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19-12-23 14:38 原文鏈接: 垃圾“瘦身”需下足前端功夫

      上海等地推行垃圾分類的舉措吸引了社會關注,通過強力推進,垃圾分類這一“新時尚”正從上海向全國推廣開來。垃圾分類,是一件好事,更是一件難事。管好垃圾,推進垃圾分類是其中的重要一環。但垃圾分類畢竟是垃圾產生以后的事情,如果在前端就下足功夫,提前給垃圾產量“減肥瘦身”,會事半功倍。

    image.png

    圖片來源于網絡

      源頭減量是抓好城市垃圾管理的最優選

      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垃圾產生量巨大,全國垃圾累計堆存量已達70億噸,占地約80多萬畝,近年來年均增速為4.8%,一些城市陷入“垃圾圍城”的困境。

      而處理這些垃圾流程復雜,通常來說,主要采取填埋和焚燒兩種方式。2000年以前,國內只有兩座垃圾焚燒廠,現在已發展到418座,但仍不能滿足垃圾處理的需要。預計到2050年,垃圾焚燒廠可能要建到1000座。但是,無論是建設垃圾填埋場,還是上馬垃圾焚燒廠,都并非治本之策。

      目前,全國許多城市的垃圾填埋場已進入飽和狀態,有的已超期服役,一些計劃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因居民反對而無法開建。如果大量的垃圾不能及時有效處理,就會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給居民正常生活和身體健康帶來危害。解開這個死結的最好辦法就是切實抓好源頭減量,把垃圾產生量降下來,以減輕后期垃圾分類的負擔和垃圾處理的難度。這也是解決垃圾問題的根本之策。

      源頭減量需要政府的推動和引導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和2018年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的講話中,都強調了同一件事,就是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全面推動綠色發展,既要靠自覺,也要靠政府卓有成效的引導。

      事實上,日本、德國等一些國家在政府推進、引導垃圾減量方面,已經有許多成功的案例和經驗。瑞典、瑞士等國家由于嚴格執行垃圾源頭管理制度,近年來垃圾產生量甚至出現了負增長。我國一些地方在這方面也作了一些嘗試,如《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就有一些“促進源頭減量”的條款。最近,江蘇省生態環境廳等八部門聯合發布的《江蘇省協同推進快遞業綠色包裝工作實施方案》,以綠色化、減量化、可循環為目標,注重源頭管控,減少過度包裝,倡導綠色消費,促進資源再利用,并明確提出了推進快遞業實行綠色包裝的階段性具體目標。有了好的想法,還要進行有力落實。相關部門要拿出“繡花功夫”,做好細致的落實工作,因地制宜,持續推進,形成長效機制、推動習慣養成。

      源頭減量必須有實實在在的舉措

      大處著眼,小處入手,公眾應當有抵制高碳生活誘惑的意識,給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設置 “門檻”和“障礙”,相關部門也要為公眾的綠色低碳生活創造適宜的外部條件,進而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如國家應從價格、稅收等政策上限制一次性用品和品質低、壽命短產品的生產。企業生產產品時引入“全壽命環保責任管理”理念,在產品設計之初就考慮廢棄后回收、利用、處理問題,促進產品梯度循環利用。產品包裝、運輸中,根據不同情況強制、半強制、倡導使用環境友好材料、采取綠色包裝、“包裝共享”等方式。賓館、酒店客房不放置一次性免費洗漱用品,如個別客人需要,到總臺付費取用。外賣平臺取消配備一次性筷子、調羹等餐具。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內部辦公場所,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一些單位舉辦大型會展不得免費發放廣告宣傳品,消除 “不拿白不拿”的心理和大量領取、大量拋棄的現象。探索開辦“零包裝超市”,既避免過多的包裝垃圾,也減少長途運輸帶來的碳排放。

      凡此種種,都可以從源頭削減垃圾產生量。這些小招數似乎微不足道,但聚沙成塔,累積起來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大數字,有助于遏制垃圾總量的增長。


    相關文章

    上海市質檢院牽頭申報的2項食品國際標準獲批立項

    2023年2月,由上海市質量監督檢驗技術研究院牽頭申報的《肉與魚制品——揮發性鹽基氮的測定——半微量定氮法》和《肉與肉制品——亞硝酸鹽和硝酸鹽含量檢測——連續流動注射法》兩項食品國際標準制定項目正式獲......

    研究顯示京滬等地骨質疏松患病率較低

    中新網上海2月24日電(記者陳靜)骨質疏松癥患病率高,極易繼發骨折,致死致殘率高,已經成為危害全球中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記者24日獲悉,一項基于社區人群的全國多中心骨質疏松癥隊列(CCCO)研究發現,骨......

    上海最新生育數據公布!總和生育率0.7平均初育年齡30歲

    2月20日,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其官網上發布《上海市2022年度人口監測統計數據》。其中顯示,上海常住人口一孩率66.01%,二孩率29.46%,多孩率4.53%。戶籍人口一孩率73.80%,二孩率......

    上海第三批互聯網行為規范指引發布

    長寧法院互聯網審判庭五周年慶暨“算法的社會責任”研討會舉行。五年來,長寧法院互聯網審判庭共受理網絡買賣合同糾紛、網絡服務合同糾紛等互聯網案件8350件,結案7932件,形成一批精品案例和實務研究成果,......

    去年新認定項目751項,上海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十強出爐

    “2022上海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百佳表彰會”日前舉行。10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發展有特色、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突出的項目榮獲2021年度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自主創新十強”稱號。截至2022年......

    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方案公布,這幾個行業被盯上了

    2月15日,上海市印發《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其中明確指出要建立新污染物環境調查監測體系,對石化、醫藥、水產養殖等重點行業開展環境調查監測專項。上海市新污染物治理行動工作方案為全面落實國務......

    特異靶向自噬關鍵轉錄因子TFEB的小分子化合物研新進展

    2月8日,PNAS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王婧研究員、俞飚院士研究團隊、房鵬飛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馮海忠研究員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特異抑制自噬關鍵轉錄因子TFEB的小分子化......

    標本制作團隊出馬黑喉潛鳥別樣方式“留滬”

    上海科技館標本制作團隊將一只新近死亡的黑喉潛鳥基本制作成標本,讓它以別樣的方式停留在上海,提醒公眾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近日,人們在上海市浦東新區世紀公園內發現一只沾染大片油污的黑喉潛鳥,數日后,它被......

    科學技術支出預算53.96億上海2023年度27家單位預算公布

    近日,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3年度部門預算公布,其中科學技術支出預算5,396,583,666元。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部門預算是包括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本部以及下屬26家預算單位的綜合收支計劃。2......

    31.85億元共11項!2022年上海市科技計劃資金分配結果公布

    近日,2022年上海市科技計劃資金分配結果公布,總金額318,549.1萬元,其科技計劃共11項,包括基礎研究與前瞻性重大技術研究、功能型平臺建設與發展、研發基地運行經費、關鍵技術領域科技攻關、科技人......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