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面設計中,DNA纏繞在燈籠上象征著核小體,斑馬魚胚胎發育過程也以藝術的形式呈現。
2月25日,記者從同濟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張勇課題組與劉小樂課題組,在國際上首次揭示了脊椎動物在胚胎早期發育過程中的核小體重排規律,并對核小體定位的表觀遺傳預編程作用進行了探討。相關成果已作為封面文章,發表于最新一期的《基因組研究》雜志。
作為染色質的基本結構單元,核小體定位對基因轉錄起到重要的調控作用。核小體在啟動子區域的經典模式是核小體定位的重要特征,然而國際上對此模式在發育過程中是如何建立起來的仍不清楚。
科學家分析了斑馬魚胚胎從母型到合子型轉換過程中的核小體結構變化。研究表明,核小體定位在啟動子區域經典模式的建立依賴于基因組轉錄激活,而且該模式的建立與組蛋白修飾H3K4me3的建立緊密相關,但與轉錄延伸及Pol II的穩定結合相關性較低。進一步研究顯示,在合子型基因組激活前的核小體定位會影響后續基因的轉錄激活。
相關專家表示,該項研究對于理解胚胎發育中表觀遺傳信息的建立及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基因表達調控的核心,轉錄起始過程發生在基因啟動子區,通過染色質重塑復合物剔除核小體暴露出啟動子,允許轉錄起始復合物(preinitiationcomplex,PIC)的組裝,在中介體(Mediat......
隨著蛋白質譜技術的發展,許多組蛋白賴氨酸殘基的酰化修飾被鑒定出來,其中巴豆酰化修飾是一類在酵母、哺乳動物等真核生物中保守存在的組蛋白酰化修飾。自2011年被發現以來,巴豆酰化修飾儼然成為了領域內的研究......
DNA雙鏈斷裂(DNAdouble-strandbreaks,DSBs)是真核細胞中最為嚴重的DNA損傷類型之一,單個裸露的DSB即可誘發細胞凋亡。DSB主要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non-ho......
日本京都大學(KyotoUniversity)細胞材料綜合科學研究所(iCeMS)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技術,可以對人類基因組的一個基本單元——核小體——進行高分辨率模擬。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研究人員首次確定了先天免疫系統中一種名為cGAS的關鍵DNA感應蛋白與核小體結合在一起時的高分辨率結構,其中核小體是細胞核內最重要的DNA包裝單位。......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不僅DNA的遺傳,而且包裝DNA的蛋白發生的變化的遺傳在細胞增殖時維持它們的身份。這項研究揭示了在發育期間,每個細胞進行增殖而產生兩個子細......
高等生物的細胞核負責儲存基因組DNA,這些DNA環繞著由四種組蛋白組成的八聚體,形成碟狀的核小體結構。核小體的組織影響了基因活性,因此也是科學家們關注的研究領域之一。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的......
2016年7月11日,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陳柱成課題組在《NatureStructural&MolecularBiology》在線發表題為《染色質重塑因子SWI/SNF基態的結構》(Struc......
核小體作為真核生物染色質的基本單位,由DNA纏繞組蛋白八聚體構成。組蛋白N端存在多種共價修飾,這些翻譯后修飾通過影響染色質的狀態而調控基因表達等過程。組蛋白H3第27位賴氨酸的三甲基化修飾(H3K27......
由來自法國巴黎-薩克雷大學、中國南方醫科大學、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組成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揭示出了一些特殊的酶重塑細胞核中極其凝縮的遺傳物質,由此控制哪些基因獲得利用的機制。這一研究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