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碳中和背景下,據估計,未來新型能源系統中風電光伏占比將達到65%~70%,由于風電光伏具有不穩定性,高比例新能源需要大量的配套儲能。
中國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前瞻性的戰略部署。
2014年,國務院發布《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提出將儲能列入9個重點創新領域之一,儲能產業首次被納入國家級規劃。
隨著2019年可再生能源儲配儲能電站試點在全國范圍的逐漸鋪開,可再生能源的快速發展及其在電力系統中的不斷滲透為儲能的規模化發展奠定了基礎。近年來,各省市也開始以科學性穩妥性為原則及時跟進,落實儲能產業的具體規劃和布局,為儲能產業在“雙碳”目標之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2021年《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提出了到2025年中國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中的鋰電儲能在發電側、電網側、用戶側以及微電網側都可以得到廣泛應用,在未來相關儲能技術中將成為先鋒力量。由于近年來電動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鋰離子電池的成本水平已初步具備儲能規模化應用的可行性。
隨著鋰電池的快速發展,預計未來電池回收產業也將有很大發展空間。雖然從目前來看,全球鋰資源暫時供應充足,但隨著電動汽車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大和電力系統中儲能配置要求的不斷提升,大量的退役電池不僅會對環境帶來巨大壓力,也可能會造成鋰金屬等資源的供給缺口。電池梯次利用是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實現綠色循環發展的重要手段,目前有實驗數據表明梯次利用的收益要高于原材料直接回收的收益,因此,從經濟效益來看,梯次利用也是更好的選擇。
目前儲能產業處于快速發展期,面臨的問題非常多。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電化學儲能的安全性。雖然鋰電儲能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但是鋰離子電池面臨安全風險上的應用制約和實際運行中的老化問題,電力系統的復雜性也對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標準及質量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內關于儲能相關標準的建設還未形成有效的體系,相應的政策制度也不夠完善。雖然全球范圍內儲能安全準則體系正在形成過程當中,但目前需要進一步完善的方面還非常多。
其次,儲能的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尚不明確。要推動儲能的大力發展,除政策導向外還要為儲能提供有保障的盈利模式,確保儲能能夠在電力市場中獲得收益。雖然政府2021年發布的《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明確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但在儲能的具體應用中,如開展共享儲能和為新能源場站提供調頻調峰等輔助服務仍然缺乏有針對性的政策保障。儲能沒有以獨立的發電商和輔助服務供應商的身份參與到電力市場交易,導致儲能收益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限制了儲能的發展。
再次,儲能多元價值體現不足。中國電力市場經過了一系列的改革,但電力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等市場建設還不夠完善,儲能等商品屬性沒有在價格中得到體現,難以發揮儲能技術的市場優勢。近年來各地陸續進一步完善峰谷電價和季節性電價,但不同時段的價值差異還不夠充分,限制了儲能的盈利空間,不利于儲能規模化快速發展。
最后,目前儲能的政策扶持力度還需要加強。儲能作為快速發展中的新興技術,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來支撐其技術創新。但目前儲能的盈利難度大,難以滿足儲能發展對資金的需求。中國光伏和電動汽車的快速發展表明了財政補貼對于新技術發展的有效促進作用,不僅可以有效降低技術的應用成本,還能較快提升市場接受度。
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以下政策建議。第一,完善儲能配置安全標準。除了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問題之外,儲能裝置在設計、運營及維護、廢舊電池回收等環節都缺乏統一的標準安全體系,由此帶來的儲能產品的質量問題對其快速發展造成了阻力,不利于儲能行業形成長期的良性發展。因此,應盡快建立及完善儲能安全標準相關規定,加強各主體的儲能安全意識,將儲能安全事故責任落實到位,為儲能的安全應用提供有力的法律法規保障。
第二,提高儲能獨立市場主體地位。目前儲能的定位仍是依附于電力系統之下的發電設備,限制了儲能的靈活性,也不利于儲能的全系統優化配置和調度。因此,可以在電網規劃時就將儲能以獨立身份納入到相關政策的制定中,并在電力現貨市場及與之配套的輔助服務市場中進一步明確電力市場中儲能的準入條件、交易機制和技術標準,加快推動儲能以獨立市場主體地位參與各類電力市場交易。
第三,加快電力現貨市場及輔助服務市場建設。當前,儲能的多元價值難以在市場中得到體現,不利于調動儲能企業及個體參與儲能投資的積極性,因此,儲能優勢的發揮亟待一個制度更加規范、建設更加完善的電力市場。目前國內電力現貨市場的交易品種有限,具體規則也還在探索中,因此應從國家層面加大對此的改革力度,使各投資主體能充分地認識到儲能的價值,推動儲能的規模應用。
第四,提供財政支持和市場準入要求。為加快推動儲能技術的發展,保持產業鏈領先地位,可以考慮對儲能行業提供以下財政支持:向儲能應用的示范項目提供資助、對儲能裝機提供容量補貼和電量補貼、對儲能投資采取稅收的減免和加速折舊等政策;此外,可以考慮通過對配置儲能的新能源電力進行優先并網和優先發放核證減排配額等方式為儲能行業提供市場準入監管。
近日,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了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榜單共分為“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關注整個學術生涯迄今的影響力),以及“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聚焦本年度的學術成就)。江門雙碳實驗室......
日前,我國迎來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年來,我......
日前,我國迎來碳達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第75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3年來,我......
近日,由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牽頭編制的《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在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通過專家評審啟動。據悉,《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的編制將為全國低碳校園高質量發展建立起一......
近日,由廣州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牽頭編制的《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在廣州大學桂花崗校區通過專家評審啟動。據悉,《碳中和校園規劃設計規范》的編制將為全國低碳校園高質量發展建立起一......
11日,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3浦江創新論壇——綠色低碳創新論壇在上海舉辦。記者從論壇獲悉,科技部將建立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監測評價機制,促進各方形成合力。此次論壇以“聚焦綠色轉型,共享......
——檢驗檢測認證助力綠色低碳生活專題會議成功舉辦2023年8月30日,由煙臺市人民政府指導,中國檢驗認證集團(CCIC)主辦,檢科測試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檢驗檢測認證助力綠色低碳生活專題會議”在煙臺成......
近日,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小良熱帶海岸帶生態系統定位研究站站長、研究員王法明聯合國內外海岸帶碳匯研究領域的主要科學家,探討了中國的海岸帶藍碳生態系統如何為減緩氣候變化做出貢獻。相關述評文章在線發表于《......
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是關鍵支撐。從實踐看,綠色低碳技術推廣應用要經歷技術研發、示范引領、規模化推廣三個階段,公共資金更重視前端技術研發,社會資本更看重成熟技術應用,而從“走出實驗室”到......
近日,南昌大學化學化工學院特聘教授熊威聯合浙江大學化學系唐睿康教授在《國家科學評論》上發表文章,首次提出了“Microalgae-MaterialHybrid”(MMH)的概念,系統梳理了微藻—材料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