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先進加速器的光子大科學裝置是探索微觀世界最先進的工具之一,可以用于給分子拍攝“照片”。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作為最新一代的光子大科學裝置,可將微觀世界快速變化的過程拍攝成分子“電影”。
過去一年來,這群研制微觀世界“攝像機”的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攻關青年團隊——屢創佳績,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自由電子激光混合級聯放大輸出;提出并驗證了相干能量調制的自放大;實現了2納米飽和出光,建成了國際上首個“水窗”波段全覆蓋的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
5月3日,這支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光源中心主任趙振堂帶領的青年團隊實至名歸,憑借在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領域的突出貢獻獲得第26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集體)。
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攻關青年團隊 受訪者供圖
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是目前最先進的X射線光源之一,它的研制和調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該團隊骨干成員、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馮超對《中國科學報》說,“去年5月,我們成功實現了最短波長為2納米的自由電子激光出光放大,之后在去年11月科學家采用此光源實現了好于20納米的成像分辨率,這相當于能看清1根頭發絲的三千分之一。”
軟X射線是指波長在10納米到0.1納米之間的X射線,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可用于觀測微觀物質的動態變化過程。作為新一代光源,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的峰值亮度比第三代同步輻射光源高 10 億至100 億倍;脈沖長度可達到飛秒量級,比第三代同步輻射光短 1000 倍,而且相干性更好。
“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這種大科學裝置是當前國際上最先進的科學平臺之一。”該團隊骨干成員、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鄧海嘯告訴《中國科學報》,“它將為物理、化學、能源、生命科學等領域提供革命性的研究工具。”
2016年,團隊承擔了“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及上海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首批啟動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用戶裝置的研制任務。
經過5年多的建設和精細調試,團隊高質量地建成了我國首臺X射線波段自由電子激光試驗裝置。這是我國首個可以覆蓋“水窗”波段的高增益自由電子激光裝置,該裝置的一系列進展表明,我國在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研制方面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實現“水窗”全覆蓋
該試驗裝置采用團隊自主提出的EEHG-HGHG混合級聯這一先進運行機制,并于國際上率先實現了這一機制的原理驗證,試驗裝置于2020年11月通過國家驗收,驗收專家組一致認為,團隊“首創EEHG-HGHG混合級聯型FEL的先進運行模式,其輻射帶寬和中心波長穩定性顯著優于HGHG-HGHG級聯”。
2021年,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攻關青年團隊完成了多項里程碑式的成果。1月份,團隊完成基于試驗的用戶裝置升級改造和總體集成;3月,完成直線加速器調試,之后又以國際上少有的速度相繼實現了5.6納米、3.5納米、2.4納米和2.0納米自由電子激光的出光放大,并實現了“水窗”波段全覆蓋,且輸出性能優異,成為全球僅有的3臺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中,最早覆蓋“水窗”波段的裝置。
“波長在2.3納米到4.4納米范圍內,水對X射線是透明的,但構成生命的其他重要元素,例如碳等,仍會與X射線相互作用。”馮超解釋說,“因而,水窗波段的X射線可用于活體生物細胞顯微成像等,具有極其重要的科學應用價值。”
軟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中控室調試現場。 受訪者供圖
支部建在中控室
“這支年輕的隊伍對于自己承擔的研制任務有自豪感、有執行力,有創新意識。”趙振堂說,“該裝置最初的定位是進行世界最前沿探索,采用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中最先進、也是最復雜的運行模式。而如何建設一個穩定的自由電子激光裝置,不僅是對團隊的重大挑戰,更是國家賦予團隊的歷史使命。”
在實驗裝置調試階段,團隊成立了以加速器物理和關鍵硬件系統組成的調束攻關小組,制定了周密的調試計劃和關鍵節點里程碑,盡快實現系統間協同工作。
攻關小組負責人,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劉波說:“裝置建設5年來,團隊成員幾乎全部放棄了休假,以‘困難迎頭上’‘問題不過夜’的態度,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解決問題,提高裝置調試效率。”
作為一個500多米長的“大塊頭”,軟X自由電子激光裝置的實驗調試極其復雜,其過程涉及數千個變量,任何一個變量出現問題,都會影響實驗結果。項目建設伊始,一些設備尚不穩定,研究人員在無數次調試中發現:一方面停機恢復后電子束狀態變化明顯;另一方面,白天外部環境等引起的地基微震動和電網波動,都會影響調試結果。
因此,該團隊決定全天不停機,每天兩班倒。通常經過兩三天調試穩定后,研究人員會利用凌晨0點至5點間最穩定的時段開展實驗。
隨著疫情發展,上海光源園區面臨封控,這給調試任務帶來了巨大挑戰。面對這一情況,團隊將“支部建在中控室”,迅速組建攻堅小組返回園區,進行全封閉連續攻堅。
3月27日,光源迎來短暫的輪換窗口期,此時值班人員已經堅守了10天時間,但他們毫不猶豫做出了選擇:開車回家,接過家人準備的衣物,連車都沒有下,就掉頭返回光源繼續工作。
“團隊有27人,其中35歲以下占比63%。”該團隊骨干成員,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張猛說,“這是群把自己交給自由電子激光事業的‘追光人’,大家在問題面前不畏縮、不逃避,充分利用一切條件解決問題。面對疫情,有人在一線值守40多天,有人將新婚不久的妻子留在家中,充分體現了‘上海光源精神’中的奉獻精神。”
在疫情期間,該團隊又實現國際上波長最短的回聲型自由電子激光出光放大和首個反漸變型波蕩器增強的諧波自種子自由電子激光出光放大。這些成果標志著裝置整體性能達到國際一流水平,標志著我國在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研制和使用方面已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在最近發表在《BMJ》上的一篇文章中,醫生們主張為經常通過X射線和其他成像程序暴露在輻射下的醫療機構的婦女改進電離輻射防護,以減少她們患乳腺癌的風險。由于乳腺組織對輻射高度敏感,而且電離輻射是一種公認......
2023年2月,在中國科學院儀器設備研制項目的資助下,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激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基于聲光偏轉器(AOD)調諧技術和光參量振蕩技術(OPO)實現了8.0-8.7μm長波激光的可......
金屬組學是系統研究生命體內自由或絡合的金屬/類金屬的分布、含量、化學種態及功能的一門新興學科。大科學裝置可為金屬組學研究提供卓越平臺,發展新的金屬組學研究框架。近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與東北大學......
英國《自然·光子學》雜志17日發表的一篇論文表明,朝向天空的強力激光能制造出一種“虛擬避雷針”,可轉移電擊路徑。這些發現可能為發電站、機場、發射臺等帶來更好的避雷方法。最常見的避雷設施是富蘭克林避雷針......
記者從北京師范大學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神光Ⅱ”裝置,首次在實驗室實現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物理過程,并通過標度變換用于解釋太陽耀斑爆發現象,實驗證實湍流過程對耀斑快速觸發......
科技日報北京1月17日電(記者張蓋倫)記者從北京師范大學了解到,我國科研人員依托上海高功率激光物理國家實驗室“神光Ⅱ”裝置,首次在實驗室實現激光驅動湍流磁重聯物理過程,并通過標度變換用于解釋太陽耀斑爆......
項目概況小角X射線散射裝置招標項目的潛在投標人應在西安高新區高新四路1號高科廣場A座1001室獲取招標文件,并于2023年01月30日09點30分(北京時間)前遞交投標文件。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
一、項目編號:CZB2022501H/RH采字[20221201](招標文件編號:CZB2022501H/RH采字[20221201]號)二、項目名稱:長安大學企業信息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項目三、中標(......
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被地球內稟磁場形成的磁層保護著,磁層的外邊界稱為磁層頂。近些年,研究人員發現磁層頂附近區域在軟X射線波段是明亮的。軟X射線的輻射機制是太陽風電荷交換(SolarWindChargeE......
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2月19日報道,激光首次被用來投擲和捕捉極冷的單個原子。該技術未來可用于組裝量子計算機。為將幾乎與絕對零度一樣冷的原子排列成不同陣型,研究人員通常會利用被稱為光鑷的高度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