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在美國得克薩斯州達拉斯,媒體在患者家附近采訪。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12日說,與美國本土發現的首名埃博拉患者有過接觸的一名醫務人員已被確診感染埃博拉病毒。這是美國本土傳染的第一個埃博拉感染病例,同時是美國本土檢測到的第二個病例。
埃博拉病毒是迄今為止人類發現的傳染性最強、死亡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其死亡率和傳染性均遠高于非典,目前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和疫苗。此病毒于上世紀70年代中葉首次在中非國家被發現,有5種不同類型的毒株。此后幾十年,埃博拉病毒曾多次帶來死亡威脅,但均沒有造成大規模流行的疫情,因此,只有少數人對埃博拉的嚴重性有深刻的認識。今年3月,令人恐怖的埃博拉病毒再次出現,此次病毒肆虐的區域主要是幾內亞、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亞等西非國家,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已經造成大量人群感染和很高的死亡率,并且正通過各種不同途徑向世界各地擴散疫情。
由于西非國家經濟發展落后,醫療衛生條件差,讓埃博拉這種極易傳染的病毒獲得了生存條件。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最新公布的數據,埃博拉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過4000人,當前,疫情不僅沒有得到控制,而且還在急劇惡化。CDC估計目前需要救治的人數是1萬到1.5萬人,一個月內會增加到4.5萬人,2個月內將達到10萬人;而目前擁有的救助能力僅可以讓17%的受感染者進入醫療中心救治,30%的人在家隔離治療。當地醫療條件及國際救援力度的相對薄弱和遲緩,使得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和死亡人數每天都在快速增加,并且已在美國、西班牙等國發現病毒攜帶者。
埃博拉疫情發生以后,世界衛生組織和“無國界醫生”等許多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等,均采取行動投入到救助埃博拉病人和防止疫情擴散的行動中。在9月23日舉行的聯合國首腦會議上,埃博拉疫情作為重要議題之一,得到了與會國家首腦的熱議和重視,會議呼吁國際社會積極行動起來,援助疫情嚴重的西非國家抗擊埃博拉疫情;10月10日聯合國再次舉行會議,討論如何抗擊埃博拉疫情。目前,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已經參與到非洲救援行動之中。
美國政府于9月16日宣布籌資7.5億美元,向西非國家派送3000人,在利比里亞建立17個各自擁有100個床位的醫療中心,并幫助這些國家培訓醫療救助人員。由于在國內已經發現來自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攜帶者,因此美國輿情近日對埃博拉問題予以高度重視,要求政府和國會采取更大行動應對今次埃博拉疫情。目前美國已采取“外堵內截”的措施,嚴防埃博拉病毒從西非疫情進入國內。同時,準備增強援助行動力度,如將援非人數增加到4000人,派遣更多的醫護人員等。
自埃博拉病毒首次被發現以來,美國等少數具有實驗條件的科研人員一直致力于對此病毒的特性和相關治療藥物的研究。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分子病理部主任、病毒學教授趙玉琪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美國科研人員和制藥企業經過長期研究,已經掌握多種埃博拉病毒治療藥物的研制和生產技術,大量生產可供臨床使用的藥物和疫苗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藥品和食品管理局(FDA)通常對實驗性藥物的管制非常嚴格,若非特殊情況并應病人強烈要求,通常不準被用于臨床。但自這次埃博拉疫情暴發以來,FDA已經兩次批準對病人使用實驗性藥物。一次是今年8月對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美國援非志愿者使用ZMAPP;另一次則是上周對來自利比里亞的病人鄧肯使用北卡羅來那生物技術公司的實驗性藥物brincidofovir。當然,這些藥物是否對病人產生了治療作用尚難判斷,但畢竟幫助科研人員取得了一般情況下難以得到的技術數據。
面對愈加嚴重的埃博拉疫情,美藥品主管當局、科研機構和生物制藥企業相互配合,加快了埃博拉藥物和疫苗的研制和臨床試驗進程。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與英國葛蘭素史克公司合作研發的埃博拉疫苗已在美國開展一期臨床試驗;相關治療藥物(如加州MAPP公司擁有的治療藥物ZMAPP)的臨床試驗申請也已遞交FDA,將會于年底前開始臨床試驗。
“一種新藥(包括疫苗)從成熟的實驗室技術到臨床使用,一般需要漫長的時間和巨大的投入。”FDA藥品管理處官員方國棟博士對科技日報記者說,按照FDA規定,一種實驗性藥物在其上市前需要完成三期臨床試驗,以驗證其安全性和各項指標(如劑量、副作用等)。參與臨床試驗的人數一期為幾十人,二期為幾百人,三期則需要幾千人。成功完成這三期試驗,通常需要兩年以上的時間。
由此看來,盡管政府主管部門在積極配合,企業在加大投資,科研人員在加倍努力,特別是臨床試驗志愿者的積極獻身,但等待藥物和疫苗破滅正在肆虐的埃博拉疫情看來是很困難的。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10日宣布,從4名由巴西飛抵日本、在機場檢疫中判明感染新冠肺炎的男女乘客身上,檢測出了與英國和南非類型不同的新型變異新冠病毒。這4人分別是2日從巴西到達羽田機場的40多歲......
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研究員鐘勁課題組與北京大學教授魏文勝課題組合作,在ScienceAdvances上,發表題為TRIM26isacriticalhostfactorforHCVreplicat......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12月8日發布的一則報告顯示,新冠病毒最早于2019年11月就已經在意大利傳播,這進一步佐證了其他有關病毒在更早的時候已在歐洲出現的研究結果。圖片來源于網絡這份來自米蘭......
胞質核酸介導的天然免疫反應在抵抗病原體入侵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其中,接頭蛋白STING和MAVS的磷酸化修飾對激活I型干擾素反應是必需的。若天然免疫反應太弱,宿主則不能有效抵抗病原體的入侵;天然免疫反......
據荷蘭農業、自然及食品質量部當日通報,涉事農場位于荷蘭東部海爾德蘭省一處村莊,確診暴發高致病性甲型H5禽流感疫情,農場飼養的約10萬只家禽將被撲殺;為防疫情擴散,方圓1公里另一家農場飼養的11.5萬只......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納米酶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閻錫蘊團隊在NanoToday上,在線發表關于鐵蛋白藥物載體(FerritinDrugCarrier)藥物裝載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
隨著北半球冬季來臨、氣溫不斷下降,研究人員提示,新冠病毒的傳播可能進一步惡化,這與病毒本身特性、人群社交特點等多個因素有關。很多呼吸道病毒都易于在冬季傳播并在夏季消退。英國《自然》雜志網站日前在一篇分......
病毒在與宿主長期的博弈過程中,進化出多種機制來對抗和逃避宿主的抗病毒反應。其中,通過干預宿主的mRNA出核轉運過程,進而阻止宿主細胞建立合適的抗病毒環境,是重要策略之一。例如,甲型流感病毒NS1蛋白和......
藥物及診斷試劑的有效性評價和質量的精確控制是目前全球生物產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是企業研發的重點,是標準化工程化開發的前提。為推動體外診斷與藥物工程化發展,加強計量及分析表征技術對質量控制及標準化的支......
一、項目基本情況項目編號:OITC-G200331338項目名稱:2020年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科研儀器設備采購項目(第二批)預算金額:1873.0000000萬元(人民幣)最高限價(如有):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