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1-10-06 17:30 原文鏈接: 回顧近十年諾貝爾化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英語:Nobel Prize in Chemistry;瑞典語:Nobelpriset i kemi)是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諾貝爾獎之一,該獎旨在獎勵在化學領域作出最重要發現或發明的科學家。

      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首次頒發。諾貝爾化學獎的甄選委員會通常在每年10月公布得主。頒獎典禮于每年12月10日,即諾貝爾逝世周年紀念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舉行,并由瑞典國王親自頒獎。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化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由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至2020年,已經有185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其中63次由一人獲得,24次由二人分享,25次由三人共享;其中有8年因故停發;有9年延遲一年頒發;一位兩次獲獎;七位女性獲獎;一對夫妻獲獎;一對母女獲獎。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里(Maria Sk?odowska Curie,世稱“居里夫人”)在1911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她因此也成為世界首個榮獲兩個不同領域諾貝爾獎項的科學家。今年獲獎的領域還會是生物化學方向,還是新能源方向?會不會出現新興的領域?獲獎人又會在哪里產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John B. Goodenough、M. Stanley Whittingham 和 Akira Yoshino “開發鋰離子電池”

      2018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Frances H. Arnold在“酶的定向進化”做出的貢獻;

      George P. Smith 和 Sir Gregory P. Winter“用于肽和抗體的噬菌體展示”;

      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Jacques Dubochet、Joachim Frank和Richard Henderson“開發低溫電子顯微鏡,用于溶液中生物分子的高分辨率結構測定”;

      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Jean-Pierre Sauvage、J.Fraser Stoddart爵士和Bernard L.Feringa“設計和合成分子機器”;

      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Tomas Lindahl、Paul Modrich和Aziz Sancar“用于DNA修復的機制研究”;

      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Eric Betzig、Stefan W. Hell 和 William E. Moerner“開發超分辨熒光顯微鏡”;

      2013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Martin Karplus、Michael Levitt 和 Arieh Warshel“開發復雜化學系統的多尺度模型”;

      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Robert J. Lefkowitz和Brian K.Kobilka“研究G蛋白偶聯受體”;

      2011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Dan Shechtman“發現準晶體”;

      2010年諾貝爾化學獎表彰

      Richard F. Heck、Ei-ichi Negishi和Akira Suzuki在“有機合成中鈀催化的交叉偶聯”做出的貢獻。

    相關文章

    化學系命運幾何?英美大學關停潮背后的思考

    去年12月,根據《化學世界》報道,英國的赫爾大學已確認將關閉其化學系,因該系“在財務與教育上不再具有可持續性”。根據那篇報道的統計,過去的一年里,英國已有多所大學制定了關閉化學課程或整個化學系的計劃,......

    工信部印發《全國監控化學品數據申報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宣布工作規范(試行)》

    為規范監控化學品數據申報工作,提高國家宣布質量,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26日發布《關于印發〈全國監控化學品數據申報和〈禁止化學武器公約〉宣布工作規范(試行)〉的通知》(以下簡稱“規范”)。該規范依據《中......

    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公示1個項目資助結果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家推薦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2024年度化學科學部資助結果公示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實施方案(試行)》要求,現將2024年度化學科學部資助的專家推薦類原創探索計劃項目相關......

    聚焦教學改革與學生核心素養提升中學化學教育教學研討會圓滿落幕

    為扎實推進教育部“新時代立德樹人工程”的實施,推動基礎教育階段化學學科教育質量提升,由上海市化學教育教學研究基地與復旦大學化學系聯合主辦的“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學術研討會于2025年1月11日至12日在......

    關于舉辦“中學化學教育教學”學術研討會的通知

    為了更好的貫徹教育部關于實施“立德樹人工程”的文件精神,在本市基礎教育階段化學學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增進教師進一步領會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內涵,提升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迪迪埃·奎洛茲受聘西安交大“名譽訪問教授”

    11月27日至28日,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劍橋大學教授迪迪埃·奎洛茲一行到西安交通大學交流,為該校師生帶來一場精彩報告。西安交大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立群會見迪迪埃·奎洛茲教授一行。張立群簡要介紹了......

    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召開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評審會議

    2024年11月25日,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科學部在北京召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專家推薦類)2024年度第二次評審會議及“鉛同位素稀釋劑制備”專項項目評審會議。自然科學基金委副主任吳驪珠院......

    大連化物所實現微液滴化學脫氯制氯乙烯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化學品研究組研究員王峰與副研究員賈秀全團隊在微液滴化學研究方面取得進展。該團隊利用微液滴的起電-放電現象,開發出水相電化學選擇性脫氯策略,并將二氯乙烷轉化為聚......

    AI“科學家”能摘取諾獎桂冠嗎

    2024年諾貝爾獎的三大科學獎項已經依次揭曉。人工智能(AI)成為今年開獎期間最熱門的詞匯。其中,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霍普菲爾德和英裔加拿大計算機科學家杰弗里·辛頓出人意料地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辛頓......

    人工智能何以成為今年諾獎“大贏家”

    2024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項中,兩大獎項與人工智能研究相關,先是物理學獎頒給了曾獲圖靈獎的機器學習先驅,緊接著化學獎也將一半頒給了“程序員”。不僅諾獎得主在接到獲獎電話時表示大感意外,就連諾貝爾獎官方......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