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12月26日報道,一個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微生物學家稱,如果歐洲不像美國那樣把病毒當成“國家安全問題”來重視,那么歐洲會很容易被病毒攻擊。
倫敦衛生及熱帶醫學學院主任彼特?皮奧特稱(Peter Piot):“我們沒有重視病毒,而我們的不重視導致我們變得很脆弱。”在英國《獨立日報》的采訪中他亦表示,“英國和歐洲是時候該擁有訓練有素,經驗豐富部隊了”。
“我們沒有像這樣的流行病情報中心,不想依靠美國提供消息,那可是國家安全問題。”該報援引了來自英國衛生部發言人的在回應中的講話,“此次爆發顯示出全球應加強流行病應對能力,而英國將竭盡全力。”
世界衛生組織于12月22日表示,在過去一年里,超過7500人死于埃博拉病毒,而這些人幾乎均來自幾內亞、利比亞和塞拉利昂。
一直以來,皮奧特都強烈批評英國和國際社會對此次發生在非洲西部的疫情反應遲緩,但是他表示現在“正在努力彌補”。他說:“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機會,我們必須確保這是埃博拉最后一次出現在非洲西部,我們必須要打敗它。”
噬菌體(Phage)和其他可移動遺傳元件(MGE)對細菌施加了巨大的選擇壓力,作為回應,細菌也發展出了廣泛的防御機制。其中最我們熟知的就是——CRISPR-Cas系統,這是一組在細菌中廣泛存在的RNA......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復旦大學、龍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武漢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溫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探究了毛茸茸的小型病毒載體如何影響病毒的傳播和進化。他們報告了669種病毒......
10月2日,《自然》雜志在線發表了我國科學家的一項關于免疫系統如何發揮作用的重要成果。通過海量的實驗與計算,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所、中國醫學科學院等單位的研究人員,成功解析與原核短Ago系統相關的高分辨......
蝙蝠、嚙齒動物和鼩鼱是人類傳染病最重要的動物來源。然而,病毒在它們之間的進化和傳播在很大程度上仍未被探索。2023年9月20日,復旦大學張永振團隊在Cell在線發表題為“Hosttraitsshape......
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RNA和蛋白只是在細胞過程中發生短暫的相互作用。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陸地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事實并非如此:細菌病毒---也稱為噬菌體---在發育周期中......
近日舉行的一場深夜談判中,英國終于和歐盟達成協議,重新加入“身價”950億歐元的歐盟旗艦科學項目——“地平線歐洲”。這意味著英國科研人員可以申請“地平線歐洲”的項目資金并申請參與相關研究。據《自然》報......
近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病毒研究中心鄧增欽團隊在非洲豬瘟病毒拓撲異構酶的結構解析和催化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相關研究成果以Cryo-EMstructuresofAfricanswinefever......
美國坦普爾大學劉易斯·卡茨醫學院的科學家17日報告稱,基于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EBT-001可以安全有效地將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從非人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去除。這項臨床前研究是推動人......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鄭州果樹研究所瓜果質量安全監測與控制技術創新團隊發現西瓜抗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的基因。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于《分子植物病理》(MolecularPlantPathology)。ClAGO......
醫生在手術中利用內窺影像來尋找病灶并判斷治療邊界,從而制定手術方案(如切除部位、方式、范圍和深度等)。病灶的精準高效檢測直接影響著治療效果,目前,臨床常用的白光內窺鏡或窄帶內窺鏡,根據色彩信息來區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