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比勒費爾德大學7月9日報告說,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近完成了對最簡單的多細胞生物團藻的基因組測序。科研人員希望以此幫助探尋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演變的奧秘。
單細胞生物怎么能演變為多細胞生物乃至人這樣高度復雜的生物,一直是生物研究的重要課題。一個由德國、美國、加拿大和日本科研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選擇從團藻入手,因為團藻的細胞種類十分簡單。此外,團藻還有一個單細胞近親——萊茵衣藻,后者的基因組測序已在2007年完成。
在美國《科學》(Science)雜志9日發表的最新研究報告中,上述研究小組發現團藻的基因組有大約1.4億個堿基對,包含大約1.45萬個基因,比人類基因總數僅少不到一半。參與這項研究的比勒費爾德大學專家說,研究小組在比較團藻和萊茵衣藻基因組時意外發現,盡管這兩種生物的復雜程度和生命史存在很大差異,二者的基因組卻有相似的蛋白編碼潛能。與萊茵衣藻相比,專家在團藻細胞內只發現了很少該生物特有的基因。科研人員由此推斷,從單細胞生物演變為多細胞生物并非必需大幅提高基因的數目,在這種演變中,基因如何以及何時編碼合成特定的蛋白才具有決定意義。
德國專家說,在單細胞生物向多細胞生物演變的分子機理研究方面,團藻基因組測序是了解這一分子機理的重要一步。長期而言,研究簡單生物的分子機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人類等復雜生物的進化史。
雀鱔目魚類是起源年代久遠并存活至今的一個類群,其化石記錄可以追溯到1.5億年前的地層中,因此,雀鱔目魚類的物種分化可以很好地揭示地球演化歷史和水系變遷。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何舜平團隊與耶魯大學教......
中華絨螯蟹是深受國人喜愛的水產品種,其產業規模十分龐大。在養殖過程中,中華絨螯蟹受到外界刺激時容易“斷手斷腳”,這對其經濟價值造成很大影響。近日,上海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教授王成輝團隊與合作伙伴一起......
自然科研旗下《科學報告》26日發表的一項考古學研究,首次報道了公元79年維蘇威火山噴發后在意大利龐貝去世的一名個體的人類基因組測序結果。在此之前,研究人員只測序過龐貝人和動物殘骸的線粒體DNA短片段。......
全世界科學家近40年的努力,今天終于圓滿了!Science連發6篇封面文章,宣布人類完整基因組測序計劃正式完成。據路透社、Science等報道,這項成果填補了前人幾十年努力后仍然存在的空白,為全球79......
全世界科學家近40年的努力,今天終于圓滿了!Science連發6篇封面文章,宣布人類完整基因組測序計劃正式完成。據路透社、Science等報道,這項成果填補了前人幾十年努力后仍然存在的空白,為全球79......
遼寧大連本輪疫情病毒為德爾塔變異株24個區域劃定為中風險地區遼寧省大連市人民政府秘書長衣慶燾11日晚在大連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通報稱,本輪大連疫情發生后,大連市立即同步啟動基因測序工作,目前已完成......
每4300人中就有1人患有線粒體疾病,并會導致進行性的不治之癥。這種疾病是最常見的遺傳疾病之一,但對臨床醫生來說很難診斷,這是因為它們可以影響許多不同的器官,并與許多其他疾病相似。而其中40%的患者未......
隨著基因組測序技術和生物信息學分析技術的快速發展,天然產物的生物合成研究發展迅速,大量的生物合成基因簇被挖掘和報道。核糖體肽類天然產物由于其獨特的生物合成邏輯、新穎復雜的化學結構和多樣的生物、生理活性......
罕見病隊列項目又迎來新進展!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罕見病研究院“十萬例罕見病患者全基因組測序計劃”(GSRD-100KWCH)項目公布最新關鍵進展,華大基因子公司中標項目,將助力推進該項目的順利進行。......
5月10日,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喻子牛團隊首次在國際上完成了鸚鵡螺全基因組測序,揭示了這種古老軟體動物的進化規律、針孔眼形成和生物礦化機制。相關研究成果以The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