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月24日從“中國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系統開通儀式上獲悉,這一國內首個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即日起正式向社會開放,為廣大公眾提供武夷山各生物類群的信息檢索、查詢等服務。
該平臺針對青少年開設了虛擬博物館、科普夏令營等特色欄目,以虛擬導游的形式,展示了各類珍稀花鳥蟲魚的虛擬動畫和音頻視頻,寓教于樂,把觀眾帶入武夷山神秘的生物世界。
據介紹,該平臺全面收集了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成果,完成了武夷山已知生物類群物種、標本、生境等信息整理與建庫工作,建立了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共享中心;實現了生物多樣性變化研究數據采集與發布功能,直觀展現武夷山珍稀動植物的空間分布,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長期跟蹤、監測研究提供了應用平臺。
武夷山素有“天然植物園”“昆蟲世界”“鳥類天堂”等美稱,是研究生物多樣性不可多得的自然基地。2007年,福建省啟動“中國福建武夷山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項目,由福建省武夷山生物所聯合省內其他科研單位,對武夷山“十年科考”及其后研究成果進行數字化,建成國內首個生物多樣性研究信息平臺。
更多閱讀
近年來,集約化農業和畜牧業的擴展導致森林和草地的生物多樣性持續下降,成為全球生物多樣性危機的主要原因。不同營養級生物通過多樣性和相互作用,提供了多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功能和服務即生態系統多功能性。因此,明......
熱帶地區的生物多樣性為何如此豐富?長期以來,這個趣味十足的謎題吸引了全世界生態學家和生物學家廣泛關注。圖為中國西南部的哀牢山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供圖近日,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
作為最早簽署《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多樣性保護,建立了國務院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原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國家委員會),統籌協調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引領推動全球生......
近日,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以下簡稱東北地理所)濕地生態系統管理研究團隊在《科學》發表述評文章,建議保護和恢復全球小微濕地。《中國科學報》從東北地理所獲悉,小微濕地是全年或部分時間有水、......
5月22日,2024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海南省五指山市舉行。今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你我共參與(BepartofthePlan)”。《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
5月11日至12日,南開大學第九屆“全球公能”國際勝任力青年人才訓練營首屆全球治理青年論壇在津舉辦。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全國18所高校的87名學生代表聯合發布了《......
近日,第二屆“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中國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正式啟動。“生物多樣性魅力城市”及“自然城市”推選宣傳活動是在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秘書處地方政府咨詢委員會指導下,為舉辦好聯合國......
“生物多樣性既是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也是目標和手段。只有從保護自然中尋找發展機遇,才能實現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3月29日,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中國綠發會)理事長......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
3月26日,首屆中國-意大利生物多樣性大會在意大利首都羅馬召開。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動物研究所、成都生物研究所、昆明植物研究所、武漢植物園、海洋研究所和南海海洋研究所等單位共14人組成的中方代表團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