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王玉濤與澳門科技大學特聘教授陳國謙團隊合作,研究發現農業并非森林消失的唯一原因。相關研究1月21日發表于《一個地球》。
原始森林是重要的氣候調節器和生物多樣性的港灣,但它們正在迅速消失。農業通常被認為是森林消失的主要原因。規模化原生林地能支撐更多樣化的物種,對野火等自然干擾的抵抗能力更強,在非洲和南美洲,與受干擾或保護區森林相比,每公頃成規模原生林地的碳儲量是前者的3倍多。
研究人員利用多源地理信息數據和經濟模型,評估了成規模原生林地損失的直接和間接原因。研究重點關注了木材砍伐、礦產開采、能源挖掘等非農業經濟活動對成規模原生林地的破壞,并揭示了非農產品供應鏈對成規模原生林地喪失的關鍵驅動作用。研究發現,超過60%的成規模原生林地損失與礦物、金屬和木材等非農業品的最終消費有關。
森林規模和完整性對其提供生態系統服務以及整體生態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該研究在關注成規模原生林地的損毀時,不僅考慮了毀林,還涵蓋了森林退化和碎片化的影響。
“即使是移除狹窄的森林地帶,也會影響整個森林的結構和組成。”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復旦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助研陳斌說,“考慮到原始森林景觀在穩定陸地碳儲量和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特殊價值,其損失也可以反映碳排放以及生物多樣性喪失背后的潛在間接驅動力。”
陳斌還表示,在設計森林保護戰略時,必須考慮國際貿易市場。“區域土地利用變化不再簡單地由當地需求驅動,它還間接受到國際市場和陸基產品消費激增的影響。有森林保護目標的國家可以通過全球供應鏈進口陸基成品,將土地使用壓力和相關生態環境影響轉移到境外。”他說。
13日,復旦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研究中心成立,我國天文學科方向領軍人才袁峰擔任中心主任。“天文學探索宇宙中天體起源、演化以及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等關系人類本身的重大問題,催生了最早的科學革命。”袁峰告訴......
“我整個職業生涯一直在做這個東西,但心里很清楚,同行也這么認為——在我們有生之年,‘蛋白質的折疊’問題是不可能解決的,尤其是蛋白質結構預測問題。結果AlphaFold出來了!”10月9日,博士生導師、......
10月8日至9日,中國工程院院地合作項目“棗莊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發展戰略咨詢”課題組專家赴山東棗莊實地調研。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中國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范區建設方案》......
只需在腦部和脊髓植入電極芯片,在大腦與脊髓間搭建一條“神經旁路”,癱瘓患者就有可能重新自主控制肌肉,恢復下肢站立及行走功能。復旦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加福民青年老師團隊研發新一代用于脊髓損傷患者的植......
9月29日,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官網刊發了一則《2024年度復旦大學管理學院推免招生不誠信名單通告》(簡稱《通告》)。《通告》稱,復旦大學管理學院2024年度推免招生選拔工作已結束。根據預錄取學生與我院簽......
昨天上午10時31分,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在山東海陽附近海域使用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8顆衛星發射升空,其中一顆是由復旦大學和上海航天空間技術有限公司聯合研制的首顆衛星——“復旦一號(瀾湄未來星)”。該......
9月11日,中國工程院戰略研究與咨詢項目“湖北省農業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工程研究”在湖北武漢召開院士建議書專家咨詢會。該項目在中國工程院和湖北省科協的大力支持下進展順利,已進入成果總結階段。項目研究助理、......
開學了!從本科生真正進入研究生階段后,不少“研0”新生會面臨一段時間的“迷茫”期。怎么做科研?如何融入學術圈子?論文怎么寫?這些問題都需要同學們花費時間和精力去解決。事實上,研究生階段與本科時期的學習......
中新社上海9月5日電(記者陳靜)記者5日獲悉,中國專家團隊應用前沿交叉研究方法揭示多種養殖哺乳動物中的潛在跨物種傳播風險等,將為構建多維度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新發傳染病預測預報體系提供數據支持。北京時間......
■本報見習記者張菲埡全國高校緊鑼密鼓迎接開學季。近日,在滬上,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上海大學等陸續開學。開學典禮上,校長們在致辭中不約而同地和新生們談到,進入大學后,要轉變學習方式,成為更優秀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