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高壓研究團隊與其合作者在實驗上觀測到了壓力誘發MoS2的金屬化,并闡明了相變發生的物理機制,相關結果于7月16日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在線發表,并被選為該雜志編輯推薦文章(Editor’s suggestion)。
近年來,隨著石墨烯研究熱潮的興起,類石墨烯低維材料逐漸成為凝聚態物理和材料領域的研究熱點。其中,半導體過渡金屬二硫化物MoS2具有和石墨類似的層狀結構,其二維單層具有石墨烯所不具備的直接能隙,因而在納米電子學和光電子器件方面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實驗上已經證實:通過堿金屬和有機導電分子插層,或者施以靜電場偏壓進行電荷載流子摻雜,可以使MoS2從半導體轉變成金屬并最終變成超導體。壓力,作為獨立于溫度和化學組分之外的一個“潔凈”的熱力學參數,能夠可控的調節材料的能帶結構和晶體結構,從而誘發出新奇的物理現象。盡管已有理論研究表明MoS2在高壓下可能通過能帶重疊和能隙閉合發生半導體態向金屬態的轉變,然而從實驗上直接證明MoS2在高壓下的金屬化轉變卻未見報道,而且高壓下發生的晶體學相變和電子結構演化規律仍不明確,尚不清楚相變或金屬化發生的物理機制。
固體所團隊研究人員利用金剛石對頂砧產生的靜態超高壓,對MoS2進行了高壓下的系統拉曼散射、同步輻射X光衍射,以及電輸運測等系列研究,結果表明:在20 GPa(20萬大氣壓力)以上,MoS2通過層間滑移發生可逆的等結構的一級晶體學相變;在40GPa附近,該等結構相變徹底完成,MoS2從半導體變成金屬,研究者還發現這種相變具有可逆性,并伴隨有滯后效應。
課題負責人陳曉嘉研究員認為,該研究有助于理解同類半導體過渡金屬硫化物的光電行為和結構特征。目前,科學家正在研究該類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高溫超導電性。
固體所副研究員遲振華為文章的第一作者,研究者包括位于上海的高壓先進科研中心、華南理工大學、美國卡內基研究院地球物理實驗室、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研究工作得到了包括中組部創新人才計劃和外專項目,以及中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的支持。這項研究成果是固體所極端環境量子中心繼發現NaCl高壓下新形式和甲烷在高溫高壓下行為后的又一重要發現,前兩項成果于2013年分別發表在《科學》 (Science 342, 1502 (2013)) 和《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 4,2446 (2013))上。與此同時,該中心在高壓下超導電性、材料結構穩定性研究方面也取得一定進展,部分結果發表在Nature集團旗下刊物《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3, 3331(2013); 4, 5735 (2014))上。
固體所極端條件量子物質研究中心自2013年以來已建成了高壓、高溫、低溫等極端條件實驗平臺。目前擁有的設備包括可旋轉紅外激光打孔裝置,多激發光波長的低波數多光路高壓光學系統,高壓低溫光譜、輸運、磁性、介電多功能測量系統,以及配備激光加熱裝置的高溫高壓光譜測量系統。于2014年其一期建設通過了中科院組織的專家驗收。目前中心聚集了AlexangerGoncharov和Eugene Gregoryanz兩位外專千人專家組成的創新團隊,正在開展極端高溫高壓下的物質合成與原位表征,特別關注超高壓下的氫行為,高壓下的超導電性等前沿科學問題。
MoS2拉曼振動模式頻率隨壓力的演化,當兩相共存發生完成后,體系進入金屬態。
遲振華副研究員正利用低溫高壓物性綜合測量平臺進行高壓下電輸運測量
3月17日,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先進能源材料工程實驗室黃慶研究員等人在國際學術雜志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Chemicalscissor-mediatedstructuraledit......
為便于供應商及時了解政府采購信息,根據《河南省財政廳關于開展政府采購意向公開工作的通知》(豫財購【2020】8號)等有關規定,現將中原關鍵金屬實驗室2023年2(至)4月采購意向公開如下:序號采購單位......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樹東團隊與沙特阿拉伯國王科技大學教授賴志平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通過原位氟化合成Fe基金屬節點的策略。團隊設計合成了一種新型全氟節點金屬有機框架(MOFs)——......
恒星在形成的過程中會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產生可以被觀測到的動力學現象,如外向流(outflow),分子氣泡(molecularbubble)等。恒星形成反饋是分子云的主要能量來源之一,這對星際介質的演......
自然貝殼中的珍珠層具有高度規則的“磚塊-灰泥”微結構,是天然的抗沖擊盔甲,被視為新型抗沖擊防護材料研發中的微結構設計模板之一。前人的研究工作表明仿貝殼結構在準靜態或低速沖擊加載下,可通過規模化的“磚塊......
近日,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舒曉東團隊研究鑒定出一類具有雙芐基異喹啉(BBIQ)結構的生物堿小分子化合物可以有效抑制鐵死亡。相關研究發表于CellDeathandDisease。鐵死亡是一......
德國拜羅伊特大學主導的國際科研團隊在最近一期《歐洲化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他們在高壓下合成出多種全新的氮磷化合物,其中包含全新的結構單元。這些最新成果展示了高壓氮化學研究的巨大潛力,也有望催生用于日......
11月28日,中國質量協會傳來好消息,由陜西省科研單位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材料研究院牽頭申報的“廢舊金屬石油管材綠色再制造質量控制技術研究及應用”成果,從全國各行各業共計844項成果中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質......
近日,大連化物所碳資源小分子與氫能利用研究組(DNL1905組)孫劍研究員、俞佳楓副研究員團隊與我所電鏡技術研究組(DNL2002組)劉岳峰副研究員、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Grunwaldt教授等合作......
熱電轉換技術能夠通過塞貝克效應(Seebeckeffect)和帕爾貼效應(Peltiereffect)實現熱能與電能直接相互轉換。基于該技術制備的熱電器件具有系統體積小、無運動部件、無噪聲、無損耗和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