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調沉穩,是中國科學院月球與深空探測總體部副主任薛長斌給人的第一印象。
曾先后擔任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和嫦娥四號任務有效載荷分系統總設計師的他,將自己的成就歸結為“運氣好”,“我覺得個人是一方面,幸運的還是趕上了整個時代發展的大潮。”
在這些光環背后,他既是眾人眼中雷厲風行的總設計師,也是同事口中善解人意的領導。
面對著無處不在的枯燥與壓力,他相信團隊的力量,也相信好奇心的作用。他選擇用堅持踐行航天事業的使命與責任,將個人命運與時代緊緊相連。
走上航天路
有效載荷,通常指航天器上搭載的用來完成特定任務的儀器設備、試件、生物等。薛長斌把有效載荷形容為“乘客”,衛星、著陸艙等航天器則是它搭乘的平臺。作為有效載荷分系統的總設計師,薛長斌的工作則是為這些“乘客”保駕護航,保證有效載荷與平臺間完美配合,順利完成既定任務。
遙感探測、空間實驗、著陸勘察……航天任務多種多樣,有效載荷的設計研制也要依據航天器特點、任務目標、設備屬性等因素不斷進行調整,這其中往往涉及物理、化學、生物、天文等多個學科,是一項需要統籌各方、集眾家之所成的關鍵工作。
但學習通信與電子系統出身的薛長斌最初并沒有想過自己會走上航天的道路。
1997年,薛長斌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畢業,一個偶然的機會收到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發來的面試邀請,“中科院在我心里很神圣,當時叫我去我就去了。”
沒來得及多想,薛長斌就這樣“順理成章”地走上航天路,一干就是24年。
項目參與的越來越多,薛長斌逐漸認識到,航天事業絕不單純是一項工作,其背后承載著太多的意義,“如果我做一個大眾消費品,只要用戶體驗好就可以。但航天‘產品’不是這樣,背后承載著國人的關注和期待。一旦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再用個人得失去衡量這份工作”。
如今,我國科技事業高速發展,航天事業也進入飛速發展的快車道,薛長斌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迎上了時代的浪潮。
枯燥與壓力是必經之路
薛長斌的工作與其說同儀器打交道,不如說是同問題打交道。“時時刻刻都有問題,人的問題,進度的問題,儀器的問題,每天都在解決問題。”
薛長斌知道,激情澎湃只是科研工作中偶爾才會閃過的瞬間,常伴左右的是枯燥與壓力。
2016年成功發射的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搭載19項空間科學實驗系統,是國內截至目前在同一空間飛行器上一次性裝載科學實驗項目最多的任務,也是薛長斌第一次擔任有效載荷分系統的總設計師。
研制進展到后期時,團隊發現有一個關鍵設備隔三差五就會復位一次,相當于電腦在工作中會不定時重啟。這對于身兼重任的實踐十號來說,意味著許多科學數據可能會因此丟失,嚴重影響空間科學實驗任務。
從軟件到硬件,可能出現問題的環節不勝其數。故障樹是工程領域分析問題故障的常用方法,從問題出發,對所有可能導致問題出現的原因進行逐一排查。這其中有數不清的中間事件,多個中間事件再延伸到不同的底事件,“可能歸納成幾十個底事件,我們要一個個去排除。”
薛長斌的直覺告訴他,問題就在軟硬件的配合過程中。團隊決定按這個方向查,一邊推進整個項目進度,一邊等待著問題的出現,隨時展開排查。
這一查就是一年。最終,團隊在檢查了幾萬行代碼后終于發現,問題出現在其中一個函數與操作系統編譯器的兼容性上,“這其實都不能算問題,函數本身沒寫錯,只是編程語言與CPU的兼容性出現了問題。”
問題解決了,實踐十號在經費、進度異常緊張的情況下圓滿完成既定科學實驗項目,在多個領域實現多項重大突破。
如今坐在辦公桌前的薛長斌聲音洪亮,談吐從容,爽朗的笑聲絲毫看不出他所面臨的壓力。但幾十年的科研生涯讓薛長斌相信一個道理,成功的過程永遠充滿著枯燥乃至痛苦,幸福與收獲都是堅持下來的結果。
“我敢下這個結論,如果有件事情你時時刻刻都做得特別快樂,這多半是件無意義的事情”,薛長斌果決而又堅定。
相信團隊的力量
嫦娥四號是人類探測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著陸,也是中國探月工程中首次開展國際合作任務,搭載了沙特、荷蘭、德國、瑞典四國的有效載荷儀器。
作為嫦娥四號任務有效載荷分系統總設計師,薛長斌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與困難:由于涉及國家多、合作層級高,每一個問題的改動、調整,都要做到面面俱到,有時候為解決一個技術問題甚至要驚動對方國家的外交官。
但薛長斌還是堅持了下來。他明白,這是自己責無旁貸的任務。
空間科學工程管理中心GECAM衛星項目辦主任耿浩與薛長斌雖隸屬于不同部門,卻是相識19年的老同事,“我最佩服的就是他與人溝通、理解別人的能力。”談起薛長斌,耿浩頗為贊賞。
嫦娥四號任務圓滿完成后,薛長斌作為第一作者在《中國航天(英文版)》上發表綜述文章,將自己的許多經驗融入其中,希望讓以后的國際合作少走彎路。
團隊是薛長斌經常掛在嘴上的詞。經歷的越多,薛長斌越感到個人力量的有限,一項任務成功與否的關鍵,通常不僅僅在于技術;團隊能否凝聚在一起形成戰斗力,各項目間能否高效配合往往起到決定性作用。
“出了問題不先把自己擇出去,從任務、團隊的大局出發,一塊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是薛長斌對團隊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他從不要求大家做無條件的犧牲,而是希望每個人都可以換位思考、相互理解。
在同兄弟單位的合作中,薛長斌也堅持這一原則,從不過多抱怨,“每個人都有壓力,多幫別人想想。”在他看來,這也是大局觀的一種體現。
身為總師的薛長斌工作起來千頭萬緒,不是沒有發脾氣的時候。“我來之前剛跟人吵完,工作中的意見沖突在所難免,但我們吵歸吵,沒有一個人是為了自己私利,都是從團隊出發。”他相信只要團隊有戰斗力,再多問題也能解決。
薛長斌還很看重好奇心對科研工作者的意義。“一旦好奇心被激發出來了,不需要外部驅動自己就愿意去鉆研。”
由于工作需要,他最近開始研究小行星探測,休息時主動學習天文學知識,當成一種放松,從中找到樂趣和成就感。
原文地址: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310/t20231027_1044123.html名稱關于印發《地下水環境背景值統計表征技術指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9.shtm10月28日上午,中國科學院第六屆科學節深圳先進院“博士課堂”嘉年華活動在中國科學......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8.shtm近日,在第二十五屆中國國際礦業大會“一帶一路”地學合作與礦業投資論壇上,自然資源部......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7.shtm褚威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工程師,大學畢業后就從事航天搜救工作。入職以來他先后擔任過多......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5.shtm10月28日晚,秋風習習,華燈初上,五彩斑斕的燈光將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4.shtm10月28日,由北京大學第六醫院主辦的抑郁障礙物理治療前沿學術研討會在京召開。此次......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3.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1.shtm......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300.shtm近日,日本山梨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在國際空間站(ISS)上成功培養了小鼠胚胎,以探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1289.shtm近日,由中國科學院超快診斷技術重點實驗室分幅成像團隊緱永勝副研究員負責的時間放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