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南海重要島礁及鄰近海域生物資源評價與生態修復”項目完成本年度綜合航次任務。
該項目組織實施完成了最后一批硨磲、珊瑚、海藻和海草等固礁護礁生物在西沙群島的移植放流,對該區域的生態種群的恢復和生物資源進行了采集和評估;安置了水下監控設備,可以對項目示范區域進行有效的圖像和水文監測;此外,航次執行期間,科考隊員在趙述島周圍海域發現了野生法螺的蹤跡,證實了近年來人工修復可以加速島礁的生態修復。
該項目已累計完成3個航次調查任務,對西沙周邊海域進行了增殖放流、生態牧場示范構建及其綜合科學考察等科學任務,所有航次均由南海海洋所組織牽頭,航次首席科學家為南海海洋所副研究員向志明。
人工放流作業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是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直屬公共衛生事業單位,承擔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風險評估、風險交流、檢驗檢測、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定修訂等食品安全相關工作。根據工作需要,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5〕70號)、《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
近日,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正式印發《廣東省縣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編制指南》(以下簡稱《指南》)。據悉,這是廣東省開展生態修復的重要指導文件之一。《指南》由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牽頭,廣東省科學院廣州地理研究所......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數據,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64.6,比上年增長8%,增幅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創新發展水平加速提升。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加計扣除減免政策效果顯著。202......
關于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金項目會議評審專家的通告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相關規定,現公布2022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葉企孫”科學基金、黃河水......
海南省氣象臺23日下午發布消息稱,今年第16號臺風“奧鹿”已于今日下午在菲律賓以東洋面生成,并將于25日夜間進入南海。據監測,今年第16號臺風“奧鹿”(熱帶風暴級)今日14時中心位于菲律賓馬尼拉東偏北......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四五”第二批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的通告,共“十四五”第二批9個科學部80個重大項目指南。其中,2022年生命科學部共發布8個重大項目指南,......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深海所獲悉,由“探索一號”“探索二號”科考船組成的聯合航次在南海北部取得重大成果,共發現文物標本66件。科研人員介紹,本次科考在2000-3000米深度的海底發現1處水下文物點和3處......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喻子牛團隊在牡蠣生化營養成分周年變化及其性腺發育的關系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于《食品化學》(FoodChemistry)......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海洋微生物代謝工程與生物合成研究團隊與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劉鴻文教授團隊合作,在非典型角環素環氧基團的開環反應及其機理研究上取得新進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