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忠和院士
希望科學基金能加大科普基金的投入。國外申請科學基金時,有些會明確要求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眾普及與教育。我想這是可行的,我總認為科學家有做好科普的有利條件,因為你站在科學的最前沿,你掌握的是最準確的科學知識。
一向與媒體交好的古生物學家周忠和,近來面對采訪卻是婉言謝絕。作為新科院士,媒體總想聽聽他當選的感受,了解他研究的動向,可“實在沒什么好說的,而且我們過去的研究成果媒體也報道過多次了”。
但也有兩個例外,一是春節還鄉,家鄉報紙盛情難卻,另一個便是本報基金周刊提出想請他談談科學基金對其本人以及團隊的幫助時,周忠和欣然應允。
長期的、穩定的支持
年僅47歲的周忠和去年12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1988年,周忠和在遼寧朝陽采集魚類化石作碩士論文;1990年在那兒發現華夏鳥之后他便“棄魚從鳥”;1999年周忠和自美國學成歸來,擔任熱河生物群研究的學術帶頭人;2008年開始他先后任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所長;2010年4月周忠和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因此當周忠和向記者表述“我想我算是相當lucky了”這一觀點時,記者也是頗以為然的。但周忠和所說的lucky并非這一系列的光環與榮耀。而是這些年來,他個人及團隊所受到的科學基金的資助。
周忠和說:“1999年我畢業歸國,就幸運地破格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第二年我獲得國家杰出青年基金。2001年我所在的熱河生物群課題組又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直到2010年底,該基金連續9年資助我們,資助經費達1200萬元。應該說,基金長期、穩定支持,是我們取得所有成績的基礎。”
熱河生物群,目前主要分布在我國的遼西和相鄰的地區。由金帆、周忠和、張江永等組建的團隊曾發現了華夏鳥、孔子鳥等重要化石。之后隨著一件件重要化石的不斷涌現,研究內容也涵蓋了中生代魚類、鳥類、哺乳類、恐龍、翼龍、兩棲類等化石、地層與環境諸多領域。研究群體骨干由最初的3人發展到了11人。
鳥類起源于恐龍假說、鳥類飛行樹棲起源假說、熱河生物群是白堊紀若干生物類群的起源中心等諸多假說的不斷完善,以及有關魚類、兩棲類、恐龍、翼龍、早期鳥類和哺乳類演化的一系列成果,在遼西這座天然化石寶庫上得以發掘。
周忠和說:“我們有著全世界最好的化石資源,又趕上了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投入的大好時機,在此基礎上我們沒有理由不作出一些像樣的成果來。近20年熱河生物群的研究,恐怕稱得上是國際古生物學最大的亮點之一,其實這是一開始我們無法預料或想象的。”
這也是一種榮譽
周忠和、徐星、王元青、張福成、汪筱林、王原等,熱河生物群課題組中一批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成為各分支領域的中堅力量,他們在《自然》、《科學》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了50多篇相關論文,其中很多是合作發表的。這支如今平均年齡45歲左右的團隊也逐步步入“中年”,研究的領域也不斷拓寬,許多人還組織了自己的團隊。
這離不開創新研究群體基金至關重要的作用。周忠和說:“創新研究群體基金是我們團隊迄今獲得的最大、最穩定的經費支持,幾乎占到所有經費的2/3。這筆基金是3+3+3總共9年滾動支持,課題骨干們能夠較少分散精力去申請其他項目,而是潛心從事相關的研究。這對于穩定隊伍、促進人才發展十分關鍵。”
古生物這門學科需要大量的野外作業,因為有穩定的資金支持,課題組配備了越野車等野外工作設備。連續多年的野外工作積累和成果,該團隊因此于2009年獲得了科技部表彰的野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化石修理是該團隊的重要工作之一,目前團隊建立了一支約20人的穩定的修理技術隊伍,也有賴于經費的穩定。
“最重要的是,無論是對于個人或是團隊來說,基金資助不僅僅是做科研有了錢那么簡單。”周忠和說,“除我之外,我們這個團隊還有3人獲得了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的資助。國家杰出青年基金、創新群體基金這些基金在國內都很有口碑,基金的獲取更是一種榮譽,是對我們過去工作的認可和未來工作的激勵。”
加大科普基金的投入
“古生物學有什么用?”這樣的問題,周忠和不止一次被問到,提問者中不乏高知分子。周忠和說:“中國文化里,一直都有實用理性主義和經世致用的思想,研究一項東西總有它的現實意義,相對而言古生物學在科技轉化、服務經濟上有的力所不能及。”
雖不想過多地辯解古生物的有用或無用,但總“被提問”的周忠和笑言自己難免有時也會“心虛”,因此“國家投入了那么多錢,一定要讓古生物研究發揮它最大的功能”。
周忠和認為,除了追求國際影響外,公眾教育也是他們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近些年,就古生物學而言,公眾的熱情很高,可以看做提高公眾科學素養的切入點。“生命的起源、恐龍的滅絕、人類的演化,很多公眾特別是孩子們很有興趣。其實科學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就是好奇心驅使的,西方人更有因為純粹的好奇和熱愛去探索的傳統,中國傳統上或許比較缺乏這種精神。我們在普及古生物學這些科學知識的同時,也希望能培育公眾的探索精神,這也是科學精神的啟蒙。”而這,大概也是古生物學“無用之用”的一方面吧。
熱河生物群研究團隊合作完成了多部獲獎科普著作,2010年,他們協助制作了一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資助的科普項目——大型4D科普電影《夢回白堊紀》。
周忠和說:“希望科學基金能加大科普基金的投入。國外申請科學基金時,有些會明確要求有一定的比例用于公眾普及與教育。我想這是可行的,我總認為科學家有做好科普的有利條件,因為你站在科學的最前沿,你掌握的是最準確的科學知識。”
周忠和自己有著濃重的科普情結,愛寫科普文章,樂意作科普知識的講座,甚至去中小學給孩子們上課,現在還正積極配合上海少兒出版社新版《十萬個為什么》中“古生物卷”的編寫工作。
“我們所研究人員接受媒體采訪的頻率算高的,并不是我們將成就看得多重,媒體報道一是發布前沿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一種科普。我們是研究古生物的,平時和同事們在一起討論話題,動不動就是上億年前的事情,而人類的歷史才幾百萬年,一個人的一生最多也就100多年,就算你取得多么重大的成就,放在歷史長河里,那算得了什么?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周忠和說。
一是強化協同機制,織密科普“責任網”。推動形成科普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駐堰高校、各縣(市、區)聯動的科普工作機制,著力構建政府、社會、市場等協同推進的社會化科普發展格局。推動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醫......
近日,廣州市科學技術局發布通知,正式啟動202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廣州)(以下簡稱“廣州聯合基金”)指南建議征集工作。廣州聯合基金的指南建議應緊密圍繞廣州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
2025年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總書記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代表頒發榮譽證書。我院陳學東(華......
關于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第二批項目申請的通知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市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5年度第二批項目申請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受理項目類型本次受理的項目類型包......
關于公布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初審結果的通告國科金計函〔2025〕41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在2025年度項目申請集中接收期間共接收各類型項目申請433426......
關于征集202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申報指南建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聚焦創新型省份建設,......
3月28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中關村國際技術交易大會品牌活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成果北京對接會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召開。北京市科委、中關村委會二級巡視員李志磊主持開幕式。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計......
2025國自然基金,公布初審結果:注意,4月29日前會公布初審結果。目前,申請人系統里的狀態已經變成了已審核。“已審核”代表啥?申請人登錄基金委ISIS系統,查看已提交的申請書“狀態”,一共有3種:1......
關于2025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第一批項目申請的通知按照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市基金)年度工作計劃,現啟動2025年度第一批項目申請工作,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受理項目類型為落實北京國際科技創......
3月20日至22日,“科技引領振興·院士智匯遼寧”東北等地區中國科學院院士年度學習交流活動在遼寧沈陽舉辦。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吳朝暉,遼寧省委常委、副省長張立林出席活動并講話。54位中國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