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在新疆帕米爾高原發現了兩處總面積達15平方公里的地熱資源,將滿足當地冬季供暖以及溫泉旅游、溫室大棚等開發,助力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消息一出,地熱從業人員再次感到振奮人心。
“中國地熱利用迎來了發展的‘第二個春天’。”日前,記者跟隨中國科協優秀科技人物采訪團來到西藏,采訪中,這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多吉說的最多的一句話。
1977年,我國大陸第一臺兆瓦級地熱發電機組在羊八井成功發電。“但是,在長達三十多年的時間里,中國地熱界中唯一能‘拿出手’的項目也只有羊八井。”曾在羊八井工作30多年的多吉說。
今年初,《地熱能開發利用“十三五”規劃》發布,中國地熱正迎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然而,與此同時,地熱行業發展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如何搶抓機遇,讓地熱在清潔能源發展中大有可為?
地熱利用排名從第八到十八
地熱具有巨大的發電潛力,如果用一句話形容我國地熱能的利用史,那就是“曾經很闊”。
8月14日,多吉對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說,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我國地熱利用跟國際水平是同步的,技術上不分上下,發電裝機容量世界排名第八位,低溫70攝氏度能夠發電,即使是在海拔4000多米,溫度、熱頻度不高的情況下都能發電,這在國際上都是沒有先例的。
這其中,羊八井地熱發電站可謂杰出代表,在國際上享有盛譽。
“然而,由于開發利用中的科研投入不夠,地熱利用技術發展失衡,逐漸落后于其他國家,特別是資源勘探、高溫地熱井鉆井等核心技術。”多吉說,目前,美國地熱發電裝機容量超過了3000兆瓦,菲律賓接近2000兆瓦。2014年底,我國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為27.28兆瓦,目前全球使用地熱發電的國家有24個,我國排在第18位。
當前,我國化石能源,油氣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未來替代能源的技術儲備非常緊迫,因此,多吉認為,地熱能利用需要趕緊跟上去。
大力發展地熱 可有效緩解霧霾
從2013年至今,每年冬天,霧霾鎖城已成為中國中東部地區常見的“景觀”。破除霧霾,減少鍋爐、煤化石能源消耗是唯一途徑。
由此,長期不被人重視的地熱能,其作為蘊涵著巨大能量的一種可再生清潔能源,在中國亟須驅散霧霾之際,終于走向臺前。
此前,有專家也表示,雖然全球化石能源供應并不緊張,但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終將難以為繼,當前全球正處于化石能源向新能源的過渡期。
“地熱能有著太陽能等無法替代的優勢和特點,因此發展前景十分廣闊。”多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