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學術、國際范兒,全程英文表達地球系統科學國際前沿話題;22個專家主題報告,近40個專業演講……27日上午,為期3天的“表層地球系統科學國際研討會”在天津大學開幕,來自中、美、英、法日等多個國家的40余位院士匯聚天津大學,從大氣、海洋、地質、生物、行星科學等多專業出發,共話地球系統科學研究熱點問題,展望地球系統科學未來發展前景。
什么是“地球系統科學”?是不是“各門與地球相關的科學累加起來,就成為地球系統科學”?“這是對地球系統科學最常見的一種誤解。”中國科學院院士、天津大學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叢強對記者表示,“地球系統”其實是一個有機體,應將其作為整體進行研究,需要在理論、方法和思路上的探索與創新,研究地球系統科學需要跨學科的協作交叉。劉叢強表示,國家強調“五位一體”發展, 強調綠色發展、生態文明建設,表層地球系統科學的研究成果將會被應用到整個社會系統和自然系統,解決民生問題和可持續發展問題。
當天上午的演講中,愛丁堡皇家科學院院士 Robert Ellam提出,2017年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溫暖年,根據科學家預測,未來全球平均氣溫極大可能上升1—1.5℃,這將給地球與人類帶來巨大的影響。英國利茲大學全球食品與環境研究所所長 Steven Banwart認為,預計到2050年,世界人口將達到100億,人類將需要更多干凈的水以及食物,如果我們想要繼續保持經濟穩定發展,包括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必須有效保持水土資源的可持續有效供給。
記者從主辦方了解到,此次研討會的一個最大亮點就是“學科交叉”:海、陸結合,中外結合,地學與生命科學結合,科學與技術結合。大會聚焦研討的內容涉及氣候變化、土壤覆蓋變化、表層地球動力學等。與會院士專家在為期3天的會議時間研討的內容涉及氣候變化、土壤覆蓋變化、表層地球動力學等。
認真閱讀下面的文章,并思考文末互動提出的問題,嚴格按照 互動:你的答案 格式在評論區留言,就有機會獲得由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提供的優質科普書籍《NASA自然百科:認識宇宙》。嘗試回答......
瑞典隆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成功開發了一種新的分析系外行星的方法,他們在研究KELT-9b行星時,首次在其大氣層中發現了一種稀有元素鋱。這項研究成果的發現對于科學家確定系外行星的年齡以及它們是如何形成的......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何宏平團隊通過研究,揭示了太古代陸地表面的地球動力學氧化。相關成果4月21日發表于《通訊-地球與環境》(CommunicationsEarth&Environ......
氣候、構造和時間,是共同塑造人類星球面貌的強大力量,然而,人類對這個動態過程的理解依然是零散的。2日,澳大利亞和法國科學家合作在《科學》發表了一項新研究,揭示了過去1億年來地球表面的詳細動態模型。這一......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38.shtm科技日報北京3月2日電(記者張夢然)氣候、構造和時間,是共同塑造人類星球面貌的強大力......
植物葉片水同位素比值為現代生態水文研究和植物衍生的有機生物指標古環境研究建立聯系,成為現代生態學和古環境研究的橋梁。因此,探究葉片水氫和氧同位素比值的控制因素和差異性響應,不僅可以促進生態水文的發展,......
《拯救土壤》,【美】克莉斯汀·奧爾森著,周沛郁譯,北大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定價:60.00元數千年不良的農牧業經營方式,特別是現代工業化農業,已經導致全球土壤中高達80%的碳流失——即使人類今......
氧氣是生命的關鍵物質,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元素之一。然而,在幾乎由純鐵組成并處于極端高壓和高溫條件下的內核中,氧氣是否存在以及以何種形式存在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現在,科學家揭示,富含鐵的Fe-O合金在近30......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流體成礦作用學科組馮雨周博士后和陳華勇研究員及其合作者,揭示了榍石稀土元素活化遷移對華南離子吸附型稀土礦床重稀土富集礦化的指示。相關研究發表于AmericanMineral......
天文學家已經確定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明亮的X射線、光學和無線電信號的來源,該信號出現在宇宙邊緣距離我們的一半處。該信號被命名為AT2022cmc,是今年早些時候由加利福尼亞的Zwicky瞬變設施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