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近日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后,國家發改委網站一條“化肥生產中部分原料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消息,再度引發業內關注。
據了解,此前所指化肥污染往往指化肥施用中引起水體、土壤和大氣污染的現象,對化肥生產過程污染很少提及。此次提及化肥生產過程,或是農化行業環保標準將趨嚴的信號。
據了解,發改委經貿司在督促落實春耕化肥供應保障工作中,通過調研、走訪、座談發現,化肥生產中部分原料可能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其中發改委點名指出,化肥包裹用油在土壤中較難降解,會對土壤和水體造成潛在污染,在環境中的積累及影響不容小覷。
記者了解到,目前化肥裹油在市場應用中非常普遍,在磷酸二銨、復混肥的生產中基本都有添加,每噸化肥使用量約為1~2KG。裹油對農作物生產并無益處,但可以配合防結塊劑更好的包裹住肥料顆粒;另外,還能夠提高化肥品相,使“有的肥料看上去像糖豆”。
六國化工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國家禁止或限制使用上述包裹用油,公司將進行生產技術改造,減少或不再使用包裹油。該負責人稱,中央1號文件定調發展生態農業和新型農業體系,從長期看,將促進目前產能嚴重過剩的化肥行業進一步洗牌,促進產品升級換代,加大企業創新力度。
上述負責人同時表示,有機肥、生態肥等新型肥料是未來肥料行業發展的趨勢,但目前推廣尚有難度。有機肥需經天然有機質經微生物分解或發酵而成,原料、環境等因素將制約其大規模生產。
生意社化工分社社長張明表示,發改委此次提及“化肥生產過程污染”,表明國家對農業環保重視程度的提高,也將倒逼企業優化化肥生產工藝。據介紹,此前已有企業和科研機構為研發環保性防結塊劑而努力,但暫未取得理想的效果。由于化肥裹油工藝使用廣泛,短期內改變不太現實。
此外,在日前中國氮肥工業協會召開的2014年政策研討會上,針對化肥行業現狀,有化肥企業代表提出,控制準入機制,不再批準新建產能;另外,也有企業表示將對存量產能的工藝優化,提高競爭力。
2021年11月中旬在非洲南部首次發現的SARS-CoV-2Omicron變種(BA.1)的地理和進化起源仍然未知。2022年12月1日,洪堡大學CarloFischer等人在Science在線發表題......
關于公開征求《入海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索引號000014672/2022-00464分類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辦公廳生成日期2022-11-28文號環辦便函......
因疫情影響,導致各種會議、展會暫停或延期舉辦,為了充分展示秸稈、畜禽糞污等農林廢棄物行業發展,展示優秀品牌企業、挖掘創新技術、推廣應用產品,傳播區域項目信息,宣傳先進經驗,現誠邀地方政府、......
關于發布《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等四項國家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公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防治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現批準《印刷工業大氣污染物排......
生態環境部等15部門日前聯合印發《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氣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國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氣基本消除;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取得積極成效,臭氧濃......
東京電力公司再被曝丑聞。日本媒體近日報道,東京電力公司在外界視察福島第一核電站時,用難以檢測出放射性物質的儀器檢測核污染水,從而宣傳核污染水排海的安全性。東電用特殊儀器檢測污染水應付視察近日,日本當地......
根據9月23日發表于《科學進展》的一項研究,空氣污染對人類健康、農業和經濟的影響因污染物排放地的不同而產生差異。這項研究可能會激勵某些國家減少導致氣候變化的排放。該研究由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
【科技創新世界潮】近年來,一系列農作物生物技術取得突破,這些技術有望提高農作物產量,降低農業對環境的影響,幫助人們應對未來的氣候變化,為不斷增長的人口提供更好的營養,預示著一場新的“綠色革命”到來。高......
到2025年,要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控制。調整產業能源、交通運輸的結構,實行污染管控、增加新能源使用,才能有效治理臭氧污染陽光燦爛的晴熱天氣,天空常常湛藍如洗。但是,如果你在看似空氣清新的戶外聞到一......
不少人都表示“地球的最后一片凈土已經失守”,要知道,南極大陸是地球上唯一沒有永久性居民的地方,在那之前,人們曾經一度認為,人為造成的環境污染問題并不會波及南極,然而目前來看,整個地球無一幸免。畢竟此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