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3-06-24 15:50 原文鏈接: 國家電網:科技創新提速清潔能源發展

      用5年半時間,我國走過了美國、歐洲15年的風電發展歷程,2012年,我國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國家電網成為全球風電接入規模最大、風電和太陽能增長速度最快的電網。

      然而,我國風資源集中在“三北”地區,規模大,但這些地區電源結構單一,不具備調峰能力。該如何將不穩定的風能轉換成穩定的電能輸送到需要的地方呢?

      河北省張家口市張北縣,有一片近2000畝的“藍色海洋”――這就是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儲能發電以及智能輸電四位一體的新能源智能穩定接納系統。它能讓風電、光伏發電等不穩定的電源通過與儲能發電相結合,瞬時搭配成像火電一樣平穩的電源并入主網。

      “這項技術是破解新能源并網發電難題的一個有效途徑。”國家電網風光儲輸工程總經理高明杰介紹,該系統運行一年半來,已累計接納新能源發電近4億千瓦時。

      記者了解到,經過不懈努力,近年來,國家電網公司在新能源技術研發方面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科技創新成果,掌握了新能源場站級監控技術和風電功率預測技術并廣泛應用,實現了風電可觀測、可預報,同時攻克了風機并網運行控制核心技術,實現了風電可控可調。截至2013年4月底,國家電網經營區風電等新能源并網容量達到7079萬千瓦,同比增長28%。

      此外,為了進一步優化能源結構、推動節能減排,國家電網多措并舉服務分布式電源發展,先后發布《關于做好分布式光伏發電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關于做好分布式電源并網服務工作的意見》,提供優惠并網條件、加強配套電網建設,優化并網流程、簡化并網手續、提高服務效率等。

      截至2012年底,我國已并網投產的分布式電源1.56萬個,裝機容量3436萬千瓦,其中分布式水電2376萬千瓦,世界第一。

      隨著風電等新能源開發規模的逐漸增大,受跨大區電網互聯規模有限和交換能力不足的約束,我國大容量送出風電、水電等,在全國范圍內進行調配尚未實現。該如何消納更多的風電等新能源,成為擺在國家電網面前的一道時代難題。

      “百川必須由海來納。”國家電網公司新聞發言人張正陵說,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未來我國將重點建設9個大型風電基地,其中7個大型風電基地位于“三北”地區,風電基地距離東中部負荷中心達到800到3000公里,超出了500千伏交直流經濟輸電距離,當務之急是建設特高壓電網,將“三北”地區難以消納的風電輸送到電力緊缺的中東部地區,保障風電資源大規模開發、遠距離輸送,實現更大范圍的系統調峰。

      據介紹,通過工程實踐,我國已全面掌握了特高壓交、直流輸電的核心技術,“特高壓交流輸電關鍵技術、成套設備及工程應用”獲得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隨著日前浙北―福州特高壓交流輸變電工程建設全面啟動,我國目前已經擁有三項特高壓交流輸電工程、四項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成為世界上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成功掌握并實際運用特高壓輸電技術的國家。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劉振亞表示,國家電網將加快以特高壓為骨干網架的堅強智能電網建設,以滿足我國發展需要,有效緩解中東部的環境壓力,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綜合價值的最大化。

      據悉,從今年起的8年間,國家電網將投資近3萬億元用于電網建設。到2015年、2017年和2020年,分別建成“兩縱兩橫”“三縱三橫”和 “五縱五橫”特高壓“三華”同步電網。屆時特高壓輸電能力將達到4.5億千瓦,每年可消納1.7萬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替代5.l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12.7億噸,減排二氧化硫68萬噸。

    相關文章

    創新鏈與產業鏈共融共舞——江蘇發展新質生產力一線調查

    在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光電院”),初創型企業可以在這里完成概念驗證、生產樣品、小批量出貨的全過程,打通成果產業化的“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在蘇州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材院......

    湖南公示第三批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驗收結果

    關于2024年度第三批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驗收結果的公示根據《湖南省科技創新計劃項目管理辦法》(湘科發〔2020〕69號)、《湖南省創新型省份建設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湘財教〔2023〕3號)、《湖南......

    中部六省省長對話謀發展聚焦科技創新

    6月1日,第十三屆中國中部投資貿易博覽會的重大活動之一中部投資促進推介會在長沙舉行。推介會上創新設置了“省長對話”環節,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六省省長共同接受訪談,圍繞如何落實中部地區崛起......

    華為、浙大居首!“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出爐

    5月30日,國內知名的數智化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八月瓜科技”在線發布《全國科技創新百強指數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專利信息為核心指標,依托“創新大腦”1.88億條全球專利數據、知識......

    重慶與塞維利亞市結為友好城市五個方面推進科技創新合作

    5月22日,2024重慶國際友好城市合作大會開幕。重慶市與西班牙塞維利亞市簽署了《重慶與塞維利亞市締結友城協議》,并簽署了《重慶塞維利亞科技創新合作意向書》。兩地將在創新及科技領域的合作與交流方面,實......

    今年財政部將實施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

    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更好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作用,2024年,財政部擬實施科技創新專項擔保計劃,通過提高國家融資擔保基金對科技創新類中小企業的風險分擔和補償力度,引導銀行和各級政府性融資擔保......

    以“用”為導向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新版《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解讀

    “新增了‘區域科技創新與科技合作’和‘監督管理’兩章。”“鼓勵科技創新的好政策、硬措施越來越多。”“對企業來說,都是真金白銀的實惠。”4月底以來,新修訂的《湖北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以下簡稱《條例》)......

    財政優化資源支持科技創新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記者從財政部獲悉,2024年,財政部門將在政策取向上注重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發揮需求牽引作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激發科研人員活力,......

    1滴水發6次電!數說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浩蕩長江,匯聚大川、穿行長峽,蘊含豐富的水能、航運、淡水等資源。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向家壩、三峽、葛洲壩6座大型水電站,沿長江干流自上而下排列,構成了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跨越1800多公里,水位......

    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近日,大灣區科技創新武漢中心揭牌儀式在武漢市江夏區湯遜湖畔科創廣場舉行。2023年7月27日,江夏區和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共建大灣區科技創新服務武漢中心。2023年12月底,受江夏區委......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