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物理學家組織網1月22日報道,美國布法羅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無需加熱只要加水,直徑約10納米的球形硅粒子幾乎在瞬間即可產生純度高的氫氣,未來可作為便攜式設備能源供給的一個潛在來源。
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的實驗中創建了直徑約10納米的球形硅顆粒,當其與水結合發生反應時,會形成硅酸(無毒的副產品)和氫氣,而后者可作為燃料電池能量的一個潛在來源。
該反應并不需要任何光線、熱能或電能,產生氫氣的速度約比使用100納米寬的硅顆粒進行類似反應快150 倍,比大塊的硅在類似反應下的速度快1000倍。研究人員表示,該差異是由于幾何構造的原因。當其反應時,較大的顆粒形成非球形結構,其表面與水反應時不像表面更小的球形顆粒那么穩定和一致。
研究人員說,當談到分解水產生氫氣,納米硅要比已經研究一段時間的許多選擇如鋁要好。隨著進一步的發展,該技術形成“只加水”的方法產生所需要氫氣的基本原則。經研究人員驗證,其產生的氫氣純度相當高,可以成功地為一個風扇的小型燃料電池供電。這種最實際的應用程序將是提供便攜式設備能源供給的來源。
研究人員說,利用地球上最豐富的物質之一硅來迅速產生氫氣,這是前所未有的。即使氫是可替代能源的一個很好的備選,而安全儲存氫是一個有難度的問題。在實際應用中,其將給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可能應用于在靠近水的地方的軍用車輛或其他便攜式設備。雖然需要大量的能源和資源產生超小型的硅球,但這些粒子可以在有水的地方提供有用的、便攜的設備。有些情況下,如在軍事行動和露營,便攜的特性要比成本低更重要。
研究人員說,展望未來的應用,也許不采用汽油或柴油發電機、燃料罐或大容量電池包,而采取比發電機更小、更輕的氫燃料電池和一些塑料墨盒的硅納米粉體混合活化劑,就可以給衛星廣播、電話、GPS、筆記本電腦、照明等供電,甚至還可以使用產生的多余熱量來燒水和沏茶。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持續的能源,已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方向。在中國“雙碳”目標引領下,氫能產業被納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在“十四五”規劃期間,我國指出要在氫能與儲能等前沿科技和產業變革領域......
因為燃燒后僅生成水,氫氣曾被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理想能源。然而,目前全球約96%的氫氣生產仍依賴化石燃料。每生產1噸這種“灰氫”,就伴隨著十余噸二氧化碳排放。氫氣的“清潔能源”標簽及其原本承載的碳中和......
氫能是一種清潔、高效、可持續的二次能源,而被譽為“21世紀的終極能源”。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組織的《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汽車用氫氣》系列標準已經發布。氫系列標......
研究人員解釋實驗原理。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科技日報訊(記者劉霞)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和杜伊斯堡-埃森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型催化劑,能夠促進將氨轉化為氫氣和肥料前體亞硝酸鹽的化學反應。相關研究論文......
鐵的氧化還原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反應過程之一。在地質學中,鐵氧化物在地球內部與巖漿氣發生氧交換作用,對古代氣候演變產生了重大影響。歷史上,從富含鐵元素的礦石中冶煉鋼鐵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基石。如今,功能化鐵......
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借助詹姆斯·韋布空間望遠鏡,丹麥科學家在天文學史上首次見證了宇宙中最早3個星系的誕生——這一事件發生于134億至133億年前。這項研究為科學家們提供了有關宇宙歷史的新......
氫動力列車行駛在田野上。火車上有藍白相間圖案和“FLIRTH2”標志。圖片來源:美國加州交通局官網在科羅拉多州普韋布洛郊外的試驗軌道上,美國首列氫動力客運列車正在“熱身”。這輛由瑞士制造商施泰德制造的......
3月28日,中車株機公司與國家能源集團聯合研制的我國首臺大功率氫能源動力調車機車在新朔鐵路巴準線四道柳站首次完成萬噸裝車試驗,以氫氣為能量供應,牽引105輛C80車輛恒速走行2公里。機車在四道柳站進行......
橄欖石礦物,如鎂橄欖石,在與地下水相互作用時會產生氫氣。圖片來源:史密森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美國地質調查局 提取地下氫氣用作清潔燃料,這一嘗試得到了美國能源部的大力推動,能源部下屬高級能源研......
8月13日深夜,多名東海縣網友發視頻稱,當地發生不明氣體泄漏,居民們都被緊急疏散到其他地方避險。記者從東海縣開發區管委會獲悉,系13日22時許一家石英廠起火,部分氫氣泄露有爆炸風險,隨后社區通知附近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