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成分的檢測
從上文可以看出,如果通過實驗方法獲得樣品油的多環芳烴(PAHs)、膽固醇、電導率、特定基因組成等指標參數,就可以斷定此油樣是否是地溝油。以下是中國生物器材網收集并整理的相關資料,以供感興趣的朋友參考。
?多環芳烴(PAHs)
吳雪美等利用了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了食品中的多環芳烴(PAHs)類物質。他們選取了熒蒽,苯并(k)熒蒽,苯并(b)熒蒽,苯并芘(BaP),苯并(g,h,i)等具有致癌或者致突變效應的多環芳烴,測定了其在食品中的含量。研究表明,熒蒽,苯并(k)熒蒽,苯并(b)熒蒽,苯并芘(BaP),苯并(g,h,i)芘的檢測限分別為0.12,0.0128,0.0214,0.0412,0.126 ns/mL(進樣量5皿),定量限分別為0.4,0.0428,0.0713,0.137,0.42 ng/mL回收率在85%-100%以內。該方法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定量準確。[點擊下載相關文章,提取碼:ca0bhq9a]
?膽固醇
郭濤等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地溝油中膽固醇含量,繼而定性分析食用油中是否摻地溝油。實驗結果表明,當待檢菜籽油樣品中膽固醇的含量大于0.05mg/g 時,可以很明顯地觀察到膽固醇色譜峰,且菜籽油中膽固醇含量隨地溝油的增加呈線性增加,而合格的食用植物油未檢測出膽固醇。可利用此特征作為判斷植物油中是否摻混了地溝油的依據。[點擊下載相關文章,提取碼8b1mc30p]
?電導率
朱銳等通過電導率測定鑒別食用植物油摻入地溝油檢測方法。通過對比地溝油、合格食用油、摻假食用植物油電導率方法,結果表明,地溝油經提取后水相平均電導率為100.7 μs/ cm,是菜籽油10 倍,大豆色拉油10 倍,芝麻油11 倍。地溝油以不同質量分數摻入到菜籽油中,摻假量與電導率呈線性關系,且由單因素方差分析可知,摻假量對電導率影響顯著;一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 = 91.41X+12.49,R2 = 0.996,其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ρ<0.01)。電導率可用于地溝油摻入食用植物油鑒別檢測。[點擊下載相關文獻,提取碼so8cmqur]
?特定基因組成
吳珊等研究了針對轉基因產品中轉入的目的基因以及啟動子、終止子,設計了相應引物35SCP142、CPNOS165。通過對引物的調整,使PCR 擴增產物的大小控制在100~170bp,從而提高了檢測靈敏度。在25μl 的PCR 反應體系中,可以檢測到0.01ng 的外源DNA。[點擊下載相關文獻,提取碼fefo3snm]
■小結
本文通過一些常見的分析技術,重點討論了對地溝油的四類指標的檢測。相信通過政府、監管部門、人民群眾的齊心協力,地溝油事件不再與我們相見。
NEW 最新報道(10月13日):
地溝油無檢測標準
目前國內尚未有檢測地溝油的統一標準。現行的國家強制性標準《食用植物油衛生標準》(2716—2005)中,關于食用油的理化指標檢測包括酸價、過氧化值、浸出油溶劑殘留、游離酚(棉籽油)、總砷、鉛、黃曲霉毒素、苯并芘、農藥殘留共9項指標,分別對植物原油和植物食用油進行不同的標準檢測。
但是植物原油、植物食用油均不是地溝油。而專家稱,標準里這9項基本的食用油檢測指標,即使是地溝油煉出來的油也都可能合格,根本無法針對地溝油去進行辨別性檢測。
專家稱北京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的檢測指標難識別地溝油
昨日,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透露,此次對地溝油檢測方法的認定,專家們采用了專業化的“雙盲”實驗。“雙盲”實驗經常被用在新藥的效果實驗中。中國疾控中心有關人士向記者解釋,在此次驗證過程中,一組是食用油,另一組是不同濃度的地溝油,專家們在不知道具體分組的情況下,利用征集到的方法,對油進行逐一檢查,看哪一方法能把兩種油有效地區分開,但遺憾的是“結果并不好”。
拿了地溝油就是測不出
此前,北京食品安全監控中心發布,檢驗地溝油最關鍵是展開四大類核心指標檢測,分別是多環芳烴、膽固醇、電導率和特定基因組成。其中,致癌物多環芳烴被認為是目前地溝油安全風險中已被證實的最大危害成分。
但是,此次被否定的方法中,也參考了北京提出的指標。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說,目前尋找的地溝油的檢測方法要具有可靠性和特異性。但是,目前實驗的方法都是不行的。“明明拿了地溝油檢測,但是檢測不出來。”
以北京的檢測方法為例,地溝油經過人為特殊處理后,檢測發現并不是所有地溝油樣品都含有多環芳烴。所以,北京的指標在鑒別地溝油里也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