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基金重點在探索與創新,求新!但許多申請書試圖通過“目前研究很少”,“無人問津”來說明創新性。殊不知,研究很少有幾種可能:一是研究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困難,如量子計算機;二是意義不大;三是已經解決;四是根本行不通,如水變油。
創新點主要是指獨特的研究特色(如獨特的視角、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或有何理論創新或技術創新。創新點一般不大,如將創新點寫成“應用實驗與理論計算分析相結合,探索...規律”,或“通過...問題的研究,建立...的關系”,很難讓評審人認可。
摘要通常包含五方面內容,通常是:“1)...在...方面非常重要;2)將用...研究方法;3)重點研究...內容;4)實現...目標;5)會有...科學意義" 。但一些申請書的摘要幾乎全是研究方法和內容,很難讓大同行看到研究的必要性與創新性,而評審人全是小同行的概率較小。立項依據通常包括三個方面:1)從重要性引出科學問題;2)由研究動態說明別人的研究瓶頸,存在的問題及你的創新思路;3)如果實現項目預期目標后的重要意義(價值)。但一些申請書用過多篇幅介紹內行均知的背景,降低了評審人的評審效率;但在研究動態介紹上卻過于簡單,沒有講清楚別人的研究現狀與遇到的共性問題,又要浪費評審人很多時間來判斷你的創新性是否可靠。
研究內容寫的過多過大是常犯的錯誤。對國家以及多數評審人來講,不指望用30-40萬就能解決好多問題,只要把一個小的問題解決清楚就可以了。一些申請書的題目像一本專著的名稱,研究內容面面俱到,這時就要警惕了。除了求新,國家基金撰寫的另一個核心是求有限目標。如果“新”有了,但因研究內容過多沒批下來,就虧大了。
一些申請書簡歷寫得過于簡單,只寫了何時取得學位與工作/職稱變化。實際上簡歷的內容可包括:取得學位簡歷、研究工作(方向與成果)簡介、人才培養與學術兼職、重要學術論文與成果。特別是對于青年基金,主要看申請人的科研潛力與項目的創新思路。而科研潛力則主要通過簡歷與工作基礎來體現。如果主持人成果較弱,只有3、4篇文章時,不妨寫寫這些文章的意義及別人給出的評價。評審人也害怕人們說“現在的評審只看發表文章多少,就是1906年的愛因斯坦也未必能拿到中國的面上基金”這一說法。所以,你可以用別人的評價、引用、甚至審稿意見來證明你拿可憐的兩三篇文章的重要性,側面說明你的研究潛力。
八點建議:
1.科學問題的把握是關鍵。一份申請,最重要的是把握準科學問題,也就是要研究的問題是什么,為什么要研究這個問題,研究這個問題有什么價值。
2. 有限目標。新入道的人寫申請,往往會列很多研究內容。這也是我流標申請獲得最多的反饋意見。
3. 文題相符。一些申請談科學問題談的是一個問題,研究內容規劃解決的是另外一個(些)問題,文題不符。一般來說這種情況不會發生,但我確實評閱過多過好幾份這樣的申請。
4. 摘要千錘百煉。400字摘要很關鍵,許多牛人評申請可能只細看摘要。摘要要提供盡可能多的信息,既要講清楚科學問題、研究意義,還要講清楚研究內容與關鍵問題。本人水平有限,摘要常需修改十余次。
5. 注意細節。任何事情都可能出錯。我的申請一般都要檢查很多次,最后提交的文本仍常出錯。在一些人看來的小問題,在另外一些人,從不同的視角看就是嚴重的問題。在一次評審會上,一位評委因參考文獻的細節殺掉了一個通訊評議還不錯的申請,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記憶。問題是這樣的:該申請書絕大部分參考文獻都列有頁碼,但有幾篇沒有列,一評議專家認為申請者沒有看過這幾篇參考文獻,是轉引來的,學風不嚴謹。
6. 讓“外行”看明白。申請書寫完后最好請一個非同行的專家看一下,如果他能看懂,能理解你的idea,你的申請就有希望中標,否則,你最好想法改進你的表述(如果你堅信你的科學問題把握準確的話)。
7. 不要有意忽略。一些申請的"idea"是從國外文獻借鑒來的,但有意不列關鍵性文獻,冒充新東西。這一招在數年前還行,現在稍認真點的人只要Google一下就很易發現,發生這種情況基本上都會招致封殺。
8. 寫申請就是在做研究。寫基金申請的過程就是一個深刻的研究過程,年輕人只有多寫才能提高,無論中與不中都會有收獲。如果沒有中標,多從自身找原因,最好不要從關系、名氣等方面找自我安慰的理由。我被人評很多次,也評過別人多次,感覺自然科學基金的評審還是比較客觀公正的(社科基金沒有申請過,更沒有評過,不敢妄言)。事實上以我的親身經歷,弱勢群體(新人、一般單位的申請者)還會得到特別的照顧。因此沒有獲得資助最好不要妄怪評委,最好反思自己是否真真了解研究領域、把握了科學問題,是否表達清楚你的認識與思路。
根據《湖南省制造業創新中心認定建設管理辦法》有關規定,湖南省工信廳組織專家對已批復創建或認定的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進行了2023年度考評。經專家組評審,考評結果為2家優秀、6家良好、3家合格、1家不合格......
在備受爭議的“中國行動計劃”(ChinaInitiative)結束兩年后,美國的華人學術圈仍舊彌漫著恐怖的氣息。因為該計劃,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教授陳剛曾在2021年被逮捕。如今,他已被迫將研究重......
廣州市黃埔區、開發區產業園區發展協會發布《智慧園區設計和建設技術規范》、《云平臺服務創新評估指南》、《科技企業孵化器服務規范》三項團體標準。公告如下:各有關單位:根據協會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管理辦法,現批......
放假回來發現實驗室冰箱出現故障,里面的材料全被毀了是種什么樣的體驗.....這些研究生表示:堪稱噩夢,數十年直接白干。盡管沒有跡象表明存在破壞行為,但學校還是報警并開啟了內部調查。——————————......
2月22日,勞力士公布2023年勞力士雄才偉略大獎(RolexAwardsforEnterprise)的五位得主獲得者名單,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的研究員劉少創憑借“運用創新技術拯救瀕臨滅絕的野......
北京市科技新星計劃(以下簡稱新星計劃)是1993年經市政府批準設立,以培養和造就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的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計劃。30年來,已選拔培養30批2977名青年科技人才......
近日,山西發改委官網發布消息,為推動《山西省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2-2035年)》實施,促進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2月18日,省發展改革委、省工信廳聯合出臺《山西省氫能產業鏈2024年行動方案......
2月19日,在2024海淀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大會上,《海淀區支持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發展若干措施》(以下簡稱“創新平臺15條”)正式發布,各項支持措施的申報指南將于一季度陸續發布。政策實施后,海淀區每年......
化身守門員在工人體育場對抗頂級“球星”,跨越千年向“蘇軾”求助解人生疑惑,主播一聲令下不同款汽車“秒進”直播間……北京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創新,讓城市一個個角落成了元宇宙,虛實之間催生海量數字人。北京......
2023年以來,北京市陸續出臺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實施方案、通用人工智能若干措施等政策,建立并穩步推進市級人工智能專班工作機制,統籌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集聚,構建完整產業鏈條。人才資源國內領先在頂尖人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