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3-10 20:16 原文鏈接: “雙碳”下三條燃料乙醇路線將如何評估?

     青島能源所供圖

    燃料乙醇與汽油混合使用能有效提升油品性能與燃燒熱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石油資源的依賴,市場需求旺盛。

    一代生物燃料乙醇以糧食為主要原料,規模化利用容易造成“與人爭糧”的局面。二代生物燃料乙醇以農林廢棄物為主要原料,存在技術經濟瓶頸。近年來,工業化的煤基燃料乙醇路線發展勢頭迅速,已投產、在建和擬建的煤制燃料乙醇項目產能總計達到370萬噸/年,超過2020年全國生物燃料乙醇的年產能總和。在“雙碳”背景下,識別不同燃料乙醇生產路線的環境與技術經濟競爭力,對于燃料乙醇產業的發展決策尤為重要。

    近日,記者從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了解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該所研究員田亞峻帶領的泛能源大數據與戰略研究中心團隊建立了耦合生命周期評價、技術經濟分析和熵權法的綜合評估模型,利用該模型從18個環境指標和3個經濟指標綜合比較了三條燃料乙醇路線。

    評價結果表明,目前三種燃料乙醇生產路線都無法同時滿足資源可靠性、環境友好性以及技術經濟可行性。一代生物燃料乙醇工業化最早,但原料的大規模供應存在瓶頸,環境競爭力不如二代生物燃料乙醇,經濟競爭力不如煤基燃料乙醇。二代生物燃料乙醇有13個環境指標達到最優,但技術經濟競爭力弱于一代生物燃料乙醇和煤基燃料乙醇。煤基燃料乙醇的技術經濟性最好,但是環境效益有所不足。

    田亞峻認為,煤基燃料乙醇是現代煤化工技術應用的新突破,其工業化豐富了‘煤替油’路線。當下,煤基燃料乙醇可能會成為處理我國安全與減排關系的一種選項,長遠來看,發展二代生物燃料乙醇將更加符合我國‘雙碳’戰略。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于能源領域期刊《應用能源》。該研究由田亞峻主持完成,得到了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山東能源研究院的支持。

    相關文章

    數字能源構建現代能源體系

    2023國際數字能源展近日在深圳舉行,全方位多場景集中展示全球數字能源領域前沿技術和應用示范成果。觀眾在展會上了解比亞迪推出的刀片儲能系統。搭載自主研發刀片電池實現電芯到系統一體化的新型儲能系統,可廣......

    泰達股份進一步拓展環保產業,最新收購兩企業!

    泰達股份6月29日發布公告稱,為進一步落實公司“雙碳”發展戰略,拓展生態環保產業,公司控股子公司泰達環保擬收購莘縣南一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簡稱“南一新能源”)75%股權,并擬投資建設山東省莘縣循環經濟......

    我國首個城市“雙碳”模擬器發布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主辦,濟南市科學技術局協辦的“城市碳達峰碳中和高端戰略研討會”在濟南舉行。會上發布了我國首個城市“雙碳”模擬器,該模擬器將為城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數值模擬技術平......

    助推雙碳戰略,中國綠色投資規模去年已達2.6萬億

    2023中關村論壇期間,“雙碳戰略與綠色金融”平行論壇于5月27日舉行。來自政府機構、國際組織、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的代表,圍繞碳中和與綠色產業發展、儲能等綠色技術創新、碳市場與綠色投融資等議題展開深度......

    我國科研團隊實現二氧化碳一步合成乙醇

    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化學與材料工程學院劉小浩教授團隊經過持續5年攻關,通過采用結構封裝法,構筑雙鈀位點-納米“蓄水”膜反應器,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二氧化碳在溫和條件下連續流一步近100%轉化為乙醇,相關......

    利用甲酸將二氧化碳轉化為有價值的材料

    鑒于溫室氣體排放的增加,碳捕獲,即從大型排放源中封存二氧化碳,是一個緊迫的問題。在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同化作用已經發生了數百萬年,但其能力遠遠不足以補償人為的排放。甲酸鹽可以被設想為碳中性生物經濟的核......

    JInfectDis:吸入低濃度的乙醇蒸汽有望治療甲流感染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沖繩科學技術大學院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吸入低濃度的乙醇蒸汽可以使小鼠體內的甲型流感病毒失效,而不會產生有害的副作用。他們認為這也可能治療類似的病毒,如導致COVID-19的冠狀病毒......

    常溫常壓下實現二氧化碳的捕獲與釋放

    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劉波教授、南方科技大學徐強教授與國際研究團隊合作,開發了一種有前途的碳捕獲和存儲方法,首次用二氧化碳作為客體分子模擬二氧化碳水合物結構,使用廉價的硫酸胍與二氧化碳共結晶形成......

    監測“城市呼吸”,助力“雙碳”目標

    “城市和人一樣也會‘呼吸’,吸入氧氣并呼出二氧化碳。”中國科學院院士、蘭州大學西部生態安全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主任黃建平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以往我們更多關注污染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理所當然地認為氧氣......

    廣州能源所超長重力熱管技術應用成果發布

    4月6日,超長重力熱管技術應用評價暨成果發布會在山西太原召開。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任組長的專家組對山西綜改示范區超長重力熱管技術應用示范項目進行了評價。專家組經過考察示范現場、審閱相關資料、聽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