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技術生物所吳李君課題組在納米材料生態毒性檢測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結果發表在環境科學類核心期刊Chemosphere(DOI:10.1016/j.chemosphere.2016.12.076)上。
納米材料的廣泛應用引起人們對其生態和健康效應的關注。目前,納米材料生物毒性的評估主要采用傳統毒性檢測方法。由于納米材料的高吸附特性,納米材料會對傳統檢測方法中使用的試劑產生干擾,往往導致檢測結果不準確。因此,發展簡便、準確、高通量的生物檢測手段對納米材料生態毒性的評估極為重要。
吳李君課題組采用3個真核誘導型啟動子(AP-1、BTG2和IL8),建立三套哺乳動物細胞生物傳感器,分別用于評估納米材料致癌、致DNA損傷和誘導炎癥反應的潛在風險。細胞傳感器采用雙熒光報告系統(mCherry/EGFP),組成型CMV啟動子控制EGFP基因的表達,用于監測熒光蛋白報告質粒的轉染效率;mCherry基因的轉錄由誘導型啟動子控制,用于檢測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通過細胞系的選擇,培養條件及流式細胞技術分析策略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傳感器的檢測準確性和靈敏度均有顯著的提高。
相比于傳統的生物毒性檢測手段及目前應用的熒光報告系統,該系統在檢測成本,效率及靈敏度方面優勢顯著。運用這3個生物傳感器檢測了三種環境因子(老化,UVA及富里酸)對納米銀生物毒性的影響。結果發現,納米銀暴露細胞后顯著升高了胞內AP1、IL8及BTG2基因的轉錄表達。同時,老化增強了納米銀的生物毒性,UVA和富里酸均降低了納米銀的毒性。mCherry/EGFP雙熒光報告系統為納米材料的生物毒性及生態毒性的評估提供了一種簡便、快捷及高通量的檢測手段。
該研究受到國家重大研究計劃、中科院先導專項B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
雙熒光報告基因生物傳感器檢測納米銀生物毒性的原理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研究員高翔團隊聯合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楊琛團隊,在《通訊-材料》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團隊成功研發了一種以農業廢棄物生物質為原料合成的碳基納米材料——碳量子點(CDs),......
為指導應用納米材料的醫療器械產品的管理屬性和管理類別判定,國家藥監局組織起草了《應用納米材料的醫療器械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填寫反饋意見表,并于2024年12月......
近日,吉林大學第三醫院教授陳芳芳團隊系統性研究了六種精確表征的葡聚糖涂層氧化鐵納米材料,并探討了它們蛋白冠形成與免疫激活的完整過程,以及在急性髓系白血病L模型中的免疫治療效果。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通......
為指導應用納米材料的醫療器械產品的管理屬性和管理類別判定,國家藥監局組織起草了《應用納米材料的醫療器械產品分類界定指導原則(征求意見稿)》,現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請填寫反饋意見表,并于2024年12月......
“國之大器始于毫末”,納米科學與技術是當今國家戰略新興科技領域之一。近年來,納米材料市場的增長勢頭強勁。全球納米材料市場規模在2023年已達到595.87億元人民幣,而中國市場規模則為113.22億元......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高興發團隊在醫用納米材料理論研究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mputer-aidednanodrugdiscovery:recentprogressandfutur......
8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獲悉,該院泌尿外科鄭霽主任團隊聯合西南醫院燒傷科鄧君教授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期刊《先進醫療保健材料》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重要綜述。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材料通過阻斷轉移......
8日,記者從陸軍軍醫大學新橋醫院獲悉,該院泌尿外科鄭霽主任團隊聯合西南醫院燒傷科鄧君教授在國際材料科學領域期刊《先進醫療保健材料》上以封面文章的形式發表重要綜述。該綜述總結了近年來納米材料通過阻斷轉移......
石墨烯導熱膜是電子器件和系統重要的熱管理材料。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納米材料與器件實驗室丁古巧團隊在石墨烯導熱膜尺寸效應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工作通過建立亞微米-微米氧化石墨烯原料橫......
英國研究人員公布了一項重要的發現:首次人體嚴格受控暴露臨床試驗顯示,吸入特定類型的石墨烯不會對肺或心血管功能產生短期不良影響。這意味著石墨烯這種納米材料可以安全地進一步開發,而不會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