方米屬極度缺水。

      河北水利專家魏智敏向記者介紹,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河北不但在防洪上要先保京、津兩地,在供水上也要先保京、津,“河北始終是老三,必要時寧可犧牲自己”。

      魏說,北京的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原來是河北、北京合修的,兩個水庫有河北9億立方米水指標,到1981年北京水不夠用了,9億指標河北全部奉獻。近年,河北水救急北京,但反過來,每年要花數千萬從山東位山閘買黃河水來補充河北用水缺口,“今年,河北預計要拿6000萬元去買黃河水”。

      調水前奏

      從位于石家莊新華區小安舍村附近的古運河樞紐工程開始,沿新修渠道東行北上,穿滹沱河,過正定縣,出石家莊,最后進入北京。在施工地圖上,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就像一條紅色的動脈血管,將河北、北京兩地相連。

      長達307.5公里的京石段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開工,2008年5月具備通水條件。這一工程正處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終端,除近期擔負由河北向北京的應急供水任務,還將擔負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全線貫通后的供水任務。

      2008年、2010年兩次通過南水北調京石段工程向北京應急調水,似可視為南水北調工程最終實現異地調水解決北京城市供水問題的前奏和練兵。而這一應急工程也確實在保證北京奧運供水和緩解北京水源短缺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2009年12月的全國水資源調度工作研討會上,北京市水務局發言稱,京石應急供水可直接進入北京4個自來水廠,這4個自來水廠日供水量占城區自來水供應總量的65%,為首都提供了新的水源保障;同時減少了密云水庫出庫和本市地下水開采,提高了水源戰略儲備能力。

      為保證北京經濟社會穩定高速發展,北京水資源付出了巨大代價。十年來平原區地下水位由11米下降到24米,累計超采地下水58億立方米,密云、官廳兩大水庫蓄水減少20億立方米。

      近年來,北京“解渴”的主要思路之一,便是向周邊的河北和山西借水。為解決不斷加劇的水資源供需矛盾,2001年國務院批復了水利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報送的《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在水利部的統一協調指揮下,早在2003年至2008年,北京從永定河、潮白河上游的山西、河北各水庫,通過天然河道集中向北京輸水共計4億立方米。

      北京市水務局稱,《21世紀初期首都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規劃》的實施,已建立起了較完善的調水機制。由于南水北調引長江水到京由2010年推遲到2014年,在2008年北京奧運應急調水任務完成的基礎上,2014年前北京每年還需從河北引水2億到6億立方米。北京方面稱,希望在水利部的組織下,與國調辦、河北省等部門共同努力,及早摸索出一條高效的調水模式。

      地下水依賴

      進入汛期,北京迎來自己的雨季。據北京水務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6月中旬,累計降水量比去年同期多出近50%,比多年平均同期降水量多出60%。不過,這對于極度干渴的首都,如同杯水車薪。

      位于北京東北和西北方向的密云、官廳兩座水庫,與北京城幾乎呈一個正三角形。多年來,兩個水庫是拱衛首都供水安全的重要依托。

      密云水庫和官廳水庫的庫容均超過40億立方米,水庫如果蓄滿,它們中的任何一個,都可以供北京一年的用水。但是,根據6月中旬的數據,兩個水庫的蓄水量共僅10.7億立方米,特別是密云水庫蓄水不過9.2億立方米,比去年少蓄2億多立方米。

      而密云和官廳控制著北京地表水資源的90%以上。如此,便不難理解,為何在豐水期,北京還需要河北輸水支援。

      據專家介紹,近年北京平均每年缺水在4億立方米左右。由于地表水可用量越來越“金貴”,除異地調水之外,北京市供水大部分來自地下水,接近供水總量的三分之二。

      北京水問題專家王建介紹說,北京超采地下水已維持多年,由此造成大面積地面沉降,“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北京多抽地下水,到現在平均一年要多抽五到六億立方米的水,形成了2650平方公里的沉降區,而現在北京建成區的面積才1040平方公里”。

      今年3月,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北京市正在勘測新建地下應急水源地,水務部門與地質勘測部門聯合,在平原地區尋找地下水儲備豐富的地區。這將是北京的第五大應急水源地。此前,為保障供水,北京已建立了四大應急水源地,其中,懷柔、平谷、昌平為地下水源地,北京平均每年利用應急水源地供水為1億-2億立方米。

      這些地下應急水源深藏于地下千米巖溶,經過砂石巖礫層和粘土層的過濾,甚至可以直接飲用,因水資源短缺,巖溶水源在2003年便納入北京供水序列。據相關報道稱,北京地勘部門曾在云崗地區打的兩眼華北最深的冷水井,深度分別為1800米和1543米,打穿了距今5億年的奧陶紀巖層,取水為寒武紀深部基巖巖溶水和構造裂隙水。

      王建介紹說,開采深層地下水會對人類生態環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人們知之甚少,因此,理應采取慎之又慎的態度。這些地下水歷經千百萬年形成,其補給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被視為“子孫水”“救命水”,一般作為戰備水源,不到萬不得已,不能動用。但事實上,北京已提前支取,“在用水極度緊張的情況下,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首都“水智慧”

      盡管北京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已達到了一個臨界點,但是,在北京城的任何一個家庭,都不會感覺到缺水,擰開水龍頭,自來水還是嘩嘩地流。

      如何維持這座有著1755萬人口的超級大都市的日常運作,確保水源正常供應,北京想盡了一切辦法。

      王建說,北京能夠持續發展到現在,水資源的開源節流功不可沒,“這是一個巨大的成就”。生活上,北京大力提倡節約用水,家家戶戶都有水表;農業上,數百萬畝水田改成旱田;工業上,進行結構調整,產業升級換代,對于耗水大戶關停或轉遷。另外,利用再生水,對污水處理廠進行改造。

      為保證密云水庫、官廳水庫的水量水質,從2007年起,河北赤城縣以及承德市灤平、豐寧三縣不再種植水稻。這項被稱為“退稻還旱”的工程,涉及河北10萬畝高產水稻田,改種耐旱作物每畝地可得到450元補助。這一工程除去河流蒸發與徑流損失,一年可為北京“囤水”過億噸。

      根據《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到2020年北京年需水量將達40億-50億立方米。南水北調工程全線貫通后,每年將向北京供水10億立方米以上,屆時與本地水統一調配使用,保障首都的供水安全,這是解決國家北方缺水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但王建認為,南水北調能在相當程度上緩解北京水壓力,但不是根本措施。在北京用水總量的構成中,唯一逐年增加的是生活用水,不斷膨脹的城市和不斷增加的人口可能為南水北調的作用打上了一個問號。

      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從2002年開始受北京市發改委之托做一系列關于北京市人口調控的課題。該課題組在計算北京水文資料時發現,未來北京市自有水資源供水能力加上南水北調對北京市的水資源供應量,即使按照人均300立方米水資源量的低水平匡算,北京適宜居住人口也不應超出1700萬。

      但是,北京的人口早已超出這一限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04-2020年)明確提出,北京2020年人口控制在1800萬。但據北京市政府公布的數據,截至200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達到1755萬人,比2008年末的1695萬人增加60萬人。

      相關專家預測,如果不加大對人口的調控力度,到2020年北京很可能超過2100萬人口,甚至有可能達到2500萬人。根據北京市的水文資料,若按照這個數字計算,北京人均水資源量甚至會低于南水北調以前的水平。

      王建說,城市的膨脹嚴重超過了北京水資源的承載力,任其發展,會更加激化北京水資源緊缺的矛盾,“通過調整產業結構,節約用水,節約出很多水,但是,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的‘規模效用’會把‘結構效用’吞噬”。

      這對決策者和南水北調來說,都是一個考驗。

    相關文章

    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實施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的指導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水利部各流域管理機構及相關直屬單位:取用水領域信用評價是加強取用水監管、規范取用水......

    中國工程院“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通過結題驗收

    2024年5月11日,由康紹忠院士主持的“我國高水效農業發展戰略研究”咨詢項目驗收會在新疆阿拉爾市召開。驗收組由陳學庚、尹飛虎、鄧銘江院士及相關業務和財務專家共10人組成。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共計30余人......

    在《科學》發布“豆腐塊”,這對跨國“師徒”為喀斯特發聲

    向《科學》投稿兩個多月了,HamidM.Behzad仍沒有收到任何消息。正當他幾乎要放棄時,一天,其博士后合作導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亞熱帶生態所)研究員聶云鵬跑到辦公室,帶給他......

    水利部:南水北調累計調水量超過698億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1.76億

    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國家水安全保障進展成效。水利部規劃計劃司司長張祥偉介紹,水利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的部署,加快形成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骨干輸排水通道。張祥偉表示,從國家水網大動......

    水利領域院士專家齊聚武漢,共謀全國重點實驗室未來發展

    近日,水資源工程與調度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發展20年暨第五屆學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武漢舉行。本次會議旨在回顧實驗室二十年來的發展歷程,總結成果,展望未來,推動實驗室在新時代背景下更好地服務國家戰略,為水......

    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

    世界氣象組織日前發表《2022年全球水資源狀況報告》。這份對全球水資源進行廣泛評估的報告指出,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全球水文循環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水文循環正在失去平衡。報告指出,2022年期間,全球......

    本世紀末地表水污染或影響55億人

    《自然·水》最新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到2100年,地表水污染可能會影響到55億人。研究結果指出,到本世紀末,撒哈拉以南非洲預計將成為全球地表水污染熱點地區。氣候變化與社會經濟發展被認為會影響今后幾......

    駐日美軍承認“放毒”東京17個地區地下水疑受污染

    新華社北京7月7日電日本東京都政府6日說,圍繞駐日美軍承認曾泄漏含有機氟化合物的泡沫滅火劑一事,東京都政府要求日本中央政府提供更多詳細信息。截至上月底,東京已有17個地區的地下水檢測出有機氟化合物超標......

    兩部門:加大非常規水源開發利用力度

    中新經緯7月1日電據“中國水利”微信號1日消息,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進一步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近日,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非常規水源配置利用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寧夏:科技賦能,“治水”變“智水”

    寧夏回族自治區,人均水資源量是我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做好水治理文章是永恒主題。然而,從“治水”到“智水”的進程中,諸多技術瓶頸令人棘手。何以破題?唯有科技。錨定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