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人員一項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達索普冰芯自歐洲的工業革命后已經受到嚴重污染。
記者7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人員、研究員段克勤利用硝酸根離子濃度變化,對喜馬拉雅山達索普冰芯工業革命后受到的污染程度進行分析研究。
科研人員從喜馬拉雅山中部達索普冰芯中恢復了1600年到1997年期間降水中硝酸根離子的濃度變化。結果表明:工業革命以前,大氣降水中硝酸根離子濃度變化較為平緩,工業革命后,硝酸根離子濃度開始增加,特別是1930年以后,伴隨著人類活動排放的氮氧化合物(N0x)持續增加,硝酸根離子平均濃度開始迅速增加,1970年以后硝酸根離子平均濃度達到了工業革命前降水中硝酸根離子濃度的兩倍多。表明人類活動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已影響到喜馬拉雅山高山地帶。
據悉,氮氧化合物作為化石燃料燃燒的重要產物,在大氣和生物地球化學循環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重要的酸雨物質,它的最終產物是硝酸根離子。
達索普冰川位于中國西藏喜馬拉雅山北坡,海拔5600到8000米。達索普冰芯高的分辨率和高保真性決定達索普冰川是進行冰芯研究十分理想的場所。
喜馬拉雅山是印度和亞洲大陸于65Ma碰撞以來的直接產物,它的高度變化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歷史的關鍵;越來越多的研究指出南亞季風演化與喜馬拉雅山密切相關。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利用希夏邦馬峰地區高山櫟植物化......
一項日前發表于《自然—通訊》的研究顯示,被認為導致了喜馬拉雅山脈和西藏冰川加速融化的碳黑粒子,主要來自印度次大陸北部和中國的化石燃料燃燒。研究人員指出,發現這些粒子的來源有助于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污染緩解......
記者5月2日從中科院寒旱所了解到,該所和湖南科技大學科研人員合作研究的一項最新成果顯示,喜馬拉雅山區冰湖總體呈“數量減少、面積增大”的特征,在過去30年中,喜馬拉雅山區有294個冰湖消失,但冰湖面積擴......
據美國全國廣播公司4月15日報道,法國格勒諾布爾大學的最新研究發現,與全球變暖引發的全球冰川消融趨勢相反,1999年到2008年期間,喜馬拉雅山脈的部分冰川不但沒有減小,反而有所增長。全球變暖正導致冰......
據印度媒體5月16日報道,印度科學家比較了1989年至2004年的衛星圖像,發現喜馬拉雅山75%的冰川在萎縮。報道說,在這項由印度環境和森林部等完成的研究中,印度科學家比較了喜馬拉雅山2190條冰川在......
11月11日,《自然》(NATURE)第468期報道了由中國科學家發起的“第三極環境(ThirdPoleEnvironment,TPE)計劃”,科學家們聚集一堂,準備通過開展這一國際研究計劃來理解和減......
中國科研人員一項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達索普冰芯自歐洲的工業革命后已經受到嚴重污染。記者7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人員、研究員段克勤利用硝酸根離子濃度變化,對喜馬拉雅......
中國科研人員一項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達索普冰芯自歐洲的工業革命后已經受到嚴重污染。記者7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人員、研究員段克勤利用硝酸根離子濃度變化,對喜馬拉雅......
中國科研人員一項研究發現,喜馬拉雅山達索普冰芯自歐洲的工業革命后已經受到嚴重污染。記者7月12日從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科研人員、研究員段克勤利用硝酸根離子濃度變化,對喜馬拉雅......
臺灣專家分析的四川強震成因。(臺灣《聯合報》圖)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灣“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王乾盈說,四川強震成因被認為“漸歸沉寂”的龍門山斷層“復活”發生錯動,這個斷層自明朝以來被紀錄到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