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網站7月15日消息,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當日通過視頻連線方式舉行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標志著我國生態環境領域第一支國家級投資基金——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總規模885億元的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正式設立。
當天在財政部舉行的揭牌儀式上,財政部部長劉昆指出,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是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和上海市共同設立的國家級政府投資基金,旨在健全多元化生態環境保護投入渠道,利用市場機制支持生態文明和綠色發展,推動美麗中國建設。
據介紹,該基金將落戶上海,實行公司化運作,出資方除了中央財政,還包括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部分金融機構和相關行業企業。基金將重點投向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綠色發展領域。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首期存續期間主要投向長江經濟帶沿線十一省市,同時適當投向其他區域。
具體投向上,基金投資重點是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綠色交通、清潔能源等領域。基金既直接投向環境保護、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項目,為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融資支持,緩解政府和社會主體資金投入不足;也面向市場需求扶持綠色產業發展,推動通過金融手段助力綠色技術的研發、轉化和推廣,加快培育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生態修復和國土空間綠化、能源資源節約利用等市場主體,更好服務于實體經濟的綠色轉型,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系統性產業支撐,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出資構成上,財政部、長江經濟帶沿線11省市、部分金融機構和相關行業企業共同向基金出資,基金最終規模885億元,其中中央財政出資100億元。基金采用公司制,落戶上海。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基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就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綠色發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業內人士表示,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是落實這些決策部署的重要體現,有利于加強生態保護,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經濟增長方式轉型。
近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關于發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四五”第二批重大項目指南及申請注意事項的通告,共“十四五”第二批9個科學部80個重大項目指南。其中,2022年生命科學部共發布8個重大項目指南,......
白鱘受到公眾廣泛關注,主要有兩次,都是在它被宣布滅絕的時候。第一次是在2020年1月,危起偉團隊在國際期刊《ScienceoftheTotalEnvironment》發布論文,基于野外調查和白鱘誤捕記......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UCN)發布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鱘滅絕,長江鱘野外滅絕。這一中國的特有種和長江的旗艦物種,就這樣和我們無聲地說了再見。白鱘是長江里食物鏈的......
日前,國自然基金委網站發布2021年度報告。報告中針對科研誠信的內容值得大家警示;不止4批40個嚴重不端行為案件的公開通報;2021年度有292位責任人和7家依托單位被處理。詳細處理情況摘錄總結如下:......
科技部發布10個重點專項申請指南:(1)“鄉村產業共性關鍵技術研發與集成應用”重點專項(2)“農業生物種質資源挖掘與創新利用”重點專項(3)“北方干旱半干旱與南方紅黃壤等中低產田能力提升科技創新”重點......
2022年3月16日,中國合格評定國家認可委員會發布關于征集2022年實驗室認可國家標準制修訂計劃項目提案征集,相比2021年4月發布的通知,今年的立項重點新增了“雙碳”相關的要求。各有關單位:為貫徹......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國家分數線)發布各招生單位將根據《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規定》,在國家分數線的基礎上,自主確定并公布本單位各專業考生進......
近年來,中關村實驗室、懷柔實驗室等國家實驗室的建設引起廣泛關注。全國政協常委、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忠范表示,國家實驗室建設是重塑我國科技創新體系、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影響深遠的重大舉......
中新網三亞2月24日電(記者尹海明)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副局長唐浩23日在三亞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生物育種專區一期工程基本建成投入試運行,目前已有10家單位入駐。這是我國第一個生物育種......
1月6日,國家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專項辦組織召開了“太赫茲顯微成像檢測儀(2017YFF0106300)”項目綜合績效評價視頻會議。本項目由上海理工大學光電信息與計算機工程學院彭滟教授擔任首席,由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