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國務院暫緩審批核電站項目,是不是國家在未來20年里會減緩核電發展?”4月15日,在“中國科學與人文論壇”第113場報告會上,一名中科院研究生向報告人、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提出了這個問題。
周大地長期從事能源戰略和政策研究,他在當天的論壇上作題為《中國可持續發展能源戰略》的演講。
提問的這名研究生的專業與核能有關,他的一些同學也在核電站工作。他很關心福島核電站事故后,中國政府會不會“動真格”。他還提到德國有停掉所有反應堆的計劃。
“我個人認為,中國如果簡單地跟著西方放棄核電,那是有點傻。而實際上,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并沒有放棄核電。”周大地回應。
周大地認為,像德國這樣的發達國家其能源消費總量這幾年逐年下降,后工業化過程基本完成,他們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原有能源結構的優化。中國是發展中國家,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怎樣增加能源供應量。中國2000~2008年能源消費增長速度達到8.9%,近兩年有所降低,但平均也達到8%左右,遠高于世界同期不到2%的平均增長速度。而且,中國目前在能源開采中存在諸多環境和社會問題。
“我們現在不像德國——已經吃飽了,下一步考慮到底吃點高纖維植物還是其他食物的問題。我們要在有限的條件下,盡量不要太多地增加能源供應,同時在增加過程中,盡量增加安全、高效、清潔的能源。”
周大地還介紹了目前核電在各國發電量中所占的比例:法國是80%左右,歐洲大多數國家是30%~50%,美國是20%,加拿大擁有豐富的油氣水資源,核電還占12.5%。“說明核電迄今為止,還是可靠、經濟的。”
對于日本福島發生的核事故,周大地坦言,這讓自己“一個星期都沒有好好睡覺”。
“福島核事故對全世界核電發展將產生重大負面影響,我國核電發展規劃可能有所調整。核電專家一再強調它是科學的,但老百姓也害怕,至少希望離核電站遠一點,這是事實。”
但周大地估計,福島核事故的直接損失可能有限,“四座核電站的報廢不是由于核事故,而是由于地震”。以切爾諾貝利事故為例,雖然很多報道說有350多萬人受到核輻射影響,但實際情況如何呢?聯合國、世衛組織等發布的報告表明:核事故的直接死亡人數大約為50人,最終可能導致約4000人死于核輻射相關疾病。
這個數字是20年跟蹤調查的統計結果。
“而我們的煤礦生產目前一年死亡就約5000人,最多的時候,全國一年要死1萬多名礦工!”
相對于有限的直接損失,周大地指出,福島核事故的間接影響難以估計。比如日本的蔬菜就沒有國家敢進口了。“這種間接性影響可能是非常巨大的,比如社會性的動亂。所以,間接的影響還取決于科學認識和管理水平。”
他認為,對于福島核電站事故,要建立科學評價體系,從生命、健康、財產、社會、精神等各方面進行全面評價。而這次事故必然推動核電總結經驗,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比如此次暴露出來日本核電站的應急體制存在缺陷。
“科學的態度特別重要。不能說看出了一次事故,我們就不干了。那不能干的事就太多了,煤礦、石油、天然氣等所有能源生產都會有負面影響,看怎么對待。”
“吃一塹,長一智,我個人對核電的看法還是樂觀的。”周大地說。
周大地強調,積極發展核電是中國能源的長期重大戰略選擇。他說,核電的規模取決于資源的可控性和安全可靠的核電技術應用。經過國產和進口并舉,鈾資源不會構成對中國核能發展的根本制約因素,而核電的安全性和潔凈性可以保證,按照壓水堆—快堆—聚變堆“三部曲”的基本路線圖,核電可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
周大地說,中國核電近期可達到年增1200萬千瓦、中期可達到年增2000萬千瓦的建設規模。中國核電2020年有望達到7000萬~8000萬千瓦的規模,2030年達到2億千瓦,2050年達到4億千瓦以上。屆時,可提供全國15%以上的一次能源。
今天(2月17日)上午9:30,位于福建漳州的“華龍一號”首個批量化機組完成外穹頂吊裝。“華龍一號”是我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第三代核電技術,它的建設對我國實現由核電大國向核電強國跨越具有重要意義。......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中核集團獲悉,近日,位于海南昌江的全球首個陸上商用模塊化小型反應堆“玲龍一號”核島安裝工程正式開工。本次實施的項目為反應堆廠房管道支吊架安裝子項,是連接核島、常規島的基礎設施。“玲龍......
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在1日舉行的第23屆太平洋地區核能大會上介紹,截至2022年6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3臺,在建核電機組23臺,在建核電機組數為全球第一。今年已核準10臺核電機組。預計未來五年,我......
位于大連瓦房店市的遼寧紅沿河核電站是東北首座核電站,也是東北最大的電力能源投資項目。近日,隨著6臺機組全面投產,這里成為國內在運裝機容量最大的核電站,也是世界第三大核電站,在運總裝機容量達到670萬千......
從1970年開展“728工程”算起,中國核電事業發展經歷了半個多世紀。從30萬千瓦級的秦山核電站,到百萬千瓦級的華龍一號,再到小堆玲龍一號,折射出中國核工業的滄桑巨變。日前,記者來到福建福清和海南昌江......
國家核安全局副局長、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9日介紹,截至2022年6月,我國在運核電機組54臺,在建核電機組23臺,在運在建核電機組數為全球第二。他是在當天舉行的第29屆國際核工程大會開幕式上介紹這一......
名稱關于山東海陽核電項目3、4號機組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建造階段)的批復索引號000014672/2022-00239分類環境影響評價管理發布機關生態環境部生成日期2022-06-22文號環審〔202......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迅速增長的人口加上城市化和工業化導致能源需求日益增加。當前的挑戰在于,在滿足這些能源需求的同時控制全球變暖。這是化石燃料所無法滿足的。為了減輕使用化石燃料造成的環境退化和自然資源......
名稱關于確認福建寧德核電廠1-4號機組運行許可證法定代表人信息變更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2-00100分類核電廠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2-03-15文號國核安函〔20......
名稱關于確認寧德核電廠5、6號機組場址選擇審查意見書法定代表人信息變更的函索引號000014672/2022-00099分類核電廠安全監管發布機關國家核安全局生成日期2022-03-15文號國核安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