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成立大會在山東省黃河三角洲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隆重召開。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劉現武、東營市市長陳必昌、山東省黃三角國家農高區黨工委副書記田和友、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一級巡視員陳章全、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張振華、山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姜衛良等參加了會議。
我國是鹽漬化危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據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表明,全國有各類鹽堿土資源面積約5.5億畝。在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指導下,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聯合產學研用相關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
聯盟以解決鹽堿地綜合利用、產能提升和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等問題為導向,構建政府支持、任務牽引、資源共享、市場主導的新型產學研創新機制和實體,開展聯合攻關、成果轉化、技術服務、發展引導、產業規劃和品牌提升等業務。成員單位涵蓋該領域多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公司企業。
會議審議通過了《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章程》及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建議名單,選舉產生了25家常務理事單位。會議推選了中國農科院原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唐華俊擔任聯盟理事長。在劉現武和陳章全見證下,陳必昌和張振華共同為聯盟揭牌。張振華為中國農科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以下簡稱資劃所)頒授了理事長單位銘牌。
陳必昌表示,國家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恰逢其時,意義重大,有利于整合國內優勢科技力量和產業資源,推進鹽堿地“政企產學研”協同創新研究,加快鹽堿地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化發展,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智慧和力量。
劉現武指出,鹽堿地農業開發利用曾為我國糧食增產做出了突出貢獻,從當前形勢看,鹽堿地綜合利用和生態保護面臨的情況復雜,難度不小。針對聯盟的使命職責,他提出了三點要求:主動應對新時代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引領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發展;加快應對科學開發與合力管控的迫切需求,統籌謀劃鹽堿地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格局;努力應對鹽堿地科技成果轉化與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推動“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
姜衛良表示,山東鹽堿地資源豐富,在鹽堿地綜合治理上進行了積極探索,選育了耐鹽堿大豆、小麥、棉花、蔬菜等品種,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的成立,將從國家層面聚集力量和資源,對我國鹽堿地創新發展將產生重大和深遠影響。山東省將充分發揮產業資源優勢、品牌打造優勢,全力支持聯盟創新發展。
陳章全指出,鹽堿地是我國重要的戰略耕地資源,其基礎資料和指標體系形成于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已經發生了變化。為摸清我國鹽堿地資源分布、數量、成因和障礙程度,結合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農業農村部正在推進鹽堿地專項普查。聯盟的成立為鹽堿地科技創新提供了很好的支撐平臺,希望聯盟成員積極為鹽堿地專項普查貢獻力量和智慧。
張振華指出,聯盟的成立是推動鹽堿地現代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希望聯盟做實工作,共享資源一盤棋,集思廣益,貫穿產前、產中、產后一條龍服務,實現綜合性一體化發展。他強調,一要注重學科融合,強化機理研究、關鍵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應用一體化;二要注重利益鏈接,運用市場化機制推動鹽堿地提質增效,實現增地、增產、增值;三要注重成果落地,加強“政產學研用”集成研發,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引領鹽堿地事業高質量發展。
資劃所副所長、聯盟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吳文斌就聯盟使命和職責、如何服務支撐國家重大需求進行了介紹,并重點提出了聯盟的近期六項重點任務:全面支撐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的鹽堿地專項普查;組建聯合攻關體,謀劃鹽堿地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調動部省資源,打造鹽堿地綜合利用示范工程;籌建鹽堿地創新研究院,建立新型科創實體;聯合編制鹽堿地農業有關標準規范規程;謀劃中國鹽堿地農業發展高端論壇,打造學術品牌。
聯盟的成立將集聚整合我國鹽堿地領域優勢科技力量和產業資源,為加快我國鹽堿地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產學研深度融合創新研發模式的建設提供平臺,有效引導和促進我國鹽堿地綜合利用、協作互動和健康發展,對推進以鹽堿地資源利用提質增效助力國家糧食安全和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施具有重大意義。
近日,中國人保簽發全國首單農業農村科技攻關保險,為浙江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科技成果轉化費用損失保障。中國人保赴嘉興平湖農業經濟開發區調研農業科技研發保險需求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被譽為“農業......
眼下,正值中國產糧大省黑龍江的豐收時間。不僅沃野黑土豐收在望,而且農業科學家正用一種新技術提高著鹽堿地的生產力,也找到了鹽堿地里的“豐收密碼”。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甘南縣,由農業科研機構、高校專家組成......
9月19日,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簡稱過程工程所)牽頭的“粉煤灰基土壤調理劑鹽堿地改良技術開發及應用”項目順利通過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價。評價委員會一致認為,項目技術成果處于國......
9月19日,以“南南合作:發展·創新·共享”為主題的第十七屆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開幕,16個國家的89名嘉賓和專家將通過參加交流研討,凝聚發展共識。在一天半的會期中,來自美國、英國、......
9月19日,中國土壤學會鹽堿土專業委員會2023年度學術年會暨“加強鹽堿地綜合利用推動鹽堿地特色農業發展”學術研討會在河北滄州開幕,會議圍繞鹽堿地特色農業發展、鹽堿地綜合利用與全球變化、鹽堿地特色產業......
近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指出,要充分挖掘鹽堿地綜合利用潛力,加強現有鹽堿耕地改造提升,有效遏制耕地鹽堿化趨勢,做好鹽堿地特色農業大文章。多年來,我國鹽堿地治理改造有哪些做法?取得哪些成效?下......
中國江蘇網訊,眼下在江蘇各地,各類新鮮的水果集中“驚艷亮相”。西瓜、水蜜桃、番茄、甜瓜……一口下去,滿口沁香,甜到心間。這些“香甜適中”的水果是怎么培育的?其中包含哪些科技?炎炎夏日中這些水果又是如何......
“這是全球10億公頃鹽堿地的福音”“這項研究為未來培育耐鹽堿植物,打開了一扇大門”“鹽堿地有救了”……在中國科學院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們對3月24日發表于《科學》和《國家科學評論》上的作物耐堿研究......
國科辦農〔2023〕4號內蒙古自治區、安徽省、河南省、貴州省、陜西省科技廳:為進一步加強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管理,促進園區發展,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科技部......
根據《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管理辦法》要求,2022年農村司開展了國家農業科技園區(以下簡稱園區)評估工作,評估對象為2020年綜合評估結果不達標需整改的5家園區。經過園區自評估、視頻答辯、問詢交流以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