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公布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精準醫學研究”重點專項2017年度項目。由錢其軍教授牽頭申報的“基于修飾型抗體及免疫細胞的精準醫學治療的標準研究”項目,從眾多競爭團隊中脫穎而出,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資助,這也是本次重點專項中在腫瘤免疫治療專題的唯一立項項目。
該項目主要針對免疫治療中尚需解決的三個關鍵科學問題:
1. 不同患者腫瘤差異大并在免疫編輯過程中形成不同的免疫特征,亟需根據不同的腫瘤分子特征與免疫特征,選擇合適治療靶點(包括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并制定相應免疫療法;
2. 同一患者的腫瘤細胞高度異質,單一靶點的CAR-T療法療效欠佳或易復發,而單一靶點的抗體治療有效率偏低,亟需建立多靶向、單靶向的序貫治療或聯合治療策略;
3. 廣泛激活整體免疫反應具有潛在安全性風險,需增強腫瘤局部的免疫功能,如應用具有腫瘤趨向性的免疫細胞自表達功能性抗體,協同發揮細胞免疫與抗體免疫的雙重優勢,提高免疫治療的安全性與有效性。
通過該項目中,錢其軍教授引領的“白澤團隊”,將進一步推動“基于精準檢測的腫瘤局部復合免疫療法”(白澤T細胞治療)的標準化與系統化。
看點一——癌癥最熱門的研究領域:精準醫療與免疫治療
癌癥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健康。2012年,全球每年有820萬人死于癌癥。預計2030年,全球每年死于癌癥的人數將達到1300萬。癌癥還是世界上最貴的病,2010年,全球癌癥治療就花費了1.6萬億美元。近年來,精準醫療與免疫治療在癌癥的臨床治療中獲得一系列鼓舞人心的重大突破。例如,CAR-T細胞治療復發、難治性B細胞白血病,完全緩解率超過90%;PD-1抗體作為“廣譜抗癌藥”,對晚期轉移性癌癥的平均有效率達到20%,其中,治療“MSI-H/dMMR亞型”的實體瘤患者,完全或部分緩解率達到39.6%,且78%的患者藥物響應持續了6個月以上。
本項目圍繞癌癥免疫治療的最重要的兩個方向:免疫檢查點抗體(如PD-1抗體)與CAR-T細胞治療展開,并力求通過精準檢測,建立它們各自的精準醫療體系,是當今腫瘤治療最熱門的領域。
看點二——富有競爭力的團隊
本項目是由錢其軍教授團隊牽頭,另有5家單位的研發團隊共同參與;整個研究團隊包括2個國家科學中心,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同時還囊括了1家綜合排名前三的醫院,3家專科排名前二的醫院,4家GCP基地。在抗體方面,參與單位信達生物2016年融資2.6億美元,融資金額居全球生物技術公司第二位,總融資額為4.9億美元;而在細胞治療方面,上海細胞治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已獲現金融資達到5.74億元,是國內細胞治療行業獲得融資規模最大的團隊。
團隊成員中,包括1名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2名國家杰青基金獲得者;7名正高職稱,10名副高職稱,博士以上學歷24名,曾經主持承擔的國家重大專項、973計劃、86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合作項目、重點項目課題或子課題等20項。
看點三——腫瘤精準免疫治療的國家標準
癌癥治療的最大難點在于腫瘤異質性,不同的腫瘤患者,同一腫瘤患者的不同病灶,同一病灶內的不同腫瘤細胞均具有差異性。因而,為特定腫瘤患者找到合適的治療藥物,或者為特定的藥物尋找到適合的患者類型,開展精準治療已經迫在眉睫。然而,盡管免疫治療,尤其是免疫細胞治療在國內研究火熱,但臨床治療方面仍缺乏統一的標準,不利于該領域的長期健康發展。本項目將制定我國修飾型抗體等大分子類藥物以及修飾型免疫細胞治療個性化治療標準,同時建立個體化治療方案以及與之配套的基因表性檢測的試劑\方法,推動我國精準腫瘤免疫治療的進一步規范化。
放療和免疫治療之間一直被認為存在潛在的協同作用。大量臨床前證據表明放療可以影響免疫調控,從而增強免疫治療的療效反應[1]。相應地,也有研究顯示PD-1和CTLA-4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B)可同時增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8/484617.shtm中新網廣州8月19日電題:尋找打開創新疫苗之門的鑰匙王驥:探索新型疫苗技術發展道路作......
2022年8月12日,由上海萬怡醫學主辦的“第八屆全球精準醫療峰會”暨“第四屆腫瘤免疫治療領袖峰會”在上海建工浦江皇冠假日酒店舉辦。本屆會議圍繞主題“共話科研成果轉化,助力產業創新發展”,邀請了百余位......
垂體荷爾蒙抑制腫瘤免疫的機制示意圖課題組供圖腫瘤免疫治療已成為繼手術治療、放療和化療之后的第四大腫瘤治療方法。腫瘤對免疫系統的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系統監視的重要原因。腫瘤免疫檢查點治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
近日,《中華醫學雜志》刊登了一篇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馬丁撰寫的題為《精準醫學時代下婦科腫瘤防治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的文章。文章指出,婦科腫瘤嚴重威脅著全球女性的健康,其中以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最為常......
免疫治療被認為是有可能實現乙肝功能性治愈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慢性乙肝的免疫學機制尚未得到深入闡明。近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獲悉,該中心王福生院士牽頭,聯合北京大學生物醫學前沿創新......
控制腫瘤對免疫治療耐藥的細胞過程仍然知之甚少。2022年3月25日,博德研究所/麻省理工學院張鋒團隊在NatureCommunications在線發表題為“CRISPRactivationscreen......
“如果將免疫治療比喻為正在行駛的汽車,油門和剎車必不可少。油門是免疫治療聯合放化療等傳統治療方式,而剎車則是免疫治療潛在的毒性較大且毒性難以預測的問題。”近日,在2022年全國乳腺癌大會上,中國工程院......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肺癌新發病例約為81.6萬,死亡病例約為71.5萬。研究顯示,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即使接受了腫瘤完全切除術,仍存在術后復發、轉移和再發第二原發肺癌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肺癌新發病例約為81.6萬,死亡病例約為71.5萬。研究顯示,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即使接受了腫瘤完全切除術,仍存在術后復發、轉移和再發第二原發肺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