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0-11-04 09:51 原文鏈接: 國際標準化組織正式發布社會責任國際標準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于2010年11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即日起正式發布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

      社會責任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法律、宗教、倫理道德等各個方面,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自本世紀初開始,社會責任問題逐漸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一些國家和組織開始研究并制定有關社會責任標準,并推動這些標準的實施。為了滿足國際社會對社會責任規范化和統一化的需求,ISO于2004年啟動了ISO 26000的制定工作,旨在為組織開展社會責任活動提供相關指南。該國際標準為自愿性標準,各類組織可根據實際需要自主選用。

      該標準在起草過程中,包括中國在內的90多個國家的400多名專家共同參與了制定工作。我國專家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并得到了采納,例如:關于社會責任原則問題,在其總則部分增加應用該標準時,建議組織要考慮社會、環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組織的多樣性以及經濟條件的差異性,同時尊重國際行為規范。該標準的發布,將有利于明確社會責任的定義和內涵,統一社會各界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理解,為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可參考的指南。

      ISO 26000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與社會責任有關的術語和定義;(二)與社會責任有關的背景情況;(三)與社會責任有關的原則和實踐;(四)社會責任的主要方面;(五)社會責任的履行;(六)處理利益相關方問題;(七)社會責任相關信息的溝通。組織開展社會責任活動所需遵循的原則是:(一)應用該標準時,建議組織要考慮社會、環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組織的多樣性以及經濟條件的差異性,同時尊重國際行為規范。;(二)遵循七項核心原則,包括擔責、透明、良好道德行為、尊重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尊重法治、尊重國際行為規范、尊重人權等。

      ISO 26000聲明:它所說的“組織”不包含履行國家職能,行使立法、執法和司法權利,為實現公共利益而制定公共政策,或代表國家履行國際義務的政府組織;其制定目的是為了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和公平貿易,反對將其用作貿易技術壁壘的工具;它不是管理體系標準,不適用于認證目的,任何關于ISO 26000的認證或符合性聲明都應視為對該標準的誤用;附錄中提及的任何自愿性倡議或工具并不意味ISO批準它們或給予其特殊地位,附錄為資料性附錄,僅供參考。

      ISO制定的國際標準均為自愿性標準,世界各國及各組織可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自主選擇是否采用ISO 26000。在尊重多樣性和差異性原則的前提下,ISO 26000的主要技術內容強調組織遵紀守法、尊重人權、關心員工、保護消費者、熱心社會公益、關愛環境,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等,這對于我國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現實意義。為此,我國將根據采用國際標準的有關規定,針對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特點,參照 ISO 26000的內容,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責任標準,以促進我國企業等組織推動社會責任工作健康、有序發展提供技術支持。

      ISO 26000基本問答

      一、 ISO 26000是什么?

      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為組織社會責任活動提供相關指南的一項國際標準。該標準將于2010年11月1日由ISO正式發布,并提供各國自愿采用。

      二、 制定ISO 26000的目的是什么?

      ISO 26000的制定目的是,明確社會責任的定義和內涵,統一社會各界對社會責任的理解,為組織履行社會責任提供可參考的指南。

      三、 ISO 26000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ISO 26000的主要內容包括:(一)與社會責任有關的術語和定義;(二)與社會責任有關的背景情況;(三)與社會責任有關的原則和實踐;(四)社會責任核心主題和問題;(五)社會責任的履行;(六)處理利益相關方問題;(七)社會責任相關信息的溝通。

      四、 各國是否必須執行ISO 26000?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的國際標準為自愿性標準,包括ISO 26000。世界各國及各組織可根據自身實際需要自主選擇是否采用。

      五、 ISO 26000中“社會責任”的定義是什么?

      在ISO 26000中,社會責任(social responsibility)被定義為“通過透明和道德行為,組織為其決策和活動給社會和環境帶來的影響承擔的責任。這些透明和道德行為有助于可持續發展,包括健康和社會福祉,考慮到利益相關方的期望,符合適用法律并與國際行為規范一致,融入到整個組織并踐行于其各種關系之中”。

      六、 ISO 26000中,履行社會責任時需考慮哪些方面?遵循哪些原則?

      ISO 26000中,組織履行社會責任需考慮七個方面:組織治理、人權、勞工實踐、環境、公平運營實踐、消費者問題、社區參與和發展。

      ISO 26000中,組織開展社會責任活動所需遵循的原則是:(一)“應用該標準且遵守國際行為規范時,需充分考慮社會、環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組織的多樣性以及經濟條件的差異性”。(二)遵循七項核心原則,包括擔責、透明、良好道德行為、尊重利益相關方的關切、尊重法治、尊重國際行為規范、尊重人權等。

      七、 ISO 26000是否用于認證?

      ISO 26000明確聲明,它“不是管理體系標準,不適用于認證目的”,“任何關于ISO 26000的認證或符合性聲明都應視為對該標準的誤用”。

      八、 ISO 26000是否會成為貿易技術壁壘的工具?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明確表示,制定ISO 26000的目的是促進世界可持續發展和公平貿易,反對將ISO 26000用作貿易技術壁壘的工具。

      九、 我國是否參與了ISO 26000的制定工作?

      在ISO 26000的制定過程中,我國專家全程參加了制定工作,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歷時六年,我國專家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意見和建議,并得到了采納,例如:在社會責任原則的總則部分增加應用該標準時,建議組織要考慮社會、環境、法律、文化、政治和組織的多樣性以及經濟條件的差異性,同時尊重國際行為規范等。

      十、 ISO 26000正式發布后我國下一步有何打算?

      鑒于在尊重多樣性和差異性原則的前提下,ISO 26000的主要技術內容強調組織遵紀守法、尊重人權、關心員工、保護消費者、熱心社會公益、關愛環境,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做貢獻等,這對于我國當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目前,我國也在倡導企業等社會組織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此,下一步將針對我國經濟、社會、文化的特點,根據采用國際標準的有關規定,參照ISO 26000的內容,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責任標準,以促進我國企業社會責任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相關文章

    研究揭示其擁有全球最高生物多樣性

    層孔海綿(stromatoporoids)因其骨骼呈層紋狀、表面具孔而得名,過去常稱為層孔蟲,現在通常歸為海綿動物。層孔海綿通常生活在溫暖、光照條件較好,水動力較強的淺海環境中,往往與珊瑚、藻類等生物......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舉辦

    2月13日,《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以視頻形式主持召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主席團會議。會議圍繞主席團成員及其他官員任期情況、未來兩年會間會安......

    異型花柱植物的交配多樣性演化研究中獲進展

    繁殖是植物生活史中最重要的階段之一。在繁殖過程中雌雄配偶的交配組合受到植物本身生物學特征以及其他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共同影響。不同的交配組合影響植物產生后代的數量、植物傳遞給后代的遺傳多樣性,導致群體間......

    代表建議:啟動四川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立法

    近日,四川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舉行。參會的湖北省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孫庚圍繞四川生物多樣性保護和開展碳中和先行示范提出建議。孫庚表示,四川是我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公......

    什么是生物多樣性?有何保護意義?一起了解

    當地時間12月7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第二階段會議在加拿大蒙特利爾正式開幕,簡稱COP15第二階段會議。在此次會議中,將簽署“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框架圍繞《生物多......

    科學家發現植物多樣性有助于控制病害

    近日,蘭州大學草種創新與草地農業生態系統全國重點實驗室/生態學院青年研究員劉向課題組依托甘肅甘南草原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在《生態學》發表題為《生物多樣性對植物葉片真菌病害稀釋效應的尺度依賴......

    魏輔文院士團隊提出建立22%海洋優先保護地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的基礎,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生態支撐和生態服務。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和系統發育多樣性分別反映生態功能區物種豐度、物種演化潛力和物種演化歷史,是衡量生物多樣性三個重要維度......

    湖北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實現物種新發現

    中新網武漢10月11日電(梁婷李斌)湖北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階段性成果11日在武漢正式發布,該省實現物種新發現。湖北于2021年3月啟動實施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觀測評估試點工作。在長江干流和......

    科學家揭示物種多樣性對樹木存活的影響機制

    近日,國際學術期刊《生態學雜志》同期發表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克平團隊與合作者的兩篇研究成果,揭示了物種多樣性對樹木存活的影響機制。森林的結構和動態由其樹木個體的生存、生長和死亡率決定。其中,樹木......

    暨南大學師生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活動

    9月24日至25日,暨南大學教育學院50多名師生走進鼎湖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下簡稱鼎湖山保護區)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活動。據悉,這是暨南大學與鼎湖山保護區首次合作開展科學活動。師生們出色完成了野外......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