鹵代烷在發生E2反應時,堿首先進攻β-氫,并逐漸與之結合,β-碳原子與氫原子之間的共價鍵部分斷裂;與此同時,中心碳原子與鹵素之間的共價鍵也部分斷裂,鹵素X帶著一對電子逐漸離開中心碳原子。在此期間電子云也重新分配,α-碳原子與β-碳原子間的π鍵已部分形成,經過如下所示過渡態后,反應繼續進行,最后生成烯烴。反應過程與SN2反應類似,只形成過渡態,沒有中間體生成,反應一步完成,反應速率既與底物鹵代烴的濃度成正比,又與堿的濃度成正比,所以稱為雙分子消除反應。
鹵代乙烷在KOH作用下的消除反應機理表示如下:
由此可見,β-C—H鍵和α-C—X鍵越容易斷裂,生成的烯烴越穩定,E2反應越容易進行。反應活性規律總結如下:
1、羥基結構不同的鹵代烷反應活性順序為:R3CX > R2CHX > RCH2X。
這是因為在E2反應過渡態中鍵已部分形成,過渡態具有類烯烴的結構特征,雙鍵上的取代基越多越穩定,反應所需要克服的活化能越低,反應越容易進行;
2、試劑的堿性越強,β-C—H鍵越容易斷裂,反應越容易進行;
3、離去基團越容易離去,反應越有利。
對于不同鹵素取代的鹵代烴的反應活性:RI>RBr >R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