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數據,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達到264.6,比上年增長8%,增幅較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創新發展水平加速提升。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創新環境明顯優化,加計扣除減免政策效果顯著。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加計扣除減免政策受惠企業達9.9萬家,比上年增長39.5%;受惠企業占比為22.3%,比上年提高4.6個百分點;享受政策相當于減免稅額達2091.7億元,比上年增長22.1%。
創新投入穩步提高,研究與試驗發展(R&D)投入保持較快增長。2021年,我國R&D經費投入達27956.3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增速比上年加快4.4個百分點,已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近5年年均增速達12.3%,明顯快于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
創新產出成果豐碩。2021年,我國國內ZL授權數達446.7萬件,比上年增長26.9%。截至2021年底,大中型工業企業擁有注冊商標70.6萬件,比上年增長14.7%。
節能降耗取得新的成效。據初步核算,2021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52.4億噸標準煤,比上年增長5.2%;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56%,比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的25.5%,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按可比價格計算,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能耗比上年下降2.7%。
“2021年中國創新指數測算結果表明,面對復雜嚴峻的國內外形勢,我國堅持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大力改善創新環境,創新發展新動能得到進一步釋放,創新發展水平實現較快提升,為保持經濟平穩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首席統計師李胤說,下階段,要繼續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科技強國建設,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努力奮斗。
7月26日,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開幕,眾多專精特新企業的創新成果集中展出。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9.8萬家、“小巨人”企業1.2萬家。下一步,工......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量超過300萬輛,同比增長37.3%;限額以上單位低能耗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零售額同比增速超過20%。從數據可以看出,我國綠色消費持續擴大,......
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核磁共振儀器研制成功并開始量產,這一突破性創新將造福大量患者。利用人體組織中某種原子核在磁場下的共振現象,隔著皮膚對病灶進行“攝像”,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被廣泛運用于現代醫學領域。但長......
7月的燕趙大地,綠意蓬勃,活力奔涌。工地上、車間里、碼頭上……一個個懷揣夢想的人,一幕幕火熱的生產圖景,共同構成了河北省這個夏天最美的音符和樂章。7月17日—22日,科技日報記者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國務院新聞辦7月18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上半年我國知識產權工作有關情況。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表示,上半年,主要知識產權指標運行平穩,知識產權事業發展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知識產權在支撐國家創......
在芯片、自動駕駛、新能源、農業等領域投資力度持續加大——平臺企業創新引領賦能實體經濟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相關部門,深入調研了解平臺企業發展情況,梳理了一批典型投資案例。從調研情況看,平臺企業持續加......
1995年,我國第一輛電動汽車“遠望號”誕生。20多年后的2022年2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量突破1000萬輛。17個月后,伴隨著一輛廣汽埃安昊鉑GT純電動轎車緩緩駛下生產線,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累計......
6月30日~7月2日,“集智共創新時代·2023年拔尖創新人才聯合培養系列研討會(大連站)”在大連理工大學召開。在此次研討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
6月19日下午,浙江省最大的科技成果展覽館,浙江創新館在“浙里好成果”平臺建設暨浙江創新館啟動儀式上啟動試運行。浙江創新館位于杭州市余杭區未來科技城學術交流中心,展館面積達6800平方米,設置印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