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應激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pelo Is Required for High Efficiency Viral Replication ”的文章,通過遺傳篩選,發現pelo基因的缺失能令果蠅對果蠅C病毒的感染產生更強抵抗性,從而證實了pelo是病毒大量高效復制所必須的一個宿主因子。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Pathogens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廈門大學韓家淮教授,韓家淮教授的研究重點是先天性免疫系統中細胞內信號的傳導。研究方向包括:炎癥反應及免疫性疾病的分子機制;應激(如輻射、許多化學致癌物、病原體感染、炎癥因子與基因突變等)反應與癌癥發生以及其它疾病的關系。第一作者為博士后吳秀榕。
病毒能利用宿主因子進行高速蛋白質合成,關于這一過程,雖然已進行了長期的研究,但是知之甚少。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利用果蠅進行正向遺傳學篩選,找到了一個對果蠅C病毒感染更為抵抗的果蠅株,并從中發現了一個病毒大量高效復制關鍵因子:pelo。
此前的研究也發現pelo基因在精子發生、細胞周期、減數分裂以及 mRNA 降解中有重要的功能,但是具體的機制也并不清楚,為此研究人員選擇了果蠅這一研究抗病毒天然免疫以及病毒與宿主相互作用的理想模型,以DCV為病原體對已有的突變體果蠅庫進行正向遺傳學篩選。
研究人員發現在DCV攻擊過程中,pelo基因的表達量下降,之后他們又通過基因敲除和表型回復實驗,證實了pelo基因的缺失的確可以使果蠅對DCV的感染更為抵抗。
為了弄清楚其中的作用機制,研究人員進行了深入探索,發現pelo并不參與目前已知的果蠅抗病毒免疫途徑。pelo基因的缺失能夠特異性地抑制高表達的病毒衣殼蛋白的合成,但對其他低表達的病毒蛋白,大部分的細胞內源蛋白以及外源轉染蛋白的合成基本沒有影響。
而且其他多種類型病毒的復制在pelo基因敲除型果蠅中都被抑制,表明pelo是所有類型病毒衣殼蛋白的大量合成所必須的。pelo具有解聚異常 80S單核糖體的功能,pelo基因的缺失以及DCV蛋白的大量合成都會導致細胞內非正常80S單核糖體的增多,pelo基因缺失導致的核糖體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病毒衣殼蛋白的大量合成。
這些研究均表明pelo是病毒大量高效復制所必須的一個宿主因子,如果靶向這一基因,也許能抑制病毒的感染。這將為進一步了解病毒感染機制,以及為防治病毒感染提出了新觀點。
近期,國家疾控傳染病防控領域的專家在ChinaCDCWeekly雜志發表國家致病菌識別網(ChinaPin)專題系列文章,通過六篇分析文章和應用報告,系統介紹了國家致病菌識別網的功能和使命。其中高通量......
一項新的全表型關聯研究發現,遺傳性癌癥基因的致病變異可以影響其他惡性但也非惡性的特征。美國國家人類基因組研究所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表示,檢查與遺傳性癌癥基因相關的其他表型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病因并改進治......
因美納近日表示,它已與德國漢諾威醫學院合作,對疑似患有遺傳病或罕見病的危重兒童實施全基因組測序。根據協議條款,因美納將為100名兒童以及可能的父母提供文庫制備和測序試劑。此外,因美納的醫學事務高級主管......
摘要*布魯克使用AmberGen的HiPLEX-IHC肽編碼抗體探針,結合全覆蓋脂質組學、糖組學和代謝組學成像技術,為timsTOFfleX推出新型MALDIHiPLEX-IHC組織成像解決方案。*新......
長期以來,用物種形態特征和分子數據構建物種關系樹,是很多研究常用的做法。而實際上用這兩種方法推斷物種演化歷程時,常常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但相關研究非常有限。4月20日,《細胞》刊發了一項由中國科學家領......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多孔材料制備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但具有連續大孔的導電聚合物(CPs)的可控制備仍具有挑戰性。而CPs對于儲能、電催化和生物分離等多種應用非常重要。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劉盡堯、華東......
圖片來源:YustynaOlha/stock.adobe.com近日在線發表于《科學》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從世界各地收集的海水樣本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關于RNA病毒的新數據寶庫,增加了生態學研究......
各位,話說去年12月1號,也就是Omicron剛剛面世一周的時候,咱公眾號發過一篇文章,請見:《請各位稍安勿躁,不要搶跑……》;然后到了2022年1月1日,咱又寫了個后續,請見:《Omicron的毒力......
近日,《科學》雜志連發6篇論文,公布迄今為止最完整的人類基因組測序結果,這也是第一個完整無間隙的人類基因組序列。該系列研究主要由國際科學團隊端粒到端粒聯盟(T2T,Telomere-to-Telome......
科技日報記者趙漢斌蝴蝶因其豐富的色彩和形態等多樣性,長期以來是昆蟲生態與進化研究的重要主題。近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進化基因組學與基因起源學科組在蝴蝶顏色進化方面取得新進展,為了解鳳蝶色素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