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納加工方法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基本類型。前者是目前廣泛應用于微納加工領域的主流技術,但其由于受到物理極限的制約,一般加工分辨率在幾十納米量級上。后者則可在更小的尺度(包括分子尺度)上實現加工,被認為是一種突破物理限制的有效途徑。然而,“自下而上”的組裝方法由于科學認知和實驗技術的不足,導致其在低缺陷、大面積、組裝過程、組裝結構等四個方面存在持續的挑戰。相對而言,組裝結構面臨的障礙最大。這其中最重要問題是如何實現組裝對稱性的可調控,組裝對稱性可調控對于組裝結構多樣性和組裝體功能的豐富至關重要。一般而言,由于形狀互補性,組裝結構對稱性受到組裝單元的形貌限制,四方單元易于形成四方密排結構,而球型則形成六方密排對稱結構。由于在組裝動力學過程中組裝單元間的復雜力平衡和熱力學最小原理的要求,打破形狀依賴的組裝結構對稱性或是難以實現的目標。
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和中科院納米科學卓越中心劉前課題組與吳曉春課題組、鄧珂課題組,以及美國科羅拉多大學Ivan I. Smalyukh課題組合作,通過引入一種新概念的主導控制力,首次實現了納米金棒的四方對稱性組裝,一舉突破了一直以來八面體金棒只能是形狀依賴的六方對稱結構的實驗結果。這一結果在八面體銀和鈀納米棒上也得到了實現,展示了這種方法的普適性。多尺度模擬計算進一步揭示這種控制力主導了非形狀依賴的組裝過程,并解釋了四方對稱比六方對稱具有更高的熱力學穩定性的實驗結果。這一方法開辟了打破形狀依賴組裝對稱性的新途徑,為組裝結構的多樣性和納米材料組裝結構的可設計、可控提供了有力工具,將為推動納米組裝技術的進步提供助力。
該項工作是劉前課題組前期研究的進一步拓展,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自然·通訊》上,研究工作獲得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國家基金委和歐盟項目的支持。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方英團隊在高精度神經調控與讀取技術方面取得新進展,相關論文以Self-assembledmultifunctionalneuralprobesforprecise......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張忠研究員、劉璐琪研究員團隊在范德華界面力學行為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Elastocapillarycleaningoftwistedbilayergraphen......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王海和聶廣軍團隊合作,在RNA疫苗對于腫瘤的免疫治療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InSituTransformingRNANanovaccinesfromPolyethyl......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丁寶全課題組與施興華、王會課題組,聯合北京化工大學王振剛課題組、清華大學教授劉冬生,在生物分子自組裝催化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ofactor-freeox......
開拓化學新前沿高端學術論壇在北京理工大學召開。會上,北京理工大學正式聘請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美國西北大學教授、國際有機超分子化學和納米科學領域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弗雷澤......
5日,中科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與空中客車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合資企業——空客(北京)工程技術中心在北京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展應用于航空領域的納米功能復合材料的相關合作研究和開發。這......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由中國化學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主辦,西北大學和南京大學承辦的第十三屆全國分析化學年會于2018年6月17在西安曲江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幕。本屆學術會議6月15日開幕,持續三天,5個論壇......
微納加工技術指尺度為亞毫米、微米和納米量級元件以及由這些元件構成的部件或系統的優化設計、加工、組裝、系統集成與應用技術,涉及領域廣、多學科交叉融合,其最主要的發展方向是微納器件與系統(MEMS和NEM......
微納加工方法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基本類型。前者是目前廣泛應用于微納加工領域的主流技術,但其由于受到物理極限的制約,一般加工分辨率在幾十納米量級上。后者則可在更小的尺度(包括分子尺度)上實......
微納加工方法分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兩種基本類型。前者是目前廣泛應用于微納加工領域的主流技術,但其由于受到物理極限的制約,一般加工分辨率在幾十納米量級上。后者則可在更小的尺度(包括分子尺度)上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