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十分關心的話題,所謂關心則亂,有關食品的謠言似乎有著周期性的傳播規律,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網絡和朋友圈中流傳開來,并得到大量轉發。為此,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對近期出現的食品謠言進行梳理辟謠。2019年剛剛過去的3個月有哪些謠言,你又信了哪條?

      謠言:吃雞蛋會增加患心血管病風險

      近日,美國的一項最新研究表示,每天額外攝入半個雞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增加6%,過早死的風險將增加8%。

      媒體報道,美國某醫學會雜志發布的一項研究結果稱,通過對3萬名美國人的跟蹤調查發現,每天額外攝入半個雞蛋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增加6%,過早死的風險將增加8%。研究還指出,每天額外攝入300毫克的膳食膽固醇,患心臟病的風險將增加17%,過早死的風險將增加18%。值得注意的是,一個雞蛋的膽固醇含量就高達186毫克。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團成員阮光鋒表示,近二十年的調查研究結果都普遍顯示,適當吃雞蛋并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對于血清膽固醇水平正常的健康人群,每日1枚的雞蛋攝入量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也是基于這樣的結果,我國和美國最新的膳食指南,都取消了對飲食膽固醇的限量。

      謠言:30年后巧克力即將消失

      近期巧克力即將消失的消息引起了巨大的反響,外媒稱:受全球變暖的影響,30年后巧克力可能要走向滅絕。如果全球變暖的步伐持續行進,將導致生產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在日益變暖的氣候條件下越來越難以生存。

      消息一出,巧克力愛好者哀嚎一片,紛紛表示要馬上吃上一片壓壓驚。這其實是一則舊聞。2017年末,外媒報道,受全球變暖的影響,巧克力的原料可可樹將越來越難以生存,巧克力將在40年內走向滅絕。2018年初,英國媒體再次報道,將40年期限直接縮減為30年,發出了扎心的靈魂拷問——“我們要沒有巧克力吃了?”

      但是,很快各大官微就進行了辟謠。

      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香料飲料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付鵬認為,因30年間全球氣候變暖便導致可可滅絕的說法過于武斷,全球氣候變暖可能會對可可屬物種產生影響,但更多的是干旱或洪澇帶來的危害,氣溫本身不是問題。他說,可可在我國廣東、浙江、北京等地大棚內也有栽培,只要控制好溫濕度即可。

      謠言:常吃面包會致癌

      最近,吃面包也和癌癥扯上了關系。據某平臺官微轉發的一篇文章稱“一個14歲的小女孩,早餐經常吃面包,得了腸癌。還有一個小孩,因為長期吃面包得了腎癌。”于是得出小孩早餐經常吃面包,過量攝入精細谷物,會得腸癌和腎癌的結論,引發網友質疑。

      對此,有關專家分析認為,癌癥是比較嚴重的慢性疾病,不是單一的因素就可以致癌的,即便是有多種致癌因素共同起作用,癌癥的形成也非一朝一夕。食物當然是各種疾病包括癌癥的誘因之一,但也只是“之一”,況且還有個積累和劑量問題。

      對于過量攝入精細谷物的說法,專家解釋說,吃面包最大的不足,是其用精細面粉制成。這在制作過程會破壞一些維生素,如維生素A、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等。如果長期吃精細食物,會造成營養失衡,同時可能產生一些輕微疾病,如舌炎、皮膚干燥等。

      就目前看,所謂的致癌食品大部分沒有科學依據,如聲稱方便面和豆漿致癌。還有小部分是有爭議的,如隔夜剩菜是否致癌,這點學界還在探討。不過無論如何,“面包致癌說”都不靠譜。

      謠言:空心菜大多重金屬超標

      最近有傳言說,空心菜是空心結構,又長在污水中,很容易吸附重金屬,所以市面上的空心菜大多重金屬超標,在國外根本沒有人吃。

      專家表示,空心菜是空心結構沒錯,但污水中種植空心菜的說法是空穴來風,由于空心菜對水質的要求很高,如果水質不達標,空心菜根本無法生長存活。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空心菜是速生綠葉菜,旱地水田都能長,只是水生的空心菜比旱地里的粗大。朱毅說,空心菜本身的重金屬含量,取決于種植環境中土壤和水的重金屬含量,潔凈環境中生長的空心菜不會存在重金屬含量超標的現象。相反,如果種植環境不達標,即便不愛吸附重金屬的作物,估計也難達到國家標準。

      而所謂的國外沒人吃空心菜,這鍋不能讓空心菜來背。出于飲食習慣,外國人更偏愛西紅柿、土豆、西蘭花等蔬菜,因此空心菜在國外并不普及。但若僅依據這個,就把空心菜歸屬于有毒蔬菜,那就太冤了。

      謠言:多吃有機食品能防癌

      除了吃各種食品致癌外,吃某某食品能防癌的言論也經常在網上流傳。

      最近,法國的研究人員發表了一份報告指出,長期食用有機食品,可以極大降低患癌風險。這份報告顯示,食用有機食品多的人群,其罹患癌癥的比率較低(269人),食用有機食品較少的人群,其罹患癌癥的比率則相對較高(360人)。

      據《經濟日報》調查表明,法國科學家的這份研究報告準確度并不高。其主要存在兩個問題,一是樣本數量不多,二是來源數據不準確。如食用最多有機食品而罹患癌癥的樣本僅兩例,這樣的樣本量不足以支撐其得出的結論。此外,研究樣本中的群體存在系統性偏差。一般而言,有機食品的單價高,因此常吃有機食品的人一般收入較高,對于健康生活、健康飲食的重視程度較高,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導致其患癌的幾率降低。反之,在食用有機食物量少的人群中,低收入人群比重較高,對健康生活、健康飲食的重視程度相對不高,從而導致其患癌的風險增高。

      目前,尚無準確實驗數據表明有機食品有很強的預防癌癥作用。癌癥的發生與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生活環境、心理狀態、遺傳基因等多方因素有關,單靠食用有機食品并不能有效抑制癌癥發生。

      謠言:喝茶會導致貧血

      “喝茶會導致貧血”,這是一條謠言老梗,但近期又流傳起“貧血的人不能喝茶”的說法,甚至“喝茶太多容易貧血”。

      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專家團成員阮光鋒表示,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一個非常常見的理由是茶中含有大量的單寧,這種物質會與食物中的鐵元素結合形成一種不溶性物質,阻礙了人體對鐵的吸收,導致缺鐵性貧血。但其實,這也只是理論推理,跟我們的實際生活有很大差距。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喝茶并不會對日常飲食中鐵的吸收產生很大影響,也不會導致人體貧血。

      上世紀90年代,日本有兩項研究發現,喝茶對人體鐵的吸收并沒有什么影響;2002年,比利時研究對喝茶與人體鐵吸收的16個研究進行匯總分析,結果認為,喝茶對西方人體內鐵的吸收并沒有影響;2008年,南非有研究對黑茶與當地人民的鐵吸收進行了研究,共1600多位15-65歲受試者,結果發現,黑茶對當地人民鐵的吸收也沒有什么影響,并不會增加缺鐵性貧血的患者。2004年,英國一項針對本國居民的薈萃分析也發現,喝茶對公眾鐵的吸收并沒有不良影響。

      如果擔心喝茶導致貧血,阮光鋒建議,合理選擇喝茶時間,最好是飯后1小時后再喝茶;均衡飲食,注意食物多樣化,多吃果蔬,適當加點肉,補充血紅素鐵和維生素C,增加鐵的總量和吸收率,就能很好地防止貧血了。

    相關文章

    科學家發現大腦機能在心臟病發作后的幾年內會迅速下降

    心臟病發作后的恢復往往集中在改變生活方式以支持和保護心血管健康。但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敲響了另一個警鐘,他們發現,與那些心臟健康的人相比,遭受過心臟病發作的人在隨后的幾年里經歷了更快的大......

    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在心臟病發作后出現死亡

    根據2023年心力衰竭大會上的一項研究,與男性相比,女性在心臟病發作后死亡的可能性是男性的兩倍以上。即使控制了其他健康因素和治療時間,這種差異仍然存在,老年婦女的不良后果率甚至更高。這種差異的原因仍然......

    機器學習算法現在可以快速與準確地診斷心臟病發作

    心臟病發作的癥狀有時與非心臟相關的疾病相似,使診斷變得棘手。英國研究人員已經轉向機器學習,為醫生提供一種快速和準確的診斷心臟病發作的方法,這有可能縮短診斷所需的時間,并為患者提供更高效和有效的治療。目......

    美國心臟協會推薦治療心力衰竭的新方法

    根據美國心臟協會和美國心臟病學院最近發表的一份聯合科學聲明,監督下的運動訓練對許多心力衰竭患者來說是一個安全的選擇,可以使運動能力和生活質量得到明顯改善,甚至超過藥物的效果。該聲明同時發表在美國心臟協......

    新的移動電子紋身能更好地監測心臟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移動的、無創的、超薄的、可拉伸的、電池操作的電子紋身,可以同時測量心臟的電和機械活動,為診斷和監測心臟疾病提供了一種新方法。診斷心臟病的新方法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總是受歡迎的......

    Moderna公司:癌癥和心臟病疫苗可能在7年后準備就緒

    美國疫苗制造商Moderna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保羅·伯頓博士表示,到2030年,將有針對“各種”不治之癥的疫苗,拯救“數十萬,甚至數百萬人的生命”。他說,在mRNA領域取得的進展,已經迎來了疫苗的“黃金......

    女性抑郁癥與心臟病間聯系揭示

    俄羅斯研究人員描述了女性抑郁癥與心血管風險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抑郁癥通常與心臟、血管和代謝系統的一系列危險病癥共存。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俄羅斯心臟病學》雜志上。秋明國立醫科大學心臟病學和心臟外科系教......

    警惕!氣溫下降需注意心臟這8大危險時刻!死亡率極高

    據中國天氣網消息,2023年首場大范圍雨雪即將上線,預計1月11日至15日,這股強冷空氣將給我國帶來劇烈降溫、大風及大范圍雨雪,東北、江淮、江南等地部分地區氣溫將暴跌20℃左右,華北、黃淮等地有明顯雨......

    全球首例!干細胞注射成功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已存活2年

    根據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數據,先天性心臟缺陷是最常見的嬰幼兒出生缺陷疾病。近年來,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嘗試使用人工材料修復患者的心臟。然而,普通的人工材料無法伴隨患者成長,需要重復手術。現在,研究人員正在......

    “芯片上心臟病”模型可復制心肌梗塞

    科技日報北京12月11日電(記者張夢然)美國南加州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芯片上心臟病”模型,該設備有朝一日可作為開發新的心臟病藥物甚至個性化藥物的試驗平臺。研究成果發表在最近的《科學進......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