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的研究工作經常需要對電泳分離后的DNA進行分子雜交,但瓊脂糖不適合于進行雜交操作,1975年,Southren創造了將DNA區帶原位轉移到硝酸基纖維素膜(NC膜)上,再進行雜交的方法,被稱為Southren印跡法。隨后,Alwine等將類似方法用于RNA印跡,被戲稱為Northern印跡,1979年Towbin等設計了將蛋白質從凝膠轉移到硝酸纖維素膜的裝置,將蛋白質轉移到膜上,再與相應的抗體等配體反應,被戲稱為Western印跡,這種裝置將膜和凝膠、濾紙等制成夾心餅干狀,用低電壓高電流電泳完成轉移。1982年Reinhart等用電轉移法將等電聚焦后的蛋白質區帶從凝膠轉移到特定膜上,稱Eastern印跡。
目前國內外有多種核酸、蛋白質印跡轉移的電泳裝置出售,使印跡轉移速度快效率高、重復性好,應用更加廣泛。聚丙烯酰胺凝膠也可用于印跡轉移電泳,但轉移蛋白質時,凝膠中不可含有SDS、尿素等變性劑。用于轉移電泳的支持膜亦有多種選擇,近些年用尼龍膜較多,因為尼龍膜機械性能好,烘烤不變脆,使用時比硝酸纖維素膜更方便。
進行印跡轉移電泳時,要注意緩沖液的離子強度要低,pH要遠離pI,使蛋白質帶有較多電荷,一般用穩定性較好的Tris-緩沖體系。還要注意凝膠與支持膜之間有能有氣泡。適當提高電壓或電流可以提高轉移速度,但亦會增加熱效應,故電壓或電流不可過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