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發布時間:2022-07-14 16:09 原文鏈接: 培養“雙碳”人才,他們這樣做

    每年暑假,200余支南京林業大學(以下簡稱“南林大”)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田間地頭和廠房車間,進行生態政策宣講、生態科技服務等,為當地百姓傳播生態知識,帶來生態理念。這個名為“美麗中國行”的常規活動,8年來共有近5000名研究生的足跡踏上了全國20多個省市。

    自2020年9月我國提出“雙碳”目標后,南林大積極推動對接國家“雙碳”戰略的“南林實踐”。作為一所以林為特色和優勢的“雙一流”建設高校,南林大為我國“雙碳”目標實現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

    綠色基因植入學子心田

    “將綠色基因植入學子的心田,給他們打上厚重的綠色生態底色,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提供人才,是我們人才培養一直以來的特色和優勢。”據南林大教務處處長王立彬介紹,近年來,南林大完善課程設置,不斷增加生態類選修課數量,目前綠色文明類通識選修課程由2016年的12門增加至59門,學生選修學分由原來2個學分,增加到4-6個學分。

    南林大還鼓勵并要求各學院開設本院專業與生態環境學科交叉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目前,所有學院都開設了生態環境類必修或選修課程。浸染綠色的交叉課程吸收林科優勢專業的營養,促進“非林”專業與林科專業間的深度融合,為所有學生帶來生態綠色的豐厚滋養。

    扎實有效的綠色主戰場培養了一批批綠色學子。在每年的畢業設計展上,“零污染”“零甲醛”、巧用廢棄物等作品琳瑯滿目,生態環保是每一屆畢業生創作關注的重要主題。據了解,藝術院研究生畢業作品中,環保類設計占80%以上。

    “科技護林、生物質負碳能源利用技術、無醛高性能膠粘劑研發……”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上,南京林業大學學子捧回5個金獎。而這5個桂冠無不打上“雙碳”元素。

    綠色成果進入千萬家

    2019年5月,南林大成立中國特色生態文明建設與林業發展研究院; 2021年11月,南林大攜手上海瓶行宇宙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成立“雙碳”研究項目組并設立“雙碳”研究項目基金,將進一步打造南林低碳品牌,創建全國低碳校園示范。

    這是南林大對接國家“雙碳”戰略的生動實踐,也是為該校“雙碳”成果培育和綠色人才培養提供了平臺和載體。

    立足學校特色和優勢,在生態文明建設需求上尋找課題,研發綠色科技成果,創造生態科技產業,為國家和社會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持,為國家”雙碳“目標實現貢獻南林智慧……這是南林大教師自覺的價值追求。

    2021年,圍繞“雙碳”熱點,該校組織申報“沿海灘涂農林復合系統能源作物和林木培育及與碳匯能力提升關鍵技術研究”等3個項目立項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專項資金。

    該校專家在林木遺傳育種、森林保護、農林廢棄物利用、林產化工、生態與環境、園林規劃與設計等方面創造了大量綠色科技成果和產業,直接推動了我國生態科技事業發展,為地方經濟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

    據統計,近年來,南林大教師申報的生態環保類科研項目占學校科研總項目數的70%以上。

    科研反哺教學,教師聚焦綠色生態項目,必然給學生帶來綠色的思維和知識,滿懷生態情懷的老師也必然會培養出綠色學子。

    不僅如此,南林大專家、學者還帶領學生走出校門,把生態科技成果和理論向社會推廣、傳播。

    該校師生深入企業,鉆進樹林,來到田間地頭,指導企業和農民創造生態科技產業,解決實際生產和生態環境問題,不僅改善了地方生態環境,還促進了農民增收致富,學校連續8年獲“掛縣強農富民工程突出單位”。

    掛靠在南林大的“江蘇環境與發展研究中心”,以生態倫理與環境保護為研究方向,作為江蘇省“科技思想庫基地”,為江蘇省政府的生態文明建設等相關決策提供咨詢服務和智力支撐。該校專家、學者每年深入地方開展生態科技服務活動達400人次以上。

    綠色文化傳播校內外

    “讓黃河流碧水,赤地變青山”“替山河裝成錦繡,把國土繪成丹青”……在南林大校園各主干道,這種綠色標語一字排開;“樹人樹木”的景觀石刻點綴于綠草紅花之間。校訓“誠樸雄偉,樹木樹人”,校歌“為了碧水青山”。

    打造低碳校園,離不開低碳文化。作為一所林業高校,南林大努力打造生態化低碳文化,力爭讓每一棟建筑都說話,讓每一個空間都傳情,讓一草一木都育人。

    每年南林大校園櫻花盛開,燦若云霞,以“生態文明·責任與使命”為主題的“生態文化節”便會如期舉行,目前已連續舉辦5屆,共組織開展生態文化高層論壇、南林幸運樹評選、大學生綠色科技創新作品展、生態書畫攝影作品展等130余項活動,讓生態文化“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地涵養學子心田。

    在南林大,形式多樣的生態主題活動不勝枚舉,學子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生態意識和生態責任自覺悄然形成。

    該校林學院教師把課堂搬到田野、公園和農家小院,引導學子通過改造廢舊物品來實現循環利用,將圖紙上的設計方案轉化為一個個精致的庭院意境。這項花園設計與營建競賽活動如今已連續舉辦14屆,已成為該校一項傳統品牌生態文化活動。

    相關文章

    培養“雙碳”人才,他們這樣做

    每年暑假,200余支南京林業大學(以下簡稱“南林大”)研究生社會實踐團隊來到田間地頭和廠房車間,進行生態政策宣講、生態科技服務等,為當地百姓傳播生態知識,帶來生態理念。這個名為“美麗中國行”的常規活動......

    轉基因豬心成功移植到兩位腦死亡者體內

    7月12日,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首次成功將轉基因豬心臟移植到兩名靠生命維持設備延續生命的病人體內。這兩人在移植手術前被宣布腦死亡,在術前、術中和術后一直使用呼吸機并進行透析。直到去年,異種移植,即將......

    “雙碳”目標下能源科技發展路徑新思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對我國能源科技發展既提出了挑戰,又指引了方向。我國能源科技界必須立足長遠發展,系統梳理能源領域各板塊互補融合的技術需求及融......

    5名學生接連死亡,劍橋大學預防政策被指不力

    今年3月以來,英國劍橋大學5名學生接連死亡。該校初步調查稱,已證實其中1人死于自殺,其余4人也疑似自殺。“我們對此深感震驚和悲痛。”劍橋大學副校長格雷厄姆·弗戈在7月11日發布的一份聲明中說。今年5月......

    森林恢復力下降將影響其生態系統服務

    一項研究認為,作為對氣候變化的反應,一些森林的恢復能力正大幅下降。理解影響森林恢復能力的因素,或有助于保護和管理計劃的開發。相關研究7月13日在線發表于《自然》。森林覆蓋了地球近1/3的陸地表面。它們......

    科學家發現約45億年前古老火星隕石的起源

    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的一項研究描述了地球上發現的最古老火星隕石之一的起源,該隕石含有目前經過測年鑒定的最古老的火星火成巖物質。相關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通訊》。地球形成的線索或許能從火星等其他類地行星那里......

    “大醫”為民

    7月12日,世界首位使用“聚合物瓣膜”經皮主動脈瓣置換(TAVR)的患者江老伯順利出院了。與傳統的生物瓣膜相比,這種新型材料的心臟瓣膜使用壽命延長了一倍。7月6日,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團隊完成世界首例聚合......

    日本學者:晚年的時候,獨居者是最幸福的

    “我沒有家人,基本上是一個人生活。現年72歲。未來也會繼續走著人生的最后一段路,被認定為需要看護的級別,然后一個人靜靜地死去。如果某天我的死亡被人發現,我不希望被人們認為是‘孤獨死’。這就是我寫這本書......

    全國首個縣級農業氣象科研工作站成立

    近日,中國氣象局在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突泉縣組織召開突泉縣農業氣象科研工作站建設座談會,標志著全國首個縣級農業氣象科研工作站正式成立并運行。建立該工作站是中國氣象局鄉村振興氣象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助......

    我所基于電子性質調變的MOFs催化劑實現甲烷高選擇性轉化

    原文地址:http://www.dicp.cas.cn/xwdt/kyjz/202207/t20220707_6472531.html近日,我所催化與新材料研究中心王曉東研究員、林堅研究員等和貴州大學......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