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稱之為“中國醫藥最高榮譽”的“吳階平-保羅?楊森醫學藥學獎”(簡稱“吳楊獎”)今天(11月27日)上午在北京大學醫學部舉行頒獎典禮,13位為中國醫學、藥學、衛生做出杰出貢獻的專家學者獲獎,致辭的有吳楊獎名譽主席、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吳楊獎共同主席、原衛生部副部長、中國醫院協會會長黃潔夫,吳楊獎共同主席、北大藥學院教授張禮和,吳楊獎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總裁凱撒。數百位醫藥衛生界人士、學生參加了隆重的頒獎儀式。
吳階平先生(1917-2011)是中國杰出的醫學科學家。他于1937年畢業于燕京大學,1942年畢業于北平協和醫學院,1947年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他在泌尿外科領域做出了杰出的科學貢獻,為中國的泌尿外科臨床事業奉獻了畢生精力。他創辦了北京第二醫學院(現首都醫科大學),還為周恩來等中外國家領導人提供了優質的醫療服務。在他擔任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協和醫學院院長期間,他和同事抵制衛生部對當時醫科院一位研究員的浮夸,為此很快卸任協和醫學院院長。為銘記吳階平的學術優秀、醫術精良、人格高尚,多個醫學獎項以吳階平命名,其中以吳楊獎為最負盛名。
吳楊獎設立于1994年,今年為20周年紀念的特殊年份。二十年來,吳楊獎獎勵了中國臨床醫學、藥學和衛生學領域三百多位杰出學者,建立了盛譽。今年吳楊獎委員會決定新增“基礎醫學”獎項,因其首次獲獎人將有標志性作用而廣為關注。
評選委員會委派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揭曉吳楊獎基礎醫學獎獲獎者。1990年代與吳階平先生有交往的饒毅在宣布獲獎人時講道:“今年開始頒發基礎醫學獎項,符合吳階平先生的意愿。吳氏四兄弟在協和學醫,雖然三位是臨床醫生,但吳階平本人有研究工作,他的弟弟是基礎醫學研究的專家。吳楊獎基礎醫學獎項第一位獲得者是世界著名的結構生物學家,他回國后不僅通過體制改革支持一批年輕科學家、培養一批學生,而且在科研第一線做出重要貢獻,今年,其工作不僅超越他自己在美國時期的水平,而且經過近十年努力后,他成功地解析了一組由四個蛋白質組成的跨膜復合體,因為其具有在脂質膜中進行水解活性,而其基因變化可以導致老年癡呆癥,從而對基礎和臨床同時起到了推動作用,也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癥提供了基礎。他就是清華大學的施一公教授”。
黃潔夫為施一公頒獎后,饒毅宣布基礎醫學的第二位獲獎者:“他本科畢業于北京大學化學系,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獲得生物化學博士學位,美國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做博士后。十年前他回國建立自己的獨立實驗室,全部獨立研究生涯都在中國北京進行。他研究病原微生物與宿主細胞相互作用,發現病菌致病重要的分子,也發現宿主細胞內炎癥小體中的重要分子及其機理。他的研究不僅代表他個人的優異,也證明我國科技體制改革是有成功樣本的。他的工作是在王曉東領導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進行,得到國際同行推崇。他是一位少有的具有批判性的中國科學家,我自己和他曾同事時也經常看到他戰戰兢兢。但愿他的得獎也使我國有些人關注改革成功卻風雨飄搖的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適逢感恩節,在頒獎典禮現場,感謝家人成為吳楊獎獲得者獲獎感言的重要主題,包括施一公在內的13位獲獎者表示平日工作太忙,很少有時間陪伴家人,要特別感謝家人的支持。
邵峰在個人短暫的獲獎感言中講到,吳楊獎對自己的承認,也是肯定十年來一大批回國努力工作的科學家,“我算是他們中的一個代表。”
邵峰在獲獎感言中提到,他平日花了很多時間在工作,很少時間與家人在一起。他的父母在北京照顧邵峰夫妻二人與孩子。所以,“我感謝我的家人……沒有他們,很難想象這個家怎么維持下去,”邵峰說。
獲得臨床醫學獎的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主任醫師、教授曹斌不僅感謝導師的指導,還特意感謝了他的夫人,“她不僅在生活上照顧我,在事業上她還是一個非常好的老師和幫手。”
同樣獲得臨床醫學獎的醫師、來自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的李曄雄在常見淋巴瘤的病例和臨床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在國內外首次報道韋氏環和鼻腔NK/T細胞淋巴瘤的首選治療模式。他發表獲獎感言時提及,在瑞士留學時有三年是和家人分開的。“非常感謝家人的支持,”李曄雄說。
另一位臨床醫學獎的獲得者、首都兒科研究所主任醫師、教授李龍是臨床小兒外科醫生,他首次提出腸重復畸形血運分型方法,探索出單純切除重復腸管保留主腸管新術式,培養小二腹腔鏡外科醫生1500余名。李龍在發表感言中稱,平時起早貪黑,很少陪家人,每逢周末要去全國各地開會會診,也沒有時間陪在家人身邊,“感謝他們”。
獲得吳楊獎藥學獎的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研究員李波,自2000年組建了中國藥物安全評價實驗室,在國內創建符合國際GLP標準的藥物安全評價技術體系。他雖然不是臨床醫師,但是平時工作忙也沒有時間陪伴家人,“感謝家人、父母、夫人和女兒”。
施一公代表全體獲獎者發表獲獎感言。
清華大學 施一公教授
獲獎理由:他從事結構生物學研究多年,解析了 8 個新型膜蛋白的三維結構,他對早老素和γ-secretase 復合體的結構生物學研究為研究阿爾茨海默氏癥的致病機理提供了重要基礎,為治療阿爾茲海默癥和設計相關藥物靶點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線索。他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科學家,為我國膜蛋白結構生物學研究的提供了鮮活的血液。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 邵峰教授
獲獎理由:他近年來在對多種重要革蘭氏陰性致病菌的感染毒力機制以及巨噬細胞炎癥小體天然免疫防御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創性發現,為新型感染藥物分子和疫苗的研究開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他所領導的團隊在病原菌宿主相互作用領域占據國際前沿位置。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 曹彬教授
獲獎理由:他是呼吸病學國家重點學科呼吸感染領域帶頭人,長期致力于急性呼吸道感染和新發呼吸道傳染病關鍵科學問題研究。他在新甲流和H7N9流感臨床研究成果被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流感指南采納,他在國內率先組建了呼吸感染和臨床微生物研究團隊,搭建從臨床發現到基礎研究的橋梁,并取得了多項具有國際影響的創新性成果。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 李曄雄教授
獲獎理由:他從事腫瘤放療醫教研工作26年,致力于惡性腫瘤的規范化治療和學科整體水平的提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科學意義和社會效益的成果。他注重從臨床需求出發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精確放療,建立了調強放療、簡化調強放療、圖像引導放療、旋轉調強放療等新技術。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紀立農教授
獲獎理由:他領導了一系列全國性疾病診療現況調查,為改善我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據。開展了大量循證醫學研究和標準診療轉化項目,主持制定和推廣國內多個糖尿病領域指南。開創了一系列針對醫務人員和公眾的糖尿病防治公益性活動。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吳效科教授
獲獎理由:他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綜合治療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女性中醫生殖軸理論。組織全球專家制定不孕癥臨床試驗報告的國際指南。獲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際合作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21項。
北京腫瘤醫院 季加孚教授
獲獎理由:他牽頭制定國內NCCN胃癌診療指南、衛生部二級醫院胃癌診療規范;牽頭成立中國胃癌協作組。牽頭開展CLASSIC、MASCOT、ACCElox臨床研究。承擔重大科研項目28項。率先建立并完善規范化腫瘤組織生物標本庫,支持國際腫瘤基因組計劃胃癌研究項目。
首都兒科研究所 李龍教授
獲獎理由:他一直工作在小兒外科的臨床一線,承擔著來自全國各地疑難復雜危重患兒的診療工作。他創新性地提出一系列腔鏡治療小兒外科疾病新技術,在國內率先開展了一系列復雜高難度腔鏡手術治療消化道、泌尿道畸形和腫瘤,研究探索了小兒先天畸形的病因及治療新技術,其創新性成果填補了國內外的多項空白。
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李波教授
獲獎理由:他率先研制出具有我國獨立知識產權的細菌內毒素國家標準品原料。制定了我國注射用藥品《細菌內毒素檢查法建立的指導原則》。有效控制了注射用藥品質量,保障了人民用藥安全。在國內創建了符合國際GLP標準的安全評價技術體系。
沈陽藥科大學 何仲貴教授
獲獎理由:他較早開展以藥物轉運蛋白為靶點的載體前藥研究,為我國發展高品質創新藥物提供較佳策略;首次發現OATP3是主要分布的OATP蛋白;提出 “生物分配色譜”;建立了藥物口服吸收、經皮吸收和血腦屏障滲透的數據庫和創新藥物篩選平臺。
新疆醫科大學 姚華教授
獲獎理由:他長期在新疆從事醫院管理、預防醫學和健康管理學的教學和研究工作。有效推動新疆健康管理學科建設,積極投身于地方性砷氟中毒、少數民族高尿酸血癥等流行病學研究。關注公眾民生和公益事業,為提高新疆民眾科普素質貢獻重要力量。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施國慶教授
獲獎理由:他為中國現場流行病學培訓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他為攻克云南原因不明猝死的病因學研究立下了汗馬功勞;他出色地指導了蒙古國開展現場流行病學培訓,得到了WHO高度評價;他已成為國內有影響的中青年流行病學專家。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陳春明教授
獲獎理由:上世紀80年代初,她創建了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組建了預防醫學國家隊,在迎戰傳染病和慢性病雙重挑戰中功勛卓著,并推動了我國制定一系列營養與健康的科學決策。她兢兢業業,克己奉公。
2005年,《科學》(Science)雜志在其創刊125周年之際,公布了125個最具挑戰性的科學問題。這些問題涵蓋地球科學、能源、宇宙領域,并涉及數學與計算機科學、政治與經濟、能源、環境和人口等領域,......
浙江省腫瘤醫院發布2024年2-9月擬采購醫療設備的采購信息征集,涉及多個科室,其中PET-MR預算金額達到3000萬,多臺儀器設備預算金額超千萬,總預算金額超億元。序號申請科室項目內容數量采購預算(......
——科睿唯安2024年《備受關注的藥物》報告于1月8日正式發布2024年的Clarivate?《備受關注的藥物》報告將聚焦于13種預計在2024年嶄露頭角的藥物,包括那些有望成為暢銷藥物的以及有潛力改......
2024年1月2日,2024年ABC中國大學排名正式發布,共有1209所本科院校上榜,其中醫藥類院校共有83所院校上榜。2024年1月2日,2024年ABC中國大學排名正式發布,共有1209所本科院校......
Bruker(布魯克)已與私募股權公司PAIPartners達成協議,購買EliTechGroup,PAI周三宣布。根據12月26日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8-K表格,Bruker(布魯克)將支付P......
近年來,隨著全球基礎醫學和生命科學的迅猛發展,醫學領域原創性成果頻出。如何進一步強化基礎研究前瞻性、戰略性、系統性布局?如何通過機制體制改革和建設高水平支撐平臺,促進基礎研究在交叉融合中取得顛覆性進展......
為進一步落實國家科技創新戰略和上海市產醫融合發展意見,近日,主題為“產醫融合促進臨床藥械研發轉化,管理創新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聯合年會在上海舉行。上海市醫學創新(專利)轉化指數發布在會上發布。聯合會......
2023年12月22日,“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北京百富怡酒店盛大開幕。本次會議由北京藥學會主辦,北京藥學會臨床研究與轉化專委會承辦,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分析測試百科網、北京......
2023年12月22日,“質譜沙龍”學術交流年會在北京百富怡酒店盛大開幕。本次會議由北京藥學會主辦,北京藥學會臨床研究與轉化專委會承辦,中日友好醫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定醫院、分析測試百科網、北京......
著名中醫學家,國醫大師,中國共產黨黨員,上海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中西醫結合醫院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朱南孫同志因病醫治無效,于2023年12月20日晚8時0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