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7-08-31 15:07 原文鏈接: 廈門檢驗檢疫局創新出入境航空器檢疫管理機制

      幾天后的廈門,將見證2017年中國主場外交的又一盛事,迎來遠隔重洋的“金磚客人”。隨著盛事的臨近,由廈門入境的相關人員增多,他們發現廈門機場的通關速度有了很大提升。這得益于廈門檢驗檢疫局自主研發的“航空器檢疫管理系統”。

      該系統經過半年多的試運行后,于8月10日在廈門機場正式上線運行,標志著廈門出入境航空器檢疫管理機制進入全新模式。

      8月10日5時,距離當天第一個進港航班——由阿姆斯特丹飛來的MF812落地還有半小時,廈門局就通過“航空器檢疫管理系統”提前獲悉了機上人員名單、國籍、座位號、證件號碼等信息,并據此發出一系列檢疫指令。

      隨著廈門機場國際航線的不斷增多,國際交流日益頻繁,空港口岸面臨更廣泛的疫情疫病風險。對此,航空器檢疫管理系統應運而生。通過該系統,廈門局可以掌握包括定期航班、公務機、包機、維修調機在內的所有機型、所有航班機上人員的名單、座位、國籍和證件號碼等信息,既可以有針對性地確保口岸安全,又有利于航空旅客快速通關。

      以前,口岸重大傳染病疫情防控期間(如甲型H1N1流感),為獲取旅客信息,只能在航班落地后由旅客自主填寫紙質健康申明卡并由檢驗檢疫人員手工錄入。既影響旅客通關效率,又容易出現信息失真,給后續可疑病例和密切接觸者的追蹤造成阻礙。如今,新系統直接提供旅客數據,有利于檢驗檢疫部門排查可疑傳染病,也有利于衛生醫療機構對入境后的密切接觸者采取醫學觀察措施,極大提升輸入性傳染病的防控效果。

      據介紹,該系統實現了疫情防控“前”“中”“后”鏈條式監管,為輸入性傳染病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技術支撐。

      “前”即提前布控。于入境航班落地/出境航班起飛前提前了解機上情況,為應對機上突發衛生事件預留出時間,并根據全球疫情信息,實時調整防控重點,提前鎖定來自疫區的航空器、旅客,切實提升風險評估和傳染病防控針對性。

      “中”即重點檢查。通關過程中通過紅外測溫儀、醫學巡查等方式對人員進行衛生檢疫,并對重點航線、重點航班、重點人員著重布控、重點檢查。

      “后”即事后追溯。對發現的疫情進行后續追蹤,鎖定人員信息、航班座位,有利于第一時間排查密切接觸人員,分區域進行衛生處理,提高疫情聯防聯控效率,確保疫情“零傳入”。

      利用該系統,航空企業實行電子申報,值機工作人員不再往返辦理航空器出入境檢驗檢疫手續,實現無紙化放行。廈門局通過申報材料審核,對衛生狀況良好、沒有出現疫情、未發現異常情況的航班,及時給予電訊檢疫批復,航班直接上下旅客,實現“零等待”。

      該系統試運行以來,廈門機場口岸傳染病防控效率大幅提升。今年1-7月共檢出輸入性登革熱7例,同比增長250%;發現輸入性副溶血弧菌感染事件1起,共3例病例;輸入性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事件1起,共2例病例;非O1/O139群霍亂弧菌感染性腹瀉1例。其中,霍亂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均為福建口岸首例。

      目前,廈門機場已開通38條國際航線,遍及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今年1-7月出入境航班數15151架次,出入境人員2106464人次,同比分別增長6.3%和7.2%。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