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近日,臺灣因“致命添加劑”――塑化劑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引得全世界人心惶惶。自4月臺灣多家知名運動飲料及果汁飲品等被查出含致癌物質“塑化劑”以來,這一風波愈演愈烈。據臺灣衛生部門統計,截至5月30日,臺灣受其污染的產品多達500多種,近千家廠商受到牽連。

      500種食品查出致癌物

      今年3月,臺灣衛生署進行例行抽驗時,在一款名為“凈元益生菌”中發現了可致癌的塑化劑DEHP。追查發現,其來源是昱伸香料公司所供應的食品添加劑――起云劑。

      此事一出,在臺灣引起軒然大波。相關部門連日來持續追查發現,凡是濃稠狀飲料、兒童食品、鈣片等保健品的廠商幾乎全部淪陷,數量高達千家以上,其中包括統一企業、長庚生物科技、白蘭氏、美達、泰華油脂等知名廠商,產品涉及運動飲料、水果飲料、茶飲料,以及兒童感冒糖漿、兒童鈣片、乳酸菌咀嚼片、化妝品等500多種。其中,統一、白蘭氏、美達等企業生產的產品均在大陸有售。臺灣衛生專家甚至稱,這可能是目前最大的塑化劑污染事件。

      據了解,此次被查出的塑化劑DEHP主要來源于兩家公司,一家是上面提到的昱伸香料公司,另一家是賓漢香料化學公司。該公司相關責任人稱,其公司生產的起云劑中添加塑化劑已經長達30年。

      目前,該事件相關責任人已經被警方控制,臺灣衛生部門正配合持續追查涉案公司下游出貨的對象,將違規食品下架封存、銷毀。目前已下架果汁、果醬類食品超過40萬公斤,運動飲料、茶飲料超過98萬瓶,益生菌類粉包超過26萬公斤。對于其他產品,島內有關機構將從5月31日零時起展開“掃蕩”,屆時,使用起云劑的運動飲料、果汁、茶飲等5大類食品,都須提供檢驗安全證明,否則一律下架回收,違者將受重罰。

      揪出隱藏30年的塑化劑

      既然塑化劑被使用了30年,為何今日才被查出?要弄明白事情的來龍去脈,必須先了解塑化劑和起云劑。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副會長董金獅在接受《生命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起云劑是一種比較普遍的食品添加劑,可讓飲料避免油水分層,看起來更均勻,還可改善食品口感,它一般由棕櫚油、乳化劑等多種物質添加混合制成。但臺灣一些不法廠商為節約成本,將其中的棕櫚油換成了塑化劑。塑化劑則屬于化工原料,主要存在于塑料制品中,起到軟化橡膠,增加塑料彈性的作用。一般有兩個用途,一是用于食品包裝,如保鮮膜、保鮮袋,二是用于制作玩具、汽車座椅等非食品包裝。這次臺灣食品出現的DEHP屬于塑化劑的一種,臺灣地區將其列為第四類毒劑化學物質,根本不允許用于食品包裝,更別說在食物中添加了。

      其實一直以來,臺灣都以食品檢驗嚴格而著稱,相關部門會對市面上的食品進行定期檢測。但塑化劑之所以會逃過檢測,隱藏30年之久,主要因為其不屬于食品添加劑,檢測目錄中沒有規定檢測,才讓無良企業鉆了空子。而這一次事件的曝光,歸功于臺灣衛生署的一位“愛管閑事”的檢測員。這位檢測員負責檢驗一件由臺南市衛生局送檢的號稱可減肥的益生菌,意外發現含有塑化劑,他很清楚塑化劑的成分和用途。但由于檢驗項目中沒有其檢測指標,他擔心其他人看到不會理睬,于是將此事告知臺灣彰化底檢署的兩位檢察官。最后經過不懈努力的偵查,才使得此事曝光。事件曝光后,臺灣相關部門正在制訂和完善食品檢測制度,以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

      塑化劑導致性早熟     

      臺灣高雄醫科大學藥學院院長李志恒指出,塑化劑DEHP作用類似人工荷爾蒙,在體內長期累積,會導致人體免疫力下降,最重要的是影響生殖能力,造成孩子性別錯亂,包括生殖器變短小、性征不明顯,目前雖無法證實它對人類是否致癌,但對動物明確會產生癌變反應。臺灣大學食品科技研究所教授孫璐西則表示,塑化劑的毒性遠高于三聚氰胺,會引發激素失調,容易引起兒童性早熟。

      針對此事件,臺灣相關專家建議,在做出明確界定之前,除避免購買上述提到的品牌和食物類別,盡量不要吃濃稠狀飲料等加工食品。

      塑化劑還大量存在于兒童玩具中,家長應盡量避免給孩子買過軟、過小的塑料玩具,越軟的塑化劑越多。帶保鮮膜的食物一定不要放入微波爐里加熱,尤其是肉類,因為塑化劑一旦接觸油脂,就會釋放有毒物。董金獅還呼吁,除食品添加劑禁止使用目錄,相關部門還應列出兒童產品、塑料制品等禁止使用的物質目錄,同時要求企業明示成分,建立檢測機制,以方便檢測和定性,對于懷疑性的物質要“寧可信其有”,這樣才能保證安全。

    相關文章

    益生菌不能包治百病

    常喝酸奶的人,大都看到過益生菌這個名字。它是很多酸奶制品的老搭檔,可以促進腸道蠕動,有利于酸奶中的營養成分被人體吸收。益生菌常被某些酸奶品牌說得很神奇,甚至說它能包治百病,事實果真如此嗎?科信食品與健......

    《食品添加劑愛德萬甜》等1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審評委員會秘書處關于征求《食品添加劑愛德萬甜》等1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食標秘發〔2022〕9號各有關單位:根據《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我委組織起草了《食品......

    辛吉飛的“三花淡奶”,折射出廣大民眾的食品安全焦慮

    30天抖音賬號漲粉500萬,“絕命毒師”辛吉飛火了。“料理湯白是加了三花淡奶”、“超低價燕窩其實是明膠片加糖”、“炸雞排只需要大豆拉絲蛋白就能做”......近一個多月時間里,辛吉飛頻頻用消費者并不熟......

    某酸奶稱從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益生菌,網友直呼“太直白”

    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稱,一款酸奶的配料表頁面顯示,其添加的一款益生菌菌株,是從廣西巴馬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篩選的。對此,有網友表示:“其實你只用告訴我是什么益生菌,不用告訴我是怎么提取的。”網友......

    加強食品添加劑管理18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

    食品添加劑是指為改善食品品質和色、香、味,以及為防腐、保鮮和加工工藝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質。食品用香料、膠基糖果中基礎劑物質、食品工業用加工助劑、營養強化劑也包括在內。添使用食品添加......

    益生菌銷量攀升,標準發布有望規范發展

    近年來,消費者開始關注益生菌產品,益生菌產品的銷量也迅速攀升。但在益生菌行業快速發展的同時,產品標識不規范、缺乏相應標準等問題也顯現出來,這使得消費者難以辨別產品的優劣甚至上當受騙,同時,這也給益生菌......

    處于水深火熱的“益生菌”

    在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接連幾天炮轟華大集團CEO尹燁之后,7月28日,尹燁在其微信公眾號“尹哥聊基因”發文回應列舉了華大1999年以來的科研成果數據,還介紹了華大13項腸道菌群的關鍵研究。而在此之前,......

    益生菌行業備受關注,在饒毅的炮轟下,尹燁回應質疑

    在被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連續炮轟數日之后,7月28日,華大基因(300676.SZ)副董事長尹燁在“尹哥聊基因”公眾號上發文《華大到底發過多少篇菌群文章》,疑似回應饒毅此前所說“尹燁推廣的益生菌,就是......

    尹燁回擊饒毅質疑背后:萬能的益生菌與難尋的腸道菌群

    在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接連幾天炮轟華大集團CEO尹燁之后,7月28日,尹燁在其微信公眾號“尹哥聊基因”發文回應。相較于此前僅“謝謝指教”四個字的客氣回應,尹燁最新文章例舉了華大1999年以來的科研成果......

    饒毅繼續炮轟尹燁!稱尹燁推廣的益生菌是假藥

    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繼續發文炮轟華大基因CEO尹燁。7月26日,饒毅在其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中再發一文《太厲害的忽悠會忽悠自己:因為太逼真了》,文中指出,尹燁推廣的益生菌,就是假藥......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