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明確提出“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核心目標,為綠色發展繪就了藍圖。下一步,就是要真抓實干,把一系列部署落到實處。
在“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第七場報告會上,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對“十三五”要著力推進的重點工作進行了闡述。概括來說,就是要緊緊抓住改善環境質量這個核心,以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為動力,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嚴密防控環境風險,不斷提高環境管理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水平,加快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保2020年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打好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的目標。由總量控制轉為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是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十三五”的環境治理路線圖應該相應做出調整。
陳吉寧在報告中指出,環境質量改善是生態環境保護的根本目標,也是評判環境保護工作的最終標尺。“十三五”我們將把以環境質量為核心貫穿到環境保護工作的各個方面,硬碰硬,實打實,抓出一批實實在在的環境治理成果,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能受益,真切感受到環境質量的改善,增強獲得感和幸福感。
當前,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戰役是環境保護的重點工作。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要以三大行動計劃為核心,做深做細做實環境質量管理,切實把大氣、水、土壤三大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變成操作性強的“施工圖”。
要深入落實《水十條》,狠抓飲用水安全保障,督促指導各地實施從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的監管,全面公開飲水安全相關信息。在確保“好水”不能變差的同時,大力治理“差水”,督促地方政府解決城市黑臭水體等問題。
要落實好《大氣十條》,從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去產能、加強散煤和機動車治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加強區域聯防聯控、強化重污染天氣應對等方面強化大氣污染防治。
據悉,醞釀已久的《土十條》也即將出臺。針對土壤污染治理,環保部門將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并建立健全法規標準,重點著力于農用地分類與建設用地準入的管理。在此基礎上,開展未污染土壤的保護、污染源監管和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
“十三五”規劃綱要專門提出了環境治理保護重點工程,涉及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大氣環境治理、水環境治理、土壤環境治理、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核與輻射安全保障能力提升等6個方面。這些工程主要針對我國生態環境建設的薄弱環節,通過加快實施這一系列重點工程,加大環境治理力度,推動環境質量改善。
全國水環境綜合整治現場會剛剛結束,與會者實地體驗了浙江“五水共治”帶來的環境蛻變和經濟發展。在浙江,“五水共治”被比喻為5個手指,而治污水是最粗的大拇指,因為百姓對污水的感官最直接、最深惡痛絕。治好了污水,百姓的大拇指才能豎起來。
“要重點抓好大氣、水、土壤三大要素‘好壞兩頭’的環境質量改善工作,通過抓兩頭、帶中間。”吳舜澤認為,環境治理既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堅持久久為功,更要集中力量解決若干彰顯力度和成效的攻堅戰,解決“刺兒頭”性質的問題,讓公眾享有環境質量改善的獲得感。因為百姓眼中的環境質量改善可能不全是監測數據的變化,而是身邊小河的變化、霧霾天氣的減少。
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
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是繼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最嚴格的水資源保護制度之后,中央提出的第三個最嚴格的制度。
陳吉寧在報告中說,“最嚴格”體現了從源頭、全過程和生產、流通、消費各環節來加強環境保護的新思路。保護環境的治本之策是源頭嚴防,關鍵所在是過程嚴管,根本保障是后果嚴懲。
在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體系中,環境法治制度處于基礎地位。去年1月1日開始,新環保法開始實施,對企業形成震懾作用。陳吉寧在報告中指出,將持續加大執法力度,通過5年左右時間初步形成守法新常態。今年將繼續開展新《環境保護法》實施年活動,全面落實新《大氣污染防治法》,堅持督政與督企并舉、嚴打違法與規范執法并重,提高執法效能。
吳舜澤認為,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建好督政和督企兩條制度鏈條很重要,這有利于形成綠色發展的內生機制和長效機制,是需要改革創新、加快完善的“治本”之策,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時,一定要實現源頭預防和制度建設的突破。“十三五”期間,生態環境治理修復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是同時并行、相互促進、缺一不可的兩大核心任務。
長期以來,我國發展強、保護弱,一撥人管發展、一撥人管保護,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錯位、脫節問題嚴重,這種負向激勵和制度安排不利于加快補齊生態環境短板。吳舜澤認為,這需要重構,“要通過實行發展和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倒逼地方黨委政府自主實現生態環保和經濟發展的融合協調。督企體系,就是要綜合運用環境司法、排污許可、信息公開、損害賠償追責等制度措施,全面落實企事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將所有固定污染源納入監管范圍,實施行業化、系統性、精細化的全過程管理。”
“十三五”期間,要進一步完善環保法律體系,嚴格環境執法監管,還要推進環境司法,推動建立系統完備、高效有力的環境法治體系。
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也離不開經濟制度,通過市場和價格調節機制,促進企業環境成本內部化,包括建立綠色財稅金融制度體系,加快建立和實施污染損害賠償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等。“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推進多污染物綜合防治和統一監管,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實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建立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制度。
根據“十三五”規劃綱要,要推進現代金融體系建設,內容之一就是支持綠色金融發展。在多方促進下,我國綠色金融在多個領域取得突破,綠色金融產品日趨豐富,為推動投資結構和經濟結構向綠色轉型貢獻力量。
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既要應對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結構調整及資源能源消耗等外部條件的新變化,也要著力解決自身容量超載、區域分異加大、百姓訴求強烈等難題,“十三五”時期的環境保護工作面臨諸多挑戰。要實現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的目標,需要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要創新環境治理理念和方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強化排污者主體責任,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
在這個多元化的環境治理體系中,政府作為環境保護的監管主體和公共服務的供給主體,一方面要加強環境監管,確保公平、規范、有序,讓環境違法者付出沉重代價,彌補市場在環境外部性方面的失靈;另一方面要加強和優化環境公共服務,推動綠色發展,為轄區環境質量負責。
作為環境污染的制造者,企業需要對污染治理承擔直接的主體責任,推進治污減排,生產綠色產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要實現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立企業環境信用記錄和違法排污黑名單制度,強化企業污染物排放自行監測和環境信息公開。
公眾是環境污染的直接受害者,公眾監督和合理維權能夠有效地制衡企業的環境違法行為。現在,公眾已經成為推動環境改善的重要力量,鼓勵綠色出行、綠色消費,建立綠色生活方式等,能夠有效暢通公眾參與渠道。
吳舜澤表示,“十三五”期間,要以環保督察巡視、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離任審計、損害責任追究等方法落實地方黨委政府的環境責任,以排污許可、環境司法、損害賠償等措施落實企業主體責任,還要健全環境信息公開制度,保障公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表達權。
當前,我國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處于高位,而且污染物削減潛力在下降。同時,環境問題的復雜性在增加,一些沒有納入總量減排控制的污染物排放量依然持續上升,對環境治理的影響進一步顯現。比如,VOCs對區域復合型大氣污染的影響較大,全國地表水總磷超標斷面比例已經逼近化學需氧量,這對治理的科學性要求越來越高。“要有效應對和推動解決這些突出問題,需要全面謀劃,整體推進,聚焦中心,打牢基礎,突破難點。”吳舜澤說。
陳吉寧在報告中強調,要適應發展從粗放式走向追求質量和效益的轉變,環境管理也要相應做出積極調整,向系統化、科學化、法治化、精細化和信息化轉變。他強調,環境治理不能搞大水漫灌,不搞短期行為,這樣做成本高,效果還不好。
針對差異化的環境問題,要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因地制宜地采取措施。吳舜澤說:“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相結合,政府、市場兩手發力,倒逼與激勵并重,實施環境良治,實現生態環境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確保實現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環境目標要求。”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近日,泉州市泉港區石化應急救援中心泉港石化工業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風險預警平臺采購及服務項目貨物類采購項目中標結果出爐,采購的儀器設備包括色譜、質譜、光學式分析儀器、物理光學儀器、其他......
“現代天文研究最重要的成果,絕大部分依托重大天文觀測裝置,這種大科學、大規模、大協作、大統籌的科研組織形式,保障了現代天文研究綜合性、系統性和集成性和全新創業鏈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紫金山天文......
在浙江省臺州市的峰江街道亭嶼村和山后許村之間,近兩公里道路兩側,密布著大大小小的苗木基地,種植各類花卉苗木,一眼望去郁郁蔥蔥。但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全國最大的廢舊金屬再生產業基地,土壤受到過嚴重污染。土......
2020年2月13日,《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2020年行動計劃》(京政辦發〔2020〕8號)(簡稱“行動計劃”)正式發布。行動計劃具體包含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工程減排與......
當前,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是首要任務,但污染防治攻堅戰也將在今年迎來階段性收官,各項工作時間緊、任務重,等不得,也慢不起。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在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環保工......
2月13日下午,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主持召開湖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委員會2020年第一次會議,總結2019年并部署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他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說,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2020年,要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他是在12日至13日在京召開的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作出這一表示的。“20......
過去的一年中,河北省石家莊市加快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工作,部分修復試點取得階段性進展。全市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工作基本結束,初步實現了全市農用地詳查數據共享和應用。截至去年底,趙縣土壤修復項目完成......
1月12日-13日,生態環境部新址,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新年伊始,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召開此次會議,目的是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安排部署2020......
12月2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了《國務院關于財政生態環保資金分配和使用情況的報告》。受國務院委托,財政部部長劉昆在作報告時表示,當前財政生態環保資金投入使用呈現出總量持續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