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四川省第十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日前審議了《中共四川省委關于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美麗四川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目前,《決定》正式公開。
如何推進綠色發展?
開展“一個行動”,打好“三大戰役”,建成“四大體系”
《決定》明確,堅持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目標不動搖,把推進綠色發展融入實施“三大發展戰略”、推進“兩個跨越”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依據當前發展的突出問題,從現實最緊迫問題入手,《方案》提出“一個行動”,即開展大規模綠色四川行動;“三大戰役”,即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四大體系”,即構建綠色發展空間體系、綠色低碳產業體系、新型城鄉體系、綠色發展制度體系。
《方案》提出,到2020年,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取得重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方式基本形成。發展空間格局更加優化,環境質量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明顯增強,經濟綠色化程度大幅提高,城鄉生活環境顯著優化,綠色發展體制機制基本建立。
其中,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明顯減少,全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比2015年下降20%以上,地表水優良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2%以上,飲用水安全水平持續提升,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重要流域成為全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先行區。
開展綠色四川行動
構筑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決定》明確,四川是長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必須樹立“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把保護修復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以大規模綠化四川行動為重點,全面增強自然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為保護長江母親河、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通過扎實推進造林增綠、大力推進身邊增綠、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推進江河濕地修復治理、加強草原生態保護建設、加強脆弱地區生態治理、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等方式,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
嚴守資源消耗上限,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脆弱區和敏感區等區域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嚴格自然生態空間征(占)用管理。實行動態評估退出制度,建立不符合生態保護要求的企業有序退出機制。
以川滇、秦巴、大小涼山等重點生態功能區為主戰場,加快實現宜林荒山、荒坡、荒丘、荒灘造林全覆蓋。全面保護所有自然濕地,開發提升人工濕地生態功能。增強災害預警能力,有序推進災區生態修復。
抓好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加快改善環境質量
《決定》指出,要以保障人民健康為目的,重拳出擊、鐵腕治污,集中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用5年時間基本解決突出環境污染問題,讓人民群眾呼吸上新鮮空氣、喝上干凈水、吃上放心食品,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生活。
打好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建立健全“協同治污、聯合執法、應急聯動、公眾參與”的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實行空氣環境質量改善財政激勵機制,以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城市群為重點,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確保尚未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逐年改善、已達標的地級城市空氣質量持續優化。
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強力控制和削減總磷、氨氮、化學需氧量污染物為主攻方向,以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為重點整治區域,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到2020年,城鄉生活污水處理規模達到1000萬噸/日,岷江、沱江、嘉陵江干流及其一級支流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縣級以上飲用水水源水質全面達標,市(州)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區全部消除黑臭水體。
要實施嚴重污染水體整治工程,加強水質超標控制單元的流域污染防治,制定水環境質量限期達標方案并向社會公布。實施最嚴格水環境監管制度,制定岷江、沱江等流域水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標準,對府河、南河、釜溪河、思蒙河等嚴重污染水體實行掛牌整治。對安寧河流域等礦冶資源集中開發地區實施水體重金屬污染治理。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排查,建立整治清單。實施良好水體保護工程。
打好土壤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控新增污染,逐步減少存量污染。到2020年,重點區域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實施土壤環境監測預警基礎工程。加強土壤環境質量監測,建立統一的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動態監控土壤環境質量。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實施土壤污染分類管控、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工程。
同時,加強環境風險防控。建立環境風險防控責任制,健全省、市、縣和企業環境風險防控體系。加快建立環境風險預警機制,建設全省統一的涵蓋大氣、水、土壤、噪聲、輻射、自然生態等要素的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開展重污染天氣預警預報。加強環境風險隱患排查,定期評估重點領域環境風險管控。建立全省環保數據監測網絡,建設環保數據庫。
構建“四大體系”
繪制美麗四川新畫卷
《決定》要求,要構建綠色發展空間體系,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嚴守資源環境生態紅線,實行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將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作為黨委、政府環保責任紅線,實施重點控制區大氣污染物和重點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管理,科學合理確定不同地區污染物排放總量。
構建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要圍繞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做好增強新動能加法和淘汰落后產能減法,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清潔能源示范省和綠色經濟強省。加快推動生產方式綠色化,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產業結構,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共贏之路。實施“互聯網+服務”,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碳資產管理、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等新興服務業。
構建新型城鄉體系,創造美好生活環境。《決定》要求,要優化城鎮規劃設計,合理確定城市形態,盡量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干擾和損害。
構建綠色發展制度體系,強化建設美麗四川制度保障。《決定》指出,要鼓勵各類投資進入綠色產業市場,積極探索流域上下游、地區間、行業間、用戶間的水權交易,建立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建立生態補償標準體系。
此外,《決定》還明確,要健全監督考核及責任追究制度。完善綠色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增加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等考核權重。建立地方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成員生態文明建設“一崗雙責”制度。開展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和環境責任離任審計。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對違背科學發展要求、造成資源環境生態嚴重破壞的,要記錄在案、嚴肅問責,已經調離的也要追責。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關于2023年度四川省科學技術獎擬獎項目的公示根據《四川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其實施細則規定,現將2023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擬獎項目在四川省科學技術廳網站......
2024年4月至6月項目驗收公告各有關單位:根據《四川省科技計劃管理辦法》《四川省科技計劃項目驗收暨績效評價工作規程》,現對2024年4月至2024年6月完成驗收手續的省級科技計劃項目(項目清單見附件......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征集2025年度四川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建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實施基礎研究十年行動計劃,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提升我省基礎研究實力,啟動202......
6月20日,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召開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省級工作專班辦公室全體會議,調度“1+N”政策體系、相關支持政策措施制定出臺情況,研究討論年度工作計劃及相關專項行動方案;了解各領......
四川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征集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四川)項目指南的通知各有關單位: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做好202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基......
國家發展改革委與法國政府有關部門及企業達成三份合作文件: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與法蘭西共和國經濟、財政及工業、數字主權部關于加強部門間交流合作的意向書》雙方同意在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
記者獲悉,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務日前已備案信息公告,四川省首個人工智能大模型“長虹云帆”成功備案。據悉,四川長虹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率先將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在電視終端,通過自主研發的A......
4月11日,由政校企院四方共建的“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正式獲批成立,揭牌儀式在電子科技大學舉行。據介紹,四川省人工智能學院采取“1+N”政校企院共建模式,以電子科技大學為牽頭單位,四川省教育廳、經濟和......
3月6日,2023科技創新監測系列報告發布會在四川成都召開。2023年,成都、綿陽、德陽的科技創新水平繼續保持前三位,其中成都、綿陽兩市是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高于全省平均水平(71.49%)的地區。發布會......
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中國人民銀行、國務院國資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加快推動制造業綠色化發展指導意見,具體內容如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