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例介紹
患者,男,56歲,因出現頭暈伴右側肢體乏力2月余在外院住院治療,住院期間出現短暫性全身癲癇發作">癲癇發作,予甲強龍、卡馬西平治療后癲癇癥狀未再出現。體格檢查提示右側肢體肌力4級,左側肢體肌力正常,神經系統檢查陰性。
頭顱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顯示:左側額葉見一24mm×23mm病灶,左側大腦鐮旁見一20mm×14mm病灶,兩病變均呈T1低信號,T2高信號。增強磁共振顯示左側額葉病灶無明顯強化,左大腦鐮旁腫塊邊緣強化明顯(見圖1)。
圖1 CT及MRI掃描所見。a.軸位CT顯示左額葉及左大腦鐮旁2個低密度病灶;b、c MRI顯示兩病變在T1WI上呈低信號,T2WI上呈高信號;d.液體翻轉恢復成像(FLAIR)兩病變呈不均一強化;e、f增強MRI顯示大腦鐮旁腫塊邊緣強化明顯,內含結節狀高密度影,左額葉腫塊無明顯強化
患者為行進一步手術治療轉入我院,考慮到患者癥狀明顯并有進一步加重可能,患者選擇手術切除顱內腫瘤。在神經導航輔助下經額頂部入路行顱內腫瘤切除術,術中剪開硬腦膜即可見額頂葉腫瘤,呈類圓形膠凍狀,伴鈣化,約3 cm×2 cm大小,血供豐富。完全切除額葉腫瘤后,再向大腦鐮旁探查另一腫塊,見大腦鐮旁腫瘤邊界不清,血供豐富,將腫瘤完全切除。為了明確病理診斷,術后將標本送浙江大學國際醫院(樹蘭醫院)會診。
HE染色后,左額葉腫瘤標本鏡下見彌漫增生的神經節細胞(見圖2),免疫組化顯示Neu-N和Syn陽性(見表1),診斷為神經節細胞膠質瘤(ganglioglioma,GG)。左大腦鐮旁腫瘤鏡下見緊密排列的小的腫瘤細胞,內含圓形、卵圓形細胞核,有高核質比和豐富的有絲分裂象,可見大片壞死區域(見圖2),免疫組化顯示Olig-2和S-100陽性(見表1),診斷為小細胞膠質母細胞瘤(glioblastoma,GBM)。術后經康復治療后患者生活可自理,殘留右上肢肌力減退。術后1個月開始行放療(劑量60Gy),同步口服替莫唑胺化療(120mg po qn)。之后患者定期門診復查,并行替莫唑胺化療18個療程。患者一直生存至今(術后25個月),復查頭顱MRI無明顯復發征象(見圖3)。
圖2 術后病理檢查結果。a.左額葉神經節細胞膠質瘤(HE染色40×);b左側大腦鐮旁小細胞膠質母細胞瘤(HE染色40×)
表1 免疫組化結果
圖3 術后各時期MRI復查所見。術后4d復查頭顱MRI,T1WI(a)、T2WI(b)、增強MRI(c)顯示腫瘤切除完全;術后12個月復查MRI,T1WI(d)、T2WI(e)、增強MRI(f)未見明顯復發征象;術后24個月復查MRI,T1WI(g)、T2WI(h)、增強MRI(i)未見明顯復發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