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實驗
為了驗證LAISmart在不同林種的測量性能,我們在北京師范大學校園內(北京,中國)選擇了兩個測量實驗區,分別稱之為S1測區(N39.961°,E116.366°)和S2測區(N39.963,E116.362),測區面積分別是30*40m2和60*50m2。S1測區內主要樹種包括側柏(Platycladusorientalis)與白皮松(Cuspidaianana),屬于針葉林,S2測區主要樹種為懸鈴木(Platanushispanica),屬于闊葉林。S1和S2區的測量時間是2015年5月26日與29日。為了減少太陽直射光的影響,提高圖像的分類精度,我們選擇黃昏時間,天空散射光比例較大的情況進行觀測。測量時,操作人員手持LAISmart使傳感器視角盡量垂直向上拍攝,這樣在視場內看到的只有植被與天空。我們還同步進行了LAI-2000設備的觀測。LAISmart的camera圖像分辨率為320*480Pixel,測量時將系統設置為自動曝光模式。
兩個實驗區測量剖線以及測量點分布分別如圖2(a),(b)所示。圖中箭頭方向代表行進方向,測點間的距離大約5米。S1實驗區在南北測量方向上,LAI-2000的測量方式為每條剖線開始測量之前,測量一次總的天空散射輻射,然后在每條剖線上測量7次透過輻射(簡稱為1上7下),而在東西方向為1上5下。實驗中一共12條剖線,圖中數字代表剖線編號。LAISmart的測量位置在剖線的網格的交點附近(誤差不超過1m)。在S2測區部署了5條南北向剖線,LAI-2000和LAISmart在剖線上分別進行測量,LAI-2000采用1上7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