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倪懷瑋教授課題組在超臨界地質流體演化過程和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近日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于國際地球化學知名學術期刊《地球化學論點通信》。
地球內部流體就像固體地球內部的“血液”,對于物質和能量的傳輸發揮重要作用。巖石主要是硅酸鹽成分,而常見的流體包括富水流體和以硅酸鹽為主的巖漿熔體,通過火山噴發可到達地表,二者之間混溶程度通常很低。但在地球深部的高溫高壓條件下,硅酸鹽和水可以完全混溶,形成成分比巖漿熔體“稀”、但比富水流體“稠”的超臨界地質流體。超臨界地質流體具有復雜的成分和結構、超常規的物理化學活性,可以促進地球深部物質循環,遷移元素富集成礦,甚至引發深部地震。但超臨界流體實驗研究難度很高,特別是目前對超臨界流體的演化行為仍嚴重缺乏了解。
為了深入認識地球內部超臨界流體的演化,倪懷瑋教授課題組利用水熱金剛石壓腔,原位觀測了硅酸鹽—水體系超臨界流體隨著溫度和壓力降低而發生的相分離過程。實驗結果顯示,除了常規的成核—生長機制外,超臨界流體還可以通過旋節分解機制發生相分離。而且,由于硅酸鹽組分和水的動力學性質存在很大差別,弛豫較慢的硅酸鹽組分可以支撐彈性應力,在流體中形成了硅酸鹽熔體的網絡結構。當溫度進一步降低時,界面張力越來越大,導致熔體網絡坍塌。
該研究首次發現超臨界流體旋節分解和形成熔體網絡,從而揭示了一種全新的超臨界流體演化機制。這種熔體網絡結構有利于礦物結晶時同時捕獲不同比例的硅酸鹽熔體和富水流體,形成一系列成分有別的流體包裹體。同時,旋節分解這種整體分離機制可以極大地提高熔體和流體相分離的效率,這可能對巖漿熱液礦床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超臨界流體只在高溫高壓狀態下保持穩定的特性,如何準確識別某個區域曾經有超臨界流體的活動一直都是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肖益林教授25日接受采訪時介紹,其團隊在通過大量的數據分析后,......
2024年7月17日,由中國科學院人事局資助、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主辦、上海無機非金屬材料分析測試專業平臺和上海材料與制造大型儀器區域中心協辦的“半導體材料與器件分析檢測技術”培訓班在上海舉辦。......
5月30日9時31分,搭載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的長征二號F遙十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約10分鐘后,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
日前,天舟六號貨運飛船搭乘長征七號遙七火箭順利升空,實現與中國空間站交會對接,圓滿完成中國空間站轉入應用與發展階段后的首次飛行任務,也為神舟十五號乘組送去最新的“太空快遞”。推進艙發動機高溫隔熱屏。上......
面對疫情挑戰,中科院上海分院許多科技工作者背上行囊,住進實驗室,既有年近六旬的老將,也有90后、00后新兵。特殊時期,上海科學家全力保障重大科技任務攻關不停步、重大科技設施運行不停歇、重要支撐平臺維護......
水性亞鐵(二價鐵)和次生氫氧化鐵之間的相互作用,影響了缺氧土壤和沉積物中的礦物重結晶或轉化過程,然而硅酸鹽在鐵礦物重結晶和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和路徑尚不清楚。近日,瑞士蘇黎世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在最新研究中......
流體就像地球內部的“血液”,對于物質和能量的傳輸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球深部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所形成的超臨界地質流體,具有復雜的成分和結構、超常規的物理化學活性,可以促進地球深部物質循環,遷移元素富......
流體就像地球內部的“血液”,對于物質和能量的傳輸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球深部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所形成的超臨界地質流體,具有復雜的成分和結構、超常規的物理化學活性,可以促進地球深部物質循環,遷移元素富......
流體就像地球內部的“血液”,對于物質和能量的傳輸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地球深部的高溫高壓條件下,所形成的超臨界地質流體,具有復雜的成分和結構、超常規的物理化學活性,可以促進地球深部物質循環,遷移元素富......
開發高能量密度電池是電動汽車和智能電網等長續航和大規模儲能體系的長期追求目標。鋰金屬氟基電池能夠通過多電子轉移和高電位的轉換反應,具備實現高能量密度儲能的潛質(理論上接近1000Wh/kg和180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