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學校長李建成牽頭的“地球時空基準”國家基礎科學中心正式在長沙啟動。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于2016年開始試點建設,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定位最高的基金項目,旨在瞄準國際科學前沿,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原創成果,搶占國際科學發展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
該中心將瞄準綜合時空體系建設國家戰略,圍繞地球時空基準建立與維持的科學與技術問題,揭示地球重力場精細結構與地表非線性變化過程和機理,攻克毫米級地球參考框架、厘米級大地水準面、納秒級授時、綜合PNT等關鍵技術,構建高精度地球時空基準模型,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搶占時空基準建設的國際制高點,形成世界一流的創新人才培養基地。
3月29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平行論壇——“企業發現與發明論壇”在北京召開。這是該論壇連續第三年舉辦,此次以“強科學發現之源、筑材料發明之基”為主題,邀請全球科學家、企業家和專家學者,圍繞具有戰略......
3月21日上午,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ICBS2025)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揭曉2025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及前沿科學獎獲獎名單。數學領域終身成就獎獲獎者為森重文(ShigefumiMor......
3月21日,2025國際基礎科學大會(ICBS2025)新聞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公布2025年度基礎科學終身成就獎及前沿科學獎獲獎名單,諾貝爾獎得主丁肇中(SamuelChaoChungTing)、......
海南省科學技術廳關于征集2026年省國際科技合作研發項目指南需求建議的通知各有關單位:為把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成為引領我國新時代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深入實施國際科技合作創新發展三年行動,充分利用全球科技......
各有關單位:根據《海南省國際科技合作研發項目和經費管理暫行細則》(瓊科規〔2022〕33號)等文件要求,經公開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行政決策、項目公示等程序,2025年國際科技合作研發項目決定立項......
2月17~18日,中國科協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在京召開。中國科協主席萬鋼在工作報告中指出,近三年已有17家國際科技組織在華成立,目前科協體系兩千多位專家在國際組織任職。在搭建國際民間科技交流平臺......
央視記者當地時間2月15日獲悉,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近地天體研究中心(CNEOS)表示,一顆名為“2024YR4”的小行星在2032年撞擊地球的概率為2%。目前關于“2024Y......
2024年,市場監管總局共批準發布國家標準外文版571項,比上年增長43%,創歷年新高。這些國家標準外文版覆蓋英語、俄語、德語、葡萄牙語、柬埔寨語、越南語6個語種,涉及糧食、隧道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氣......
據《科學》報道,在近日舉行的美國地球物理學會會議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空間研究所的科學家報告稱,過去20年,全球反射太陽光的云層覆蓋面積縮小到了一定程度,使得更多光線進入地球,并加劇......
24日,由科技日報社主辦、部分兩院院士和媒體負責人共同評選的2024年國內、國際十大科技新聞揭曉。入選的2024年國內十大科技新聞分別是: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召開;“拉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