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01-04 16:40 原文鏈接: 土壤微生物測定方案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嚴格意義上應包括細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幾億到幾百億個,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它們在土壤中進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機物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那土壤內的微生物如何測定呢,下面喆圖小編帶大家來了解一下。

            一、培養方法

           (1)稀釋平板涂抹法

    具體操作如下:

    ①準確稱取 10g(精確到 0.001)采集的鮮土,倒入裝有 90 ml 無菌水的 500 ml 的三角瓶中,置于往返震蕩機上(120r/min,常溫),震蕩 20 min,使土壤充分分散成為土壤懸液。

    ②將上面的土壤懸液用無菌移液管吸取 5 ml 到 45 ml 稀釋液中,即為 10-2稀釋度,依次按 10倍法稀釋,制成 10-1~-~10-6稀釋度。注意:每次吸取懸液時,在稀釋液中反復吸入和吹出 3-~5 次,減少因管壁吸附而造成的誤差,并使懸液進一步分散,每個稀釋度需要更換無菌吸管吸取懸液。)

    ③根據各類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數量多少選擇適當稀釋度的懸液接種。本實驗選擇細菌的稀釋度為 10-~10-5,放線菌為 10~-10-4,真菌為 10-1~-10-3。 -3-2

    ④土壤懸液的接種方法:在無菌培養皿中倒入 15~20 ml 選擇性培養基,待凝固后,用 0.2 ml無菌移液槍吸取0.2 ml各稀釋度的土壤懸液,然后立即用涂抹棒將懸液均勻的涂抹于培養基表面。用同一支吸管接種時,從高稀釋度開始,依次接種到低稀釋度。

    ⑤接種了土壤懸液的培養皿,平放在超凈工作臺 20~30 min,使得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后倒置于 28~-30°C 恒溫培養箱中培養一定時間:細菌 1~-3 天,放線菌 10-~14 天,真菌 3~-7 天。

    ⑥培養結束后,取出培養皿計數。

           (2)稀釋培養法

    一系列稀釋度的制作與稀釋平板法相同。根據各類微生物在土壤中數量的多少選擇適當的稀釋度,分別接種 1 ml 稀釋液與制作好的液體培養基中,根據需要做 3~4 次重復,適溫培養。2 三大類土壤微生物培養基的分離三大類土壤微生物的分離采用稀釋平板涂抹法,每個菌種要求做 3 個稀釋度,每個稀釋度做3-4次重復,選取細菌和放線菌的菌落在20~-200之間的培養皿、真菌的菌落在 10-~100 的培養皿計數,并計算三次重復的平均值。每克干土中微生物數量計算式:

    每克干土中菌落數=(菌落平均數×稀釋倍數×100%)/(濕土質量×干土)

    1, 細菌:牛rou膏蛋白胨培養基:牛rou膏 3g、蛋白胨 5g、瓊脂 18g、蒸餾水 1000 ml、pH 值 7.0-~7.2 2, 放線菌:改良高氏 1 號培養基:KNO3 1g,FeSO4·7H2O 0.01g,K2HPO4 0.5g,淀粉 20g,MgSO4·7H2O

    0.5g、NaCl 0.5g、瓊脂 18g、3%重鉻酸鉀溶液 3.3ml、蒸餾水 1000ml、pH 值 7.2~-7.4

    3,真菌:馬丁氏培養基(虎紅瓊脂):蛋白胨 5g、KH2PO4 1g、MgSO4 0.5g、葡萄糖 10g、瓊脂 18.5g、孟加拉紅 0.033g、氯霉素 0.1g、蒸餾水 1000ml

    所有培養基需在濕熱滅菌鍋中121°C滅菌 20-~30min


    相關文章

    西南喀斯特土壤和表層巖溶帶如何影響植物蒸騰?

    巖石水在地球關鍵帶發揮的作用受到越來越多關注。不同生境土壤和表層巖溶帶是如何影響植物蒸騰的,目前尚不清楚,沒有研究從植物水分獲取和耗散連續體的角度定量分析植物對不同生境及干旱的響應。基于根系和葉片的生......

    火星“蜘蛛”是怎么生成的

    2003年,科學家在火星軌道飛行器拍攝的圖像中發現了許多形似蜘蛛的結構,遍布火星南半球,令人驚訝不已。至于這些地質特征是如何形成的,一直難以確定。這些巨型結構形態鮮明且獨特。它們通常以一個中心為起始點......

    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獲揭示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鄧琦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驥合作,研究揭示了土壤碳分解酶對氮添加響應的菌根調控機制。相關成果近日在線發表于《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oftheTotal......

    生態環境部常務會議:多項重要方案與標準獲審議通過

    8月21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主持召開部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全面實行排污許可制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山東海陽一體化小型堆示范......

    土壤微生物碳利用與溫度變化的響應關系

    近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區域發展與循環農業團隊在土壤碳循環領域取得新進展,首次在大尺度上證明土壤微生物CUE(碳利用效率)對溫度變化的線性響應,該研究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上。CUE是土壤微生物......

    研究解析我國南方和北方農田土壤有機碳保護機制

    我國糧食主產區主要分布于東部中溫帶至熱帶區域。我國東部從北到南氣候條件和土壤物理化學差異極大,其團聚體保護、礦物吸附和微生物合成代謝途徑對土壤有機碳積累的貢獻和機制有何差異尚不清楚。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

    浙江高校團隊創新炭基沼肥用“中藥良方”改良酸化土壤

    近日,浙江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團隊推出創新項目“炭土智耕——酸性土壤調理的中藥良方”,通過創新方法解決酸化土壤改良修復問題,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產量,助力鄉村振興。酸性土是pH值小于7的土壤總稱。土壤......

    成都山地所在地表土壤水分遙感產品空缺信息填補方面獲進展

    地表土壤水分監測對氣象預報、水文研究和氣候變化分析等至關重要。然而,由于現有的微波傳感器觀測能力以及衛星軌道覆蓋和植被覆蓋等因素的影響,微波遙感土壤水分產品存在大面積的空值區域,限制了此類產品的應用。......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發布關于開展土壤中鎘實驗室能力考核的通知(2024年第二輪)。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監測中心(站),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第一監測站及各有關實驗室:為掌握國家網環境監測質量管理水平......

    生態環境部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4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在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上,正式發布《2023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用全面翔實準確的監測數據客觀反映了2023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及變化情況,全方位展示了2023年全國生......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