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IRAS 05437+2502位于這張充滿明亮恒星和暗黑塵埃的圖像中,其中包含一個恒星形成區域。它最早于1983年由美國宇航局的紅外天文衛星(IRAS)首次發現。此次哈勃空間望遠鏡提供的新圖像揭示了許多細節,但是人們仍然無法解釋那個明亮的V字形的成因機制。(圖像來源:NASA, ESA, Hubble, R. Sahai,JPL)
北京時間8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這張哈勃空間望遠鏡新近拍攝的圖像上,大片的明亮恒星和黑暗的星際塵埃云散布,但最明顯的還是一個幽靈般的星云。
對于這個編號為IRAS 05437+2502的星云人們知之甚少。它相當暗弱,規模也相對較小,其視張角僅相當于滿月的十八分之一。這是一個新生恒星的孕育之所,但是關于它的很多細節我們一無所知。
我們只知道它位于金牛座,非常接近銀河系的中心盤面。這一星云包含了一個恒星形成區域,但是最顯眼的地方還是圖像中上部一個倒V字形的形狀,它清晰的劃開了星云物質和其他區域之間的界限。研究人員目前無法解釋是什么機制形成了這個回飛棒一般的形狀,對于星云本身也尚未進行細致的考察。
這個暗弱的星云IRAS 05437+2502是在1983年由美國宇航局的紅外天文衛星(IRAS)首次發現的,這也是其編號的由來。IRAS是人類第一顆在太空用紅外波段掃描整個天空的衛星。這張新的圖像則是由哈勃空間望遠鏡加裝的寬視野先進巡天相機拍攝的。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組織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波/亞毫米波陣列和其他設施進行了實驗觀測,實現了從地球表面獲得的天體觀測最高分辨率。他們通過探測來自遙遠星系、頻率約為345GHz(相當于0.87毫......
全球多個射電天文臺參與了由事件視界望遠鏡合作組織進行的試點實驗,獲得了地面上最高分辨率的觀測結果(藝術圖)。圖片來源:歐洲南方天文臺科技日報北京8月28日電 (記者張佳欣)事件視界望遠鏡(E......
基于郭守敬望遠鏡(LAMOST)中分辨率光譜數據,來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單位的科研人員,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顆目前人類已知銪元素含量最高的恒星。該恒星的銪元素含量是太陽銪元素含量的6倍。相關研究成果......
近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夸父一號”衛星科學團隊取得了進展。該團隊利用“夸父一號”衛星載荷萊曼阿爾法太陽望遠鏡(LST)的全日面成像儀(SDI)觀測數據,獲得了萊曼阿爾法(Lyα)波段卡林頓圖,并......
在超過34年的時間里,哈勃空間望遠鏡之所以能提供非凡的宇宙景象,部分原因是它可以快速、精確地瞄準,在1600多公里外保持激光穩定。據《科學》報道,現在,硬件故障迫使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為其選......
4月14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人工智能工作組發布新一代天文大模型——“星語3.0”。“星語3.0”基于阿里云通義千問開源模型打造,目前已成功接入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站望遠鏡陣列--Mini“司天”。這......
近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與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和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等,開展了中國空間站巡天空間望遠鏡(CSST)的無縫光譜紅移巡天能力的仿真模擬和評估研究工作。該研究發現約有四分之......
近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天文光學技術研究所天文與空間鏡面技術研究室,完成了慕天望遠鏡1.93米非球面主鏡磨制。慕天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定強、崔向群以及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何香濤共同發起,北京師范大學、中國......
2023年12月15日,中國SKA區域中心(以下簡稱SRC)研討推進會在京順利召開。科技部國際合作司一級巡視員王蓉芳、國家遙感中心主任趙靜出席會議,SKA專項首席科學家武向平院士、中國科學院、貴州省科......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長白山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在吉林長白山正式啟動建設。無獨有偶,9月中旬,在距此地直線距離約3800公里的西藏日喀則,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日喀則4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也開始了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