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每年使用的化學農藥量超過130萬噸,平均每畝施用931.3克,比發達國家高一倍,且由于施藥技術落后,農藥利用率僅為20%~30%左右,70%~80%農藥進入土壤和水體,導致土壤和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污染嚴重。
據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及全國各地的環境監測站的檢測數據表明,全國受農藥污染的農田約1600萬公頃,達到我國可耕地的10%以上。綠色和平組織2009年檢測結果表明我國90%農產品檢出農藥殘留,66%的樣品殘留著至少5種以上不同的農藥,沃爾瑪超市一顆草莓身上竟含有13種農藥殘留。2010年春節期間發生的海南毒豇豆事件和2010年4月份發生的青島毒韭菜事件就是有機磷農藥污染導致的。
由此可見,我國農田生態環境農藥殘留問題已經非常嚴重。而且,農藥殘留是一種面源污染,濃度低、范圍廣,采用傳統的物理化學處理方法難度大、成本高,并且還有二次污染。
微生物修復技術被公認為是最具潛力的修復技術,在解決農藥面源污染問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微生物由于其種類繁多,代謝類型極為豐富,能夠將污染物徹底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無機化合物等對環境及人體無害的物質。此外,微生物降解農藥具有底物專一性,只能降解一種或一類結構相似的農藥,對于復合農藥污染的修復成本則會增加。另一方面,降解菌劑產品貨架期的延長、田間降解修復效果穩定性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微生物修復農藥污染土壤主要運用的是兩種技術,一是生物修復技術,二是生物激勵技術。
生物修復技術包括投加外來菌種的生物強化和利用現場原有菌種的生物激勵兩種技術。
生物激勵技術由于使用的是污染現場原有菌種,不存在由于外來微生物投加造成的污染問題,已經在美國、日本等國得到工程應用。然而,生物激勵可能會由于污染場地原本沒有降解性菌株或降解菌株降解效率低等原因而出現修復效果差、時間長等缺點。
生物強化是通過投加大量的高效降解菌株,并在一定時間內形成優勢菌群,從而達到快速修復污染的效果,在世界各地得到普遍應用。然而,生物強化也可能由于外源接種的微生物競爭不過土著微生物或受各種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響,而出現修復效果不穩定等問題。
當前,關于農藥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復主要研究重點也集中在生物強化和生物激勵兩個方面,將兩種技術相結合可以優勢互補,可能取得更好的修復效果。
微生物對農藥污染的修復效果依賴于菌株的降解能力,也同樣依賴于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以及細菌與土著微生物之間的競爭能力等因素。
農藥污染的生物修復影響因素還包括農藥污染物自身特性、環境中微生物的生態結構以及各種環境因子等。農藥結構不同、理化性質不同,其生物可降解性也不同。
此外,農藥污染物在土壤等環境中的分布特性和初始濃度等因素也是影響其生物降解特性的主要因子。低水溶性物質易形成獨立的非水相,極易吸附到土壤等固相中,降低了其生物可利用性。選擇最佳的環境條件是決定微生物修復技術能否成功運用的關鍵,也是人們在農藥污染土壤微生物修復研究中必須解決的關鍵問題。
在生物修復過程中補充電子供體和受體也可以提高修復效果,如土壤耕耘、直接充氧或注入雙氧水以釋放游離氧作為土壤中微生物氧化的電子受體。在缺氧的條件下,可以投加硝酸鹽和碳酸鹽作為替代的電子受體,比氧更有效地提高降解菌的生物活性。
生物修復的前提基礎是具有高效降解污染物的菌株資源,這也是生物修復技術產品的核心,南京農業大學當前建立了目前我國農藥微生物降解最大的菌株種質資源庫。
南京農業大學建立的種質資源庫中農藥降解菌株能降解的農藥種類基本上涵蓋了我國市場上常見的農藥品種。這些性能優良的ZL菌株為我國農田生境化學農藥殘留污染生物修復產品研發提供了菌株基礎,也為農藥降解的機理研究提供菌株資源。
南京農業大學從全國各地采集的幾千個樣本中,通過常規的三角瓶馴化、活性污泥法、土壤回流法等方法進行富集馴化,還采用改進的梯度稀釋接種、抗性壓力、模擬生態等方法,分離篩選獲得了500多株高效降解化學農藥的微生物菌株,建立了品種齊全的農藥降解菌種質資源庫并形成一套系統的菌株保存、活化、檢驗、復壯工藝。
這些菌株能夠高效降解我國農田生境環境中各類有機磷、有機氮、有機氯類殺蟲劑、殺菌劑和除草劑,共有62個降解菌株及其發酵工藝獲得國家發明ZL,發表具有化學農藥降解功能的細菌新種27個,占同期同類型新種的63%。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以科技創新探索產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新動能,培育新質生產力,正成為中國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與突破點。白酒釀造是中國傳統技藝的代表之一,近年來,五糧液系統謀劃......
硒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第34號元素,對維持動物細胞的功能至關重要。但就像氧氣和水一樣,太高濃度的硒也會變得有毒。硒天然存在于煤炭礦床和硫化礦石中。采礦過程會產生剩余的巖石,流經這些巖石的雨水或融雪可將硒帶......
保障日常蛋白供給關乎國計民生。我國傳統農牧業來源的蛋白供給處于供不足需的局面,并導致巨大貿易缺口。因此,亟需一種新的供給模式以保證蛋白大規模供應,同時保障其營養價值、安全性和可持續性。由威尼斯鐮刀菌發......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所多功能納米材料及農業應用創新團隊創制了難溶性農藥的綠色水基化納米載藥系統,在不同作物上實現有害生物綠色防治。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會納米雜志(ACS......
福建省農科院與中福海峽(平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建立的菌草微生物重點實驗室簽約暨揭牌儀式在福州舉行。這是繼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以來,又一重要戰略合作舉措,科企合作邁向新的進程。福建省農業科學院院長余......
近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史吉平、劉莉團隊,在微生物協同強化餐廚垃圾厭氧發酵產甲烷方面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SynergisticbioaugmentationwithClostridiu......
根據《行政許可法》《農藥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現將第十屆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第5次執行委員會議審議通過的申請登記的156個農藥產品、124個登記變更農藥產品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
不久前,安徽省黃山市、歙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第七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獲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并給予資金獎勵。截至目前,市本級、黟縣、歙縣創成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歙縣創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根據《行政許可法》《農藥管理條例》有關規定,現將第十屆全國農藥登記評審委員會第二次委員會議審議通過的5個新農藥產品相關信息予以公示。如對公示內容有異議,請在公示期內以傳真或電子郵件形式實名反饋(對未實......
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27日訊,有投資者向唐人神(002567)提問,請問貴公司飼料業務板塊是否有合成生物技術儲備?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的提問。公司飼料業務有進行微生物發酵的探索與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