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01-11 15:02 原文鏈接: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圓滿結束 谷超豪孫家棟獲最高獎

      胡錦濤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 溫家寶講話 李長春習近平出席 李克強主持

      1月11日,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圖片來源互聯網

      今天(11日)上午,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將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國家科技獎勵大會將頒發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等獎項。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是我國科技界的一大盛事,更是對我國科技創新能力的一次檢閱。各大獎項的歸屬,也成為科技界甚至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人民大會堂里華燈綻放,鮮花吐艷,氣氛莊重而熱烈。獎勵大會開始前,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會見了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獲獎代表。

      上午10時,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開始。在熱烈的掌聲中,胡錦濤首先向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谷超豪、中國科學院院士孫家棟頒發獎勵證書,并同他們熱情握手,表示祝賀。隨后,胡錦濤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向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的代表頒獎。

      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74項(人)。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28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2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55項,其中一等獎2項、二等獎5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282項,其中特等獎3項、一等獎17項、二等獎262項;授予7名外籍科學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谷超豪、孫家棟獲得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獎金500萬元

      中國科學院院士、知名數學家谷超豪和中科院院士、“兩彈一星”元勛、資深航天專家孫家棟榮獲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向他們頒獎。

      孫家棟,1929年生,遼寧省復縣人。運載火箭與衛星技術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1958年畢業于蘇聯莫斯科茹科夫斯基空軍工程學院,獲金制獎章,同年回國。歷任國防部五院一分院總體設計部室主任、部副主任。1967年調入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歷任院總體設計部副主任、主任、副院長、院長,七機部總工程師,航天部科技委副主任,航天工業部副部長,航空航天工業部副部長,航空航天工業部科技委主任。

      1967年以前,孫家棟先后領導和參加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的液體中近程彈地地導彈與液體中程彈道地地導彈的研制試驗工作。1967年后,開始從事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試驗工作。在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制中,作為技術總負責人,主持完成衛星總體和各分系統技術方案的修改工作。在研制試驗過程中,深入實際,艱苦奮斗,帶領科技人員攻克了多項技術關鍵,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他為中國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成功作出了重要貢獻。1980年獲七機部勞動模范稱號,1984年榮立航天部一等功,1985年獲兩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在中國的航天史上,孫家棟是中國第一枚導彈總體、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第一顆遙感探測衛星、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的技術負責人、總設計師,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是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孫家棟的傳奇人生與中國航天發展中的多個第一密切相連。孫家棟是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2009年4月15日0時16分,孫家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參加指揮的北斗導航定位衛星發射任務又一次獲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自主研制發射的第100個航天飛行器,這之中孫家棟擔任技術負責人、總師或工程總師的就有34顆,在他領導下所發射的衛星奇跡般地占整個中國航天飛行器的三分之一。孫家棟親歷、見證、參加、領導了中國航天從起步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孫家棟曾經動情地說:“搞了一輩子航天,航天已經像我的"愛好"一樣,這輩子都不會離開了。”

     

      谷超豪,1926年生,浙江溫州人,我國著名數學家,中科院院士,國際教育研究院院士,教授,國家基礎研究重大項目“非線性科學”首席科學家,教育部數學和力學指導委員會主任。194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數學系,1953年起在復旦大學任教,1957年赴前蘇聯莫斯科大學進修,獲科學博士學位。歷任復旦大學副校長和中國科技大學校長。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學物理學部委員,專長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和數學物理,撰有《數學物理方程》等專著。研究成果“規范場數學結構”、“非線性雙曲型方程組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研究”、“經典規范場”分別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

      谷超豪從教60年培養9個院士弟子

      幾十年間,在當今核心數學前沿最活躍的三個分支:微分幾何、偏微分方程和數學物理,谷超豪獲得了富有開創性、難度大、在國際上處于領先地位的成果,成為海內外知名的數學大師。1980年,他當選中科院院士(學部委員),1994年當選國際高等學校科學院院士,2002年當選上海科技功臣。

      而在復旦師生中,對他還有一種評價:“他是科學家,是科技功臣,但他更是教育家,是教育功臣。”他的弟子中科院院士李大潛說:“老師教會的不僅是加減乘除,更是治學風范!”

      看看谷先生從教60年培養出來的一批學生,他們構成了一支超強的科研隊伍,使復旦數學研究所成了一個數學“大門派”。他的夫人胡和生是中國數學界唯一的女院士,更是第一位走上國際數學家大會講臺的中國女性。兩人在數學世界里“雙劍合璧”、相濡以沫60余年。谷先生從事研究有一個特點,每當他開拓出一個新領域,就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把學生推上這一領域的前沿。于是,他的弟子們個個成為了一方“高手”。在谷超豪精心培養的學生中,有9人先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中國工程院院士。

      談及此生最大的心愿,谷超豪說:“希望能跟夫人一起,再培養出幾位新的數學優秀人才。”

     

      其他獎項:

      "繞月探測工程"等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繞月探測工程”等3項成果被授予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中國植物志》的編研”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湍流熱對流的實驗研究” 等27項成果被授予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網友熱評:

      對于這次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網友們的情緒空前高漲,磨鉆頭機在網上發表評論:為了國家進步,應該大獎特獎,并大力宣傳。獎一億我們老百姓都是高興的。我們不仇富。研究人員吃了很多不為人知的苦,我們在這要感謝他們的默默付出,作為中國人感到很自豪。現在我們與發達國家差距是不小,但只有靠他們的努力我們才能與他們拉近距離。科學的發展是民族乃至人類發展的原動力,我希望國家提高科學家的收入,這樣才能留住人才,保護人才。因為,只有科技才能興國!希望覆蓋面能更大!獎勵大點更好,都是國家的棟梁。留住他們。一億也不多該獎!他們最后還不是捐給國家或搞科研呵。

      天行健 發表評論:說數學沒有用的人簡直是沒有資格在這里亂說話,真是無知,本人雖不是學數學的,但知道數學是基礎,一切自然科學的理論研究都不可能離開數學。

      一夜柔情 發表評論:科學家是中國的希望,但愿獎金種類能更多、金額能更高,讓所有在外國工作的杰出人材統統回來,共創偉大中華!

      aaafff 發表評論:該獎自2000年設立以來,已有14位科學家榮膺這一獎項,他們是吳文俊、袁隆平、王選、黃昆、金怡濂、劉東生、王永志、吳孟超、葉篤正、李振聲、閔恩澤、吳征鎰、王忠誠、徐光憲。為錢學森前輩感到不平!!!!!

      北維30度 發表評論:十三億人的驕傲,由衷的向您們致敬。中國向前跑希望更多的人獲獎。

     

      新聞背景:我國五大國家科學技術獎

      為獎勵在科技進步活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我國設立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5項國家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每年授予人數不超過2名,獲獎者必須在當代科學技術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學技術發展中有卓越建樹;在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化中,創造巨大經濟效益或者社會效益。獲獎者的獎金額為500萬元人民幣。

      國家自然科學獎授予在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中闡明自然現象、特征和規律,作出重大科學發現的公民;國家技術發明獎授予運用科學技術知識做出產品、工藝、材料及其系統等重大技術發明的公民;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予在應用推廣先進科學技術成果,完成重大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方面,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對中國科學技術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外國人或者外國組織。

      這些獎項每年評審一次。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報請國家主席簽署并頒發證書和獎金;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由國務院頒發證書;這兩個獎項不分等級。其他三個獎項由國務院頒發證書和獎金,分為一、二等獎兩個等級;對做出特別重大科學發現或者技術發明的公民,對完成具有特別重大意義的科學技術工程、計劃、項目等作出突出貢獻的公民、組織,可以授予特等獎。

      國家最高科技獎是如何產生的

      每年不超過兩名的國家最高科技獎,是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榮譽,但要摘取這項桂冠,需經過重重篩選。

      國家科技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給出了國家最高科技獎誕生“流程表”:省級政府、國務院有關部門推薦或最高獎獲得者個人推薦——院士、專家對推薦人選進行咨詢、打分——國家最高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評選——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審定——科技部核準 ——報國務院批準——國家主席簽署證書,頒發獎金。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負責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進行宏觀管理和指導。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聘請有關方面的專家、學者組成評審委員會,負責評審工作并向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提出評審建議。

      國家科技獎勵委員會主任委員由科技部部長擔任,科技、教育等有關部門的領導同志和著名科學家及有關專家15至20人為委員,以保障評選工作的科學性、公正性和權威性。組成人員人選,由科技部提出,報國務院批準。

      為確保最高科技獎的公正,國家最高科技獎勵評審委員會實施的是記名投票方式,每一位評審委員都必須對自己的一票負責。到會委員必須有三分之二多數通過才算有效。

    相關文章

    勇擔科技創新“動力源”逾百家A股公司上榜國家科技獎

    6月24日,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揭曉,250個項目脫穎而出。上市公司作為科技創新的“排頭兵”和“動力源”,自然是國家科學技術獎的重要參與者。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

    重磅,2023年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公布(附全名單)

    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現將初評通過的59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2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2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國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公共服務平臺(https:/......

    權重角度丨三大獎”獲獎高校,誰的獎更有分量?

    1月10日上午,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隨之揭曉。國家科學技術獎每年評審一次,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即俗......

    孫家棟:紅燒肉促成的人生

    2021年7月31日,92歲的孫家棟坐著輪椅,出席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開通儀式。全場參會人員用經久不息的掌聲,向這位“兩彈一星”元勛、“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航天事業重要奠......

    孫家棟院士:“國家需要,我就去做”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原高級技術顧問孫家棟院士,是黨和國家在航天事業發展歷程中培養出來的優秀科學家,是國家航天科技領軍人才的杰出代表。去年“七一”前夕,喜迎黨的百年華誕的日子里......

    孫家棟、陸元九……他們的名字閃耀星空

    孫家棟:一輩子與衛星打交道的航天“大總師”孫家棟,這個名字與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緊緊相連。他被稱為中國航天的“大總師”,從“東方紅一號”到“嫦娥一號”,從“風云氣象衛星”到“北斗導航衛星”,背后都有他主......

    重磅!2020國家科技獎,高校獲獎數排名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獲獎名單正式出爐。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的規定,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評審委員會評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審定和科技部審核,國務院批準并報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授予顧誦......

    2020年度國家科技獎初評結果出爐!

    今天,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正式公布了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的初評結果。本年度初評通過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4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專用項目另行公......

    鐘南山團隊獲國家科技獎提名這些入圍國家科技進步獎

    記者昨天從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獲悉,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已結束,共收到有關單位和專家提名的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333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項目33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項目1135項。......

    貴州省多個項目榮獲國家科技獎

    1月10日上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由貴州大學作為第一完成單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寶安牽頭完成的“防治農作物主要病蟲害綠色新農藥新制劑的研制及應用”項目及由甕福集團有限責......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